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东坡传》读后感:略懂苏东坡。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7-07 06:52:4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苏东坡传》读后感:略懂苏东坡。


今年的6月,只看了一本书,就是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在各平台听说过很多次,也早早入手了,最近才打开读完。

这本书是林语堂先生在1944年写的,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传记之一。但对我来说,读起来比较费劲,文中经常出现的不认识的字、穿插的小古文,都需停下来百度一下才能解惑。

我的历史知识非常的欠缺,之前对苏东坡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课本所学的那些诗词中。再加上自己阅历不够,读完整本书并没有多大的震撼。

可能是习惯了看通俗的人物传记,这本书看完,只对苏轼的人生大轨迹有所了解,很多的人生线路还是不太清晰明了。总感觉书中描写的历史背景太多,重要事件中过于强调了苏轼当时的历史环境,而有关苏轼的内容相对少点。

所以,读完此书,对苏轼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我还是很模糊。可能这么伟大的一个天才诗人,不只是一本书就能简单读懂的吧。

所以,用时一个月读完《苏东坡传》,我也只能说略懂苏轼。

我所略懂的苏轼是一个小康家庭走出来的天才,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历史人物,与他优渥的家庭条件、向上治学的家庭熏陶不无关系。

“苏家总算是个小康之家,自己有田产,也许比一般中产之家还较为富有。家中至少有两个使女,并且家里还能给苏东坡和他之前的姐姐各雇佣一个奶妈。等弟弟辙生下时,家中还能再雇一个奶妈,按照中国的习惯,要一直跟他们照顾到成年的孩子过活一辈子。”

最羡慕的是“他祖父衣食无忧,优哉游哉,时常携酒一樽,与亲友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谈笑,以谴时光。大家饮酒高歌,令规矩拘谨的农人都大为吃惊。”

这是怎样一幅自由自在、令人向往的画面,苏轼的乐天派性格也许有他祖父的一部分遗传。

他二十岁就中了进士,从此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凭借一代人的努力获得的话,那成为一代大家,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所略懂的苏轼,是一个满怀仁爱之心的善人。

“在徐州时,苏东坡因为治河成功,名气甚大,受人欢迎,也因为他十分关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这是当时为太守者绝无仅有的。他亲身视察监狱,并指定医生为囚犯治病。当时有一条法律,凡太守鞭打犯人致死者,太守受罚,但是苏东坡指出,犯人因病致死或照顾不善而死,则无人过问。因为犯人并非别人,也是一般的老百姓,因此犯人家属对苏东坡非常感激。”

“苏东坡自己成立一个救儿会,请新昌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件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上乘的佛教教义。”

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想到去做,但是只有苏东坡肯去做。

苏轼为什么经历了磨难依然有快乐起来的强大能力,因为他有一颗善良、仁爱、质朴的心。

我所略懂的苏轼,是一个寄情山水间、喜欢大自然的人。

他总是尽量的逃向大自然,欣赏自然之美。在杭州,他的第二故乡,自然之美绝佳之处,他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

大自然有很神奇的魔力,她可以治愈你所有的悲伤。人生困惑,可以通过读史、读哲学类的书籍让人豁然省悟,不再迷茫,但真正能让你快乐起来、热爱生活的只有大自然。

苏轼一生的人生轨迹,遍布了祖国大半的土地。他领略了众多的山河之美,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人,很难不豁达、不乐观。

我所略懂的苏轼,是一个低头沉湎于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走亲访友交朋友的普通人。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东坡肉、东坡汤,烤生蚝等等,每次被贬到蛮夷之地,他总能用当地的食材创造出美味的佳肴,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苏东坡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朋友都很多。但他也是一个真诚的人,所以他的朋友中除了一众名人外,还有田间农夫、隔壁邻居。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我所略懂的苏轼,他不是完全天生的达观派,是经历各种磨难后,努力融入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寻求生活乐趣的人。

我们现在所说的“打不死你的,终将让你强大”也正是苏轼精神的现代体现。

我所略懂的苏轼,他不愧为诗文大家,动起笔来,如他所说“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文学权威欧阳修曾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苏东坡在妻死后的第十周年,写了两首词以寄情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密州时,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批评家说这首词写出之后,其他以中秋为题的词都可弃之不足惜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伟大,我实在总结不了,还是借用作者的总结吧。

“苏东坡这位天众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常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