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时常会想象一个因莫须有的罪名而开始长达约十年囚禁生活的作家如何在监狱中苦苦写作,尤其是看到颇为感慨的地方如大分裂时代或大黑暗时代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心情的低沉以及对苦难民众的深切同情,而看到春秋时代百家争鸣或唐王朝所创建的中国的第二次黄金时代则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的振奋与喜悦。
而因为是个人写史,书中有很多柏杨先生个人的见解,许多描述都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也许受限于史料缺乏、也许受限于时代或个人的经历,很多地方也与我别处看到的有所出入,历史的叙述往往也会顺着作者个人情感的走向,如对杨广“大头症”的叙述,在此之前我看过纪录片《河西走廊》,纪录片里对杨广的演绎还是比较偏向正面的,评价他“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是《中国人史纲》中则几乎是负面,所以读书时常常提醒自己不全盘接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判往往是众说纷纭,更需要多看多听。
正如作者简介里所言,柏杨一生主张“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如同这本书的名字“中国人”史纲,作者站在人民的视角来叙述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直接以历代皇帝、当权人物的名字来叙述历史,抛弃所谓的年号、封号,以及对尧舜禹汤的神化。对待中国历史上长达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以及在专制统治下滋生的各种问题、现象作了无情的批判,对中国文化中落后不合理的成分也做了批判并提出个人的思考,如对中国高度集权的统治下不断地“诬以谋反”、因权力、猜忌而父母子女相残、手足相残的循环现象;专制下帝王的不安全感所导致的贪污腐败,贪污腐败所形成的中国独有的“官场”;以及残酷的“诏狱”系统和文字狱;科举制度导致的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僵化、想象力的缺乏从而形成顽固的士大夫阶层,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只是外销品,办事只求潦草塞责、马马虎虎,没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只求为帝王歌功颂德、俯首帖耳换取荣华富贵等等。但对中国文化在三个黄金时代尤其是大黄金时代折射出的光芒、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中国为朝鲜、越南而与新兴的帝国主义为敌的不畏强权、扶危济困的精神也不吝赞美。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历史舞台,对中国的疆土、河流湖泊、山川、沙漠、地理区域、演员一一作了系统的介绍,开篇就从空中、马上的角度介绍了整个中国,语句中无不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也不禁使我想象狭窄的一方囚室里柏杨先生是如何让想象穿越俯瞰整个中国。第二章神话时代,第三章传说时代从黄帝时代开始也称为五帝时代,第四章半信史时代主要包括夏商周王朝也称为三代时代,这两章对尧舜禹汤一些圣贤明君作了介绍,将他们拉下儒家的圣坛。第五章信史时代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一直叙述到公元二十世纪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对各个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都作了介绍,并辅以地图、表格等,也包含不少作者本人的见解。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一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几乎都陷于改朝换代的大循环中,新政权上位,两三代甚至一代后民不聊生,开始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大混战、大分裂,再由新的政权统一,如此,不断循环。每一次循环往复都让我觉得真是“伤心秦汉,生灵涂炭”。全书读完,只觉得除了少部分时代中国人民是幸福的,其他时候无不是战争、暴政、饥荒、压迫。而历代的君王只有少数还算英明,大部分要么无能要么暴虐冷血,直到西方颁布《大宪章》、建立议会制度、颁布《权利法案》,维护人民的人权、限制君主的权力,中国人民的人权还被肆无忌惮地践踏着。专制体制下国家成为君主的私产,君主成为整个中国人的奴隶总管,大部分时代贪污腐败横行,人民成为最底层的被压榨者,许多历史史实让我深刻体会到如今党中央提出的政策,为什么要重拳出击扫黑除恶、惩治贪污腐败、打掉保护伞,为什么习总书记总是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凡回看历史,就一定会对历史不断地重演感到警觉,如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太平天国等等数不清的新政权为何不久就坍塌,领导阶层一旦进入到皇宫中,就与他的高级将领、人民隔绝,周围都是腐败的宫廷生活,权力和金钱是试金石,不久就被腐化,然后就是灭亡。历史的确是一面镜子,只有回看历史,不忘教训,时刻警惕才能跳出治乱兴衰的规律。
书中作者反复提到“酱缸”这一词,用“酱缸”形容整个中国,尤其是叙述到宋、明、清这三个朝代,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使科举制度成为当权者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从四书五经到八股文,中国人的思想、灵性仿佛被酱住了。崇古、固步自封,只知道在八股文的系统里说着不会出错的话,歌功颂德、俯首帖耳。一直到清末面临瓜分危机,才开始了觉醒。直到现在,似乎许多社会现象还是能在历史中寻觅到踪迹。
作为一本通史读物,它是掺杂着个人情感、立场的,但由此显得更有温度,透过柏杨先生对历史的叙述能够感受到对中国对中国人的“爱之深,责之切”。读完我对整个中国历史有了基本系统的了解,但几千年的历史浩如烟海,还需要更加深入地阅读,多听多看多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