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4-04 08:45:34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当代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7年11月。

该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冬窝子时,那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直至收获。此外,作者还记录了劳作在向日葵地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和鸡鸭鹅等家禽。书中刻画了作者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也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脆弱微渺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2018年4月23日,该书入选2017中国好书。2018年8月,该书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2019年6月,该书入选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李娟

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现居阿勒泰,供职于新疆文联。童年和少女时代不停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高中辍学后,跟随家庭有过短暂的阿勒泰哈萨克村庄的生活经历。后又于十年后,两次重返牧场,深入哈萨克牧人家庭,创作出牧场系列作品。迄今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系列等。曾获2006年第二届天山文艺奖、2010年第九届上海文学奖、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奖项。

读后感欣赏

遥远的向日葵地

美好的一片金黄

分享人:周文嫣


“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这本书的末页上赫然印着这样一句话,看似平淡却勾起了我脑海中无尽的幻想。


书的封面是明晃晃的、温暖的颜色,书的名字是《遥远的向日葵地》。我常常在想,遥远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是光年以外的宇宙还是近在咫尺的黄土地?是遥不可及还是伸手就能够触碰到的柔软与温馨?一大片作者目光所及的向日葵地又为何是遥远的呢?生长在戈壁草原上的向日葵炽烈顽强,迸发出了生命的勃勃生机,那独有的气质吸引着我走进它,走进阿勒泰戈壁草原,走进作者李娟的乡野生活。

我喜欢李娟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地读她的书,当大部分作家开始写岁月静好的时候,她写她的牧场生活;当部分人开始写自媒体,用图片或视频分享他们自以为的乡居生活的时候,李娟依旧用她的笔写她那片贫瘠而又顽强的向日葵地,依然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在彼此的扶持下坚持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文字就像养育过她的河流,质朴自然,未经污染;时而温婉,时而汹涌;奔流不息,延绵不绝,最是让人难以释怀。


《遥远的向日葵地》记录了李娟一家人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的一片贫瘠土地上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反复耕种的日子。“向日葵地”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地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们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兔,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活着就有希望,李娟正是围绕葵花,将一大串生活琐事不漏声色地融合在了一起,一篇一章,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这本书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们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冀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拾起书本,便能沉浸其中,偶尔停下来,脑海中又满是那淳朴自然的田野生活。我常想,当我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学习的时候,阿勒泰牧场上的羊儿、马儿们正悠闲地吃着美味的多汁牧草,向日葵寂静安然地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奋力生长。当我在温暖的被窝沉沉睡去之时,千里之外大批转场的放牧者正在经历着严重的降温与暴雨,彻夜赶路。向日葵地里的稻草人,配合着风声,身上绑着的的塑料袋哗啦作响,守卫着最后一块土地。我从未想过那样荒凉的地方,那样平淡到快要发霉的日子,在李娟笔下竟然生出了无限的乐趣来。

向日葵沉默却充满爱。甜美亲热的招呼,热心体贴的帮助,李娟和母亲共同经营着一家服装店,通常不说话便能看出别人想要什么款式,又是因为什么而忍痛割爱,不舍地离开。于是宁愿不赚钱也会把衣服卖给一个小女孩。生活不富裕的人们到这儿来都能挑到称心如意又经济实惠的衣服,心满意足地回家去。农民质朴纯真、善良美好的品质在这一刻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向日葵”之外的美丽与魅力,那是属于人性的闪耀光芒。


向日葵开得金黄,白桦林落得金黄,牧草堆变得金黄,我们的身上沐浴着金黄,共同守护那一片遥远的向日葵地。

名句赏读

01


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连一件衣服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


02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03


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没有一次惊醒过他的故乡。


04


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

不是的。

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05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四望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她。我离她多远啊,我离她,比死亡离她还要远。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终日在她的时光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时光。我不该去试探这蚕茧,不该一次又一次干扰她的迷境。——以世俗的,自私的情爱。


06


我酝酿出一份巨大的悲哀,却流不出几行眼泪。我全面坦露自己的软弱,捶胸顿足,小丑般无理取闹。可万物充耳不闻。我无数遍讲诉自己的孤独,又讲诉千万人的千万种孤独。越讲越尴尬,独自站在地球上,无法收场。


07


每当风势转烈,水边芦苇在风中猛烈地动荡,我想大声呼喊,又生怕暴露这一切似的苦苦压抑。又想哭诉,又想辩解,又想致歉。但最后开口的,却只有赞美。像一个毫无罪过的人那样用力地赞美,装聋作哑一般赞美。一遍又一遍地,赞美高处坚硬光滑的蓝天,赞美中间强大无尽的风,赞美眼前这秘密之地。仿佛只要赞美,世界便有所回应。但是,心里却明白,这个世界根本不需要赞美。甚至根本不需要我。无论我多么需要这一切。当风势渐渐缓和,世界趋于平静,我心中的激动也像走到尽头般停止下来。


08


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只有真正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09


我也眷恋那样的时刻。宁静,轻松,心中饱满得欲要盛放,脚步轻盈得快要起飞。那时的希望比平时的希望要隆重许多许多。


10


写这些文字时,我有无数种开头的方式,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结局。那么多绿株,一行又一行。那么大一片田野,衬得他无比孤独,无比微弱。但他坚定地持续眼下单调的劳作。我猜他的心一定和千百年前的古人一样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