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逸
从前并不爱读哲学类的书,对于直线思维的我来说,是或不是往往只是一个瞬间。因为读书会的原因,四年来也陆续看了一些哲学类的书,一知半解的多,冷静和理性总是会在云端出现,飘忽的思绪,难以理解。
机缘巧合的幸运,率真的潘师姐决定来湖州为大家领读《斐多》。在医院值班时抽空读完了这本书,准确地说是翻完的,因为叙事内容很少,大多都是苏格拉底和学生的思辨。几千年前,苏格拉底为了他的信念,毅然赴死,而此刻,在我所处的病房里,病人正在与死神做着斗争,希望能活下来。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珍贵的一次,但是不同的精神主导,会有不同的选择和答案。
教科书告诉我们,医学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对发生在人身体上的各种(疾病)现象进行解释。在真正的医学出现前,人类曾试图用神话和原始宗教去解释自然现象和身体上的现象,当人们疾病缠身时,往往会把病因归结为魔鬼附体,巫术驱魔和宗教祈祷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宗教统治的基础,上帝是绝对的权威。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文艺复兴。
1543年近代解剖学之父维萨里出版《人体的构造》,与同年出版的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一起构成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双璧。对人体结构的重新认识,摆脱神灵的束缚,是医学发展重要的历程。从此,人类开始正视人体结构,疾病的生理病理原因,开展对症对因治疗。
安德烈亚斯·维萨里:《人体的构造》
《斐多》中提到很多关于肉体和灵魂的关系。在柏拉图的时代,宗教神灵还是主宰,苏格拉底不愿意逃跑,也不愿意违背法律与灵魂,他认为的死亡是肉身的呼吸停止,但是他的灵魂会永在。虽然苏格拉底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对抗,相信灵魂永生的他们也许是怀着对另外一个神奇世界的向往而去,肉体只是承载物,对世间万物的探索还停留在心智和神灵层面的时代,那可能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信仰和坚定。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开死亡证明,写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的手开始颤抖。我知道,这张纸对于那个刚逝去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她在这个人间的很多痕迹都要用这张证明去消除,也许,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许她有着精彩或是落寞的人生,但是那些都将灰飞烟灭,归于沉静。在现代文明里,我们逐渐明白,生命是什么,人生又是怎么样的一场旅程。
宇宙星空,细胞基因,一切都是那么清楚明了,如果还有来生,这句话已经被科学彻底否定,所以我们注定只能在今生相见,此时此刻,已无法永恒。
经常和一些病危的患者家属谈话,是否要进一步抢救,大多数家属都会非常矛盾和痛苦,如果放弃,就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如果坚持,也许是没有生命质量的存在。每每那时,我特别感同身受,毕竟被抉择的那个人是自己的至亲,长情陪伴,共生以往,如何能割舍。
如果说人生是旅程,那应该是由不断的离别组成,不可抗拒的人生模式,青春年少到苍老衰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一品尝,无人幸免。但是在千年前的苏格拉底看来,这只是肉体存在的一个苍茫的世界,属于他的高贵灵魂一定有更美丽的存在,所以他欣然赴死,他让身边的人为他开心。
所以清醒地活着,明白自己的感受,理解真正的自我,包括身体和灵魂,那应该是不愧人生的一种方式吧,毕竟它只有一次,而且轨迹不定,无法返程。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自己同步的灵魂,珍惜同行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美好的生命,应该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