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冰雪世界的远征》读后感11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6-26 08:17:39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冰雪世界的远征》读后感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你见过什么样的世界?有多少人见证Dome A的奇迹?是幸运?是努力?是国家实力?是使命担当?”昨天晚上特殊的时刻,完成了《冰雪世界的远征》这本书的阅读,有种震撼也有种悲壮在心底挥之不去!

     是的,正如本书导读上说:一次无后援的国家行动,一个史无前例的艰险任务,一位随队医生的生死考验,一段南极冰盖上的传奇故事。除此之外,我还想说,这还是一本可以引起心灵震荡、激发奋斗意志的日记体探险纪实书和一本非常好的地理专课外阅读书籍!今天来分享在看书时印象深刻的几个瞬间。

【不一样的白衣天使】

     作者毛一雷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外科医学博士。印象中的医生是刻板和严谨的,没想到毛一雷医生却颇具冒险精神和多少有些“自我”,他在南极内陆队是一名PB300“小黄斗”的主驾司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户外探险精神十足的一个人!

     他是一名好学的内陆队员。在极度艰难和恶劣的环境下,作者还能抽出时间看书,且还是英语书籍,原因是中文书看得太快,拿行李太大,这种凡尔赛中透着的努力,让人佩服!是的,一个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他还是一名多“功能”的南极内陆队员。在南极极端条件下,无条件服从命令,是每个队员的基本要求,在南极,作者除了医生、司机的身份之外,还承担了厨师、机械师等多项任务,最关键的是,他真实、详细地记录了中国南极冰盖建站的全过程,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 南极!南极!】

     南极最善变的风

     我们在地理课本上看到的南纬60°—南纬90°之间的高纬度地区常年盛行极地东风(东南风),但从本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拿Dome  A(南极冰盖最高点)即昆仑站来说,这里的风是瞬时多变的。

     从本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南纬80°  东经77°)往往是阳光晴朗中忽然就会有一股风来,刮起了地吹雪,人在外面一会儿就披满了雪,一阵雪来,“天色变暗”是常有的现象,气旋强烈、狂风大作,南极的风和雪常常是相伴相生,特大暴风雪发生时,就像刮了一次白色的“沙尘暴”一样,白色的雪粒弥散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就看不清地面上的是何人,是剩下一个人影子......诸如此类的语言,在文中出现了不止一次,完全颠覆了我对南极的印象。

   南极最险的冰裂隙

   冰盖和企鹅、海豹是此前我印象中的南极。但事实上的茫茫雪域高原,除了狂风、暴雪、高反还有冰裂隙。

    在《狂奔在“吞人”的冰裂隙区》一文中,我看到内陆队员们驾车在DT085冰裂隙密布区内用到“狂奔”一词,他们通关秘诀是快速通过,不给冰裂隙反应的机会,而如果是行走在上面时,要像踩地雷一样,如果一只脚踩上了,另一只脚千万不要跟进。

    而南极的冰裂隙带是南极冰盖的一个特殊地理现象。当冰盖上的冰从上向下移动时,如果遇到一个宽阔、平坦的区域,空间变大了,冰层会分散形成无数的裂缝,这些裂隙会编织成一条条宽窄不等的缝隙网络。有的缝隙达几千米深,更麻烦的是这些缝隙上面常覆盖上一层二三十厘米厚的雪,肉眼无法发现。

   这就是南极,而在南极科考,实际上是跟自然界的博弈、磨合,是拿生命在战斗!

【大英雄不拘小节】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就是真实。茫茫冰盖、渺无人烟,人类在极度艰辛、疲劳的状态下,有着太多本性的流露——争吵或者完成任务后的小酌,但,大英雄何拘小节?来看看他们在地球最南端的生活状况吧!

   由于气候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们常常和衣而睡,不换洗衣服和不剪头发是常态,所以,在文中便出现了他们三个月不换洗而散发着特殊味道的队长的衣服,以及他们回到住宿区,为了避免闻到脚臭味而快速拖鞋、和衣而眠的情形,还有,没有任何理发经验的作者为队员剪头发的情形......

   自古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关于国家荣誉、关于探险、关于生命、关于环境,这28名队员之间的生死情缘,在国家任务面前的忘我精神,对人生价值的无限追求过程,令人感动,读来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心惊胆战,也会热泪盈眶!

【致敬可爱的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者的亲身经历,有些感动和刺激,通过一遍书我还无法完全体味的太多,但那些为南极科考而奉献青春、奉献生命,三进三出南极的宝钢工人和一些科考人员——不换内衣、喝酒狂欢、不理操作规程的身影,合上书本却挥之不去!

    昆仑站!Dome A!南极冰盖最高点!南极多变的风和狂吼的暴风雪以及24小时高挂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