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2-21 09:23:46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与地坛》读后感:做生活的勇者,在苦难中精神涅槃

做生活的勇者,在苦难中精神涅槃

——《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温雅棋(就读于香港某公立高中)

“涅槃”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佛教用语,它意味着置之死地而后生,于绝境中重新燃烧希望,得到明天。对于普通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其中一个行囊。当苦难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你只能选择做生活的勇者,这样才有机会在苦难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从而“涅槃重生”。

读了《我与地坛》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这本书是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散文集,它像一曲深沉的生命咏叹,情感深厚,哲理含蓄。史铁生十几岁时正是文革时期,他被下放到农村插队,日子艰苦。然而真正的苦难是让人难以承受的:他因病双腿残疾,从此离不开轮椅,还多次因为并发症徘徊在死亡的边缘。但史铁生最终接受了这些苦难,并且在苦难中领悟了生命更深的意义。他在孤独中与地坛相处,观察环境也观察自己,最终,他学会了与自己相处,与苦难相处,他的生命在苦难中绽放出坚韧而美丽的花朵。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中,作者写自己双腿瘫痪后,每天坐着轮椅来到这座荒废的古代祭坛所在地——地坛公园。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里沉思流连,把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凝聚成血泪一样深沉的文字,他在这里反复思考人生的大命题,理解了人间的苦难和正确的对待苦难的态度,在这里怀念因病去世的母亲,理解了妈妈对他的爱与支持。从此,母亲虽然离开,但她的爱与精神一直支撑着史铁生的前路。

《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也让人感动落泪。史铁生沉浸在自己人生的重大灾难中,因失去双腿而意志消沉,脾气暴躁。母亲为儿子的痛苦而痛苦,尝试用各种办法为儿子治腿。最终,希望落空,母亲又竭力想唤起儿子对生活的热情,因为儿子可能答应自己“去北海看菊花”的邀约而万分欣喜。然而最终这个约定永远无法实现,母亲猝然离世。原来,那时每天都显得无限热情的母亲其实已肝病晚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死别来得猝不及防,史铁生痛苦万分,他在缤纷绽开的菊花面前,最终理解了母亲未说出口的嘱托:好好活着。

这样深刻的苦难,怎么能不让人痛苦?这样深切的母爱,怎么能不让人感动?而后来,史铁生能这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份坚韧又怎么能不让人敬佩呢?

读了这本散文集,我会思考:一个人应当如何面对苦难呢?用书中史铁生的话来说,那就是“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请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说到底,面对苦难,最重要的是人的态度。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平顺愉快地过一生,难免会有跌倒受挫的时候。有时候,人生的重击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但是,《我与地坛》这本书用深沉的智慧温和地鼓励着每一个人:直面苦难,做生活的勇者,我们就可以在苦难中精神涅槃,重新拥有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