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明白了为啥很多经典住宅窗前的景色都那么优美,因为那些建筑大师建造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而是因为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才选择要栖息处定于此。正如鸟雀筑巢,不仅仅是选择一枝树枝,而是选择了整棵树,甚至整片森林。
有这样一幅壁画:画面上,一些娇小的女人穿着蓝底黄点,或者黄底间蓝条的裙袍,在一座花园里游玩。天空白亮亮的,地面的一切都生机勃勃,一株树上叶子泛黄,树干十分茁壮,枝丫上开着白花,挂了绿色的石榴。绿茵茵的草地上,花儿不是白的就是黑的,而叶子不是黄的就是蓝的。这幅独特的画面透出一股欢乐,让人惊奇的欢乐。这样一幅壁画让人看了是多少兴奋啊!
作者说此行将像个美丽的大肚罐子,里面将注满最深刻的内心感受,是响应阳光、蔚蓝色大海的汹涌波浪和神庙那高大白墙的持久召唤。
二、美的东西共同之处,让人赏心悦目,让人不禁欢喜
利用地球的有益条件,快乐地活着,和谐地生存,才是我们该做的事。这句话也是作者旅行中的有感而发。作者崇尚自然、和谐、不加做作的建筑,喜欢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旅途中的带给他内心震撼的空间也正是作者后期创作的灵感。
读多瑙河那一章时,最大的感触就是:多瑙河在每个人的灵魂里唤醒了一份崇高的尊严感。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留下来的民俗、习惯、音乐、舞蹈……都被这条河见证着。
人们的赞歌如方塔,而河两边的26座方塔就是对多瑙河的赞歌。在这里,建筑是一门情感的传达,是一种从建筑落成后就生生不息的赞歌。
做建筑如此,室内设计亦如此。室内空间里的天然木材的运用,肌理感的墙面效果、藤编椅、折纸灯、自然光与人造光……这是一首对家的赞歌,每个音符都湿润有力。
三、清真寺。这是我知道的最有诗意的建筑构造
海天一色,是一种没有限止的信仰,是让人欢笑的信仰
确切地说,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真正进入过清真寺,都是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去感受那种庄严与肃穆。记得之前听何工说过,在一个空间中,2.6米以下是人的空间,2.6米以上是神的空间。越高的空间越有一种敬畏感,想起之前在别墅地下室向上仰视的那种心情,不由得就感觉到谦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清真寺 需要一个静穆的地方,正面朝着麦加的方向。空间必须高大宽敞,让心灵觉得自在,让祈祷觉得轻松。光亮必须充足,四处漫射,不留一个阴暗的角落。而在整体上,又必须十分简朴。建筑形式必须体现出空间上的浩瀚广大。大厅地面应该比一个广场还要宽阔,这倒不是为了容纳众多群众,而是要使前来祈祷的人置身于巨厦,感到舒服快乐,从而生出敬畏。
在清真寺两侧,必须建造一些高耸入云的尖塔,以便在依太阳而定的时刻,把穆安津们呼唤与歌唱的高亢声音送到远方。从那上面落下一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音符。
空间是可以营造氛围,引导人们的情绪与情感的。首先是空间的尺度把控,想让人进来是舒服、放松还是压抑、紧张,空间的尺度是第一要求;其次是颜色、材质,给人冷暖、给人喜悦或忧郁;还有就是空间的光线变化,也会让空间的层次感增加。
去感受一个空间,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去着手,空间尺度、颜色、材质、光线
四、帕特农神庙
建筑唯一而高尚的任务,就是给灵魂开放一些诗意的空间; 而为了使空间有用,要实在地使用一些材料。在这里,建筑的任务就是给天主之母建一座石头房子。让这座房屋显现出一种精神,通过形状与颜色的神秘关系,令每个人生出敬意,每张嘴巴保持静默,同时在幽微的光亮里,只向祈祷开放飞升的通道,只对赞美诗张启嘴唇。在教堂的穹顶下走过的游客啊,你如果不是建筑师,就想象不到在石头的威严审判面前这份惶悚不安是多么难受。
通过作者的文字,我第一次去感受帕特农神庙。这个位于卫城,面朝大海,遗世而独立的神庙。几千年前的建筑,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去参观,感受的也是不同,这可能就是经典建筑的魅力。
参观神庙带给作者肉体、精神、心灵的震撼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能感受到此次参观带给作者思考是很深刻的。从空气清新早上到让人陶醉的中午,从日薄西山到夜阑人静,从晴天到到雨天,从万籁俱寂到一片喧声……
神庙如一双无形的手,牢牢地抓住作者的心,听凭一股浓烈的诗意将他猛烈地摇撼,让他的周身开始震颤。这是一种直抵内心的感受,美好的事物都能让我们产生这种感受。
旅途中的见闻就像身体的一个新部分,伴随着他的一生。记得之前总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推荐此书不宜快读,适合闲暇时拿出来读一两章,反复体会,深刻去感受。这是作者建筑成长路上的心路历程,也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与共鸣。
感谢你的时间,全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