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东坡新传》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3-11 08:06:4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苏东坡新传》读书笔记
 

目 录
综述
01 伯乐朋友亲人,友善仁义
02 刻苦加天赋,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文名甚盛
03 为官忠诚担当,豪迈正直,民胞物与
04 天真幽默,坚强豁达,山水之乐,居家简约,饮食生活
05 其他人其他事
06 道理一二
07 不太出名的不错诗词


综 述

苏轼一生有三大目标:一是艺术的创造冲动,二是善善恶恶的道德勇气,三是关心人类的苦难。这三者,构成他的生命热情。了解苏轼的生平爱好性格,同时可以看到北宋变法政策具体利弊,惠及于民的艰难。东坡一生的遭遇,达则金马玉堂为帝王的师傅,开府州郡为封疆的大吏;穷则为大庾岭外的南荒逐客,桄榔林中食芋饮水的流人。他见识过贵族门第里的骄奢淫乐,也体验过闾巷小民们的贫困和无助。

1036年,宋仁宗赵祯(第四位皇帝)时期,出生于眉州眉山县。父亲苏洵,长子夭殇,幼女八娘,次子苏轼,幼子苏辙。
1054年,娶妻王弗。
1057年,22岁,进士及第,母丧。
1061年,26岁,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陕西宝鸡, 从六品)。
1065年,英宗时期,王弗夫人卒,殡于京郊。
1066年,父洵病逝,护丧回籍。
1068年,神宗元年,续娶前妻堂妹,王闰之夫人。
1071年,36岁,试进士,王安石怒,请求外放,通判杭州。
1074年,朝云入苏家,十二岁。辙济南,轼移知密州(山东高密)。
1076年,知徐州,途与弟相会。疏治大水。王安石免。
1079年,44岁,知湖州,御史台狱,(湖北)黄州团练副使。与弟约见陈州。
1084年,移汝州(河南),过金陵,朝云幼子病亡,谒王安石。居阳羡(宜兴)、常州。
1086年,51岁,哲宗,宣仁太后高氏听政。以七品服入宫,争役法得罪宰相司马光之门。王安石、司马光卒。兄弟侍迩英殿讲读。
1089年,勇于论事,陷入党争,乞求外放。知杭州。范镇卒。杭州治六井、开西湖,建南北“苏公堤”。
1091年,复侍迩英殿。被诬,请除龙图阁学士,知颍州。治西湖。
1092年,移知扬州,和陶渊明《饮酒》。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1093年,王闰之夫人病逝京师。太后高氏崩,帝亲政。出知定州。
1094年,贬惠州。携幼子过与侍妾朝云。
1096年,朝云疫疾卒。
1097年,62岁,贬海南儋州,独与幼子过行。途与弟辙会晤,诀别。
1100年,帝崩,端王徽宗,向太后听政。赦。
1101年,66岁,(江苏)真州,瘴毒卧病。告老致仕,卒于常州。葬于汝州郏城县。


01 伯乐朋友亲人,友善仁义

苏轼的伯乐、朋友、弟子,弟、妻、子很好。后期被贬时,交游天下,故旧满路。

乐全老人张方平(安道),出知益州,成都初见,终生师友。写信给欧阳修。退休后家居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多次去谒。
欧阳修,爱才若渴,提携后进不遗余力。

宣仁太后,诗狱时,神宗要大赦天下为太后求寿,太后说:“不须赦天下凶恶,但放了苏轼就够了。”苏轼辞宰相不许,君臣相对涕泣。

神宗已灼知苏轼衷心,径以“皇帝手札”,将其黄州移汝州。苏轼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唯一遗憾的是“君恩未报”,“放归阳羡”,是神宗对他最后一次恩泽。

“轼于天下未尝铭墓,独铭五人,皆盛德。”那是富弼、司马光、赵瞻、范镇和张方平,其中赵清献公一碑还是辞谢不了,勉强写的。

王巩(定国),患难与共的知交。张方平是其岳父。重九会于徐州黄楼。诗狱王巩得罪独重,远贬广南。苏轼在黄州最常挂念的是他。王巩被贬的遭遇很坏,但从来不怨苏轼,还时时和他谈论昔日徐州从游之乐的旧事。

陈希亮(陈慥)自以为是“一世豪士”,苏轼很喜欢他的游侠气概,遂成莫逆之交。初任凤翔时订交于岐山。后岐亭山上过隐士生涯。

杭州太守陈襄,“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后为杨绘。

湖州太守李常,与周开祖(邠)书云:……寻自杭至吴兴见公择(李常),而元素(杨绘)、子野(张先)、孝叔(刘述)、令举(陈舜俞)皆在湖,燕集甚盛,深以开祖不在坐为恨。

驸马都尉王诜,在绘画艺术上交好。在本案中落了一个“泄漏密命”的罪名,成了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号人犯。他们这一伙朋友最大的娱乐,不是诗酒之会,即作书画雅集。

文同,文学绘画等艺术上的知音,更重要的则是人格和为人风度的共鸣。宋以前绘画,没有题诗画上的风尚,有则始自文同。文同不但自己题诗,还常常留下空白,嘱求画者道:“勿使他人书字,须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身如浮云,无去无来,无亡无存。

黄州时,鄂州太守朱寿昌,孝子,在黄州允许住临皋亭。杜沂(道源),第一个从外地到黄州来看望他的老朋友。结识了三个本地朋友,潘丙、古耕道、郭遘,开辟东坡时帮助很大。黄州知州东海徐大受(君猷),“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在京城熟识的穷朋友——杞人马梦得,黄州看他时,为他做了一件大事,向当地政府请领到一片废弃的营地,可以辟作农场。襄阳米芾,是位年轻的书画天才,到黄州来专诚访他,苏轼酒酣悬肘作画订交。雪堂宾客有道士(杨世昌)、和尚(参寥)、画家(米芾)、琴师(崔闲)和亡命者(巢谷),诗僧参廖曾同游徐州。针灸医生庞安常,以手为口,以眼作耳,两人订交。巢谷,二苏重入政坛,官高爵显,从不问讯。十年后,大苏流窜海南,小苏贬谪龙川,他年逾七旬,从眉山徒步万里访两兄弟。见了辙后不听劝,不幸在新州病死,当地无一亲友,由官方草草收殓。

刘贡父(攽),两人谈到兴高采烈或灵机触发时,喜欢卖弄聪明,两人相遇,常常针锋相对,互相作难。

苏辙,苏轼的弟弟。和夫人借钱给苏轼在被贬时做善事。
制策之试,“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上书救赎,被贬。为人更踏实,没有那么任性、浪漫。
知徐州,与弟相会时,公事繁忙,心想只要能退休,这种烦恼就都没有了,退休也应该不是难事,朝廷里人才济济,绝不缺少我们兄弟两个。夜已很深,兄弟二人同坐观月,不愿就寝,苏轼作《阳关词》送别。徐州《黄楼赋》弟作兄书,亦是很好的纪念。
苏辙推究诗狱祸患的来由,不得不竭力劝说他的老哥,今后务须力戒口舌,慎重笔墨,以免再惹是非。
兄弟二人,一样以知识良心报国,而临事的态度与方法完全不同,虽然结果一样无法挽回大老的决计,但苏辙不招怨,苏轼则为当局所痛恶。
二苏友爱之笃,且彼此互爱子侄。

程之才,表兄二人虽有家族隔阂,奔走过东西南北的行脚,眼见无数人事沧桑的变幻,身经世路不断的坎坷和患难,青春作别,白首重逢,在岭南消融。

图片
明 朱耷 东坡朝云图

王弗夫人,从轼于艰难,谨言慎行,正是苏轼所最缺乏的修养。她的精明干练,使苏轼对她产生很多依赖。对其崇尚与敬爱。

王闰之夫人,与苏轼在黄州垦辟东坡;显达后勤俭治家。对其人品敬爱,精神协同。

朝云,随侍苏轼万里投荒,同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生活,使苏轼对这个红粉知己,不得不心许她与结发夫妻无异。刻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

图片
苏过 赠远夫诗帖

苏轼三子,迈,迨,过。苏轼再入宫时一家团圆,其乐融融。老大苏迈,是个忠厚、笃实、洁身自守的人。少时作诗,有“叶随流水归何处,牛载寒鸦过别村”句,以县令而终。次子苏迨,诗赋都写得很好,赢得老父不断的赞赏,但他自幼体弱多病,家里人也不责望他什么。苏过的才气、个性和嗜好,最与老父相像。大家认为“翰墨文章,能世其家。士大夫以小坡目之”。在文学、艺术和人品各方面继承苏轼。

离海南后,迈、迨二人带了孙子和女眷们都到了广州来会,一家人东分西散,几已七年,方得团聚。

苏过后来循资为真定通判,赴任时,途经河北镇阳道中,遇上一伙强盗,胁使相从。在贼巢中死去。

图片
黄庭坚 致景道十七使君书

晁无咎,黄庭坚,秦观,张耒所谓“苏门四学士”。另看重廖正一(明略)。还有王巩、陈师道、毕仲游、李之仪、李昭玘等十人,只因出自苏门,便逃不过被“剿治”的命运,没有一人在宦途上得意过。陈师道,清寒耿介,竟因无衣御寒而死。秦观与他同遭贬谪,奉命放还不幸跋涉长途,中暑死于道路。苏轼逝世这一年,陈师道也死了;三年后,黄庭坚卒于宜州贬所。思想先驱者,生前要遭受现实社会的迫害,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例外,而门下弟子也必须忍受池鱼之殃,则是政治的酷虐。

海南,他又收了一两个学生,本地琼山人姜唐佐,江阴士人葛延之。

02 刻苦加天赋,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文名甚盛

少年,母程夫人亲授经史,范滂传,正直勇敢。

苏轼第二,榜眼。制策之试,苏轼是自有制科以来获此最高评等的第二人。

诗狱勘问中,二十年前所作诗文,引经援史,随问随答,无一字差错,此非奇才而何?

古人读书,主要的方法是背诵和抄写。抄书的习惯,他复终生不懈。抄书可以免费得书,帮助记诵,练习书法。苏轼不但翻来覆去地诵读,且更两遍三遍地抄写。读《汉书》,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货财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核。读《汉书》,黄州时已经抄过三遍。第一次每段事抄三字为题,第二次两字为题,现在只用一字。举某段题上一字,苏轼即应声背诵数百言,无一字差误。

苏轼观察敏锐,感觉力很强,并非完全是天赋,大部分得之于凡事认真的态度。

尤喜夜读,后期是“不观一书”运用想象力创造的阶段。

图片

苏轼 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他是一个艺术家气质特重的智者,必须在有限范围内,与凡俗隔离,置身于利害得失之外,但却又抱持着一腔入世的热情,与无怨无悔为民服务的真诚。

有儒家的气节。知遇激发勇气,他那奋不顾身的建言,皆是出于不能自已的赤诚。

喜欢白居易。“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一时既然都还做不到,则站在杭州,聊为中隐,实也不坏。”

喜欢庄子,有透彻的智慧。“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在黄州,一个在人生旅途中漂泊的灵魂,被大自然慈祥的母性容纳了,三籁相应,获得“游于万化”的自由。物我两忘。

喜欢陶渊明。渊明是个轩昂硬汉,建立了“避世”生活的好榜样。陶渊明那种委时任运的精神,支持苏轼度过后来严重的危难。扬州初和陶诗,作《和陶饮酒二十首》。

略参禅意。逃不过有生必灭的命运,所以不必妄弄心机。惠州,续作《和陶归田园居》,然后“要当尽和其诗乃已”!皈依自然,目的是在争取精神生活的自由;要过自由的精神生活,必须彻底放弃物质欲望,才能不为外物所役,就不为别人做奴隶。欢快时应留余乐,忧戚处不妨颓然。“以无何有之乡为家”,“以不归为归”的哲学。

轼好以浪漫的神秘知觉来体验人生。他认为大千世界中,一切形象变化,弹指顷事,微不足道。唯有物我心灵间的妙悟,超脱形象之外,始入永恒。

综自青年时代,自蜀入汴开始,直至客死常州为止,四十余年,不断写下的诗篇,传今者二千四百余首。

杭州,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饮酒湖上初晴后雨》;富春山行作《行香子》。
密州,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济南的弟弟作《水调歌头》。
徐州,扩大了诗学的领域,用禅的意境来丰富诗的内容,为一重大的创意。
贬谪黄州,是东坡文学高峰的开始。作《西江月》;“穷则著书”,是学人的通例,始撰《论语说》及《易传》,打开易学研究境界,使易学丰富起来的是他;突破玄说,将易学切近人事的也是他,古人治学最不易见之创新的学术勇气,于苏轼此书,可以见得,他唯一遗憾的是“自恨不懂数学”,担心所言不免肤浅;初游赤壁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道士杨世昌同游作《赤壁赋》;作《定风波》;小记《记承天寺夜游》。现在留传于世的东坡书法,也以黄州所作为多。他在单调的竹画里,参合怪石、枯木等等,独成竹木、竹石这个创新的画境,在中国画史上,别成一个门类。
漂泊江淮,庐山,《题西林壁》绝句。
阳羡(宜兴),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海南儋州,续《易传》,《书传》。
图片

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交往的画友,都是一流高手,旧友王诜外,还有曾来黄州作客雪堂的米芾(元章),京师初交的李公麟(伯时),余如山谷的字,无咎的画,也都是一代作手。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无论写字作画,都非于酒后不可,尤其是写大字或草书,更须醉后才作。苏轼自言酒后作书的快感:“吾醉后乘兴作数十字,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苏轼写字用墨,浓研如糊,作画亦然。

图片
米芾《蜀素帖》

苏轼自憾平生三不如人,即是着棋、吃酒与唱曲。

03 为官忠诚担当,豪迈正直,民胞物与

做地方长官,不仅可以避免小人的围攻,脱逃个人的祸患,最大的好处是亲民之官,至少有机会为老百姓做些事情,清弊除害,直接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人命。

在密州,苏轼治事,有他非常机警的特长,集证据治作乱散兵。除了蝗虫、盗贼之外,密州更多弃婴,都丢在城外荒野。他就筹出一笔经费来,凡是养不起婴儿的父母,由政府每月给米六斗,劝令不要抛弃,一年以后,骨肉之爱已生,就不会再被弃了。对密州老百姓的怛恻之情,唯此民胞物与的人道主义精神,足以成就一个人的伟大。表现于政治作为上,则为忘却一切利害,反对病民的新法,不顾任何打击,要替哀哀无告的老百姓说话,兴水利,救灾荒,恤病赈饥,孜孜不倦;表现于个人生活上,遇事同情弱者,几乎成了他的基本观念。

在徐州,多逃兵,盗贼纵横。上奏朝廷不受重视,有勇气担待,组成自卫队。苏轼又尝关怀到在狱中患病的囚犯常因不得医治而死,觉得非常不忍,专责专钱建议仍不被重视。大水,亲入武卫营,抢建防水堤,拆“霸王厅”建黄楼。

在黄州,“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身在冤诬谪废中,而犹有如此生气凛然的言语,这是苏轼道德勇气之所在,亦是其性格中坚忍不拔之一面。人须有所不为而后才能有为,这是一个自由人所必须具有的品格。他不追求利禄,不在意世俗的荣辱,他只坚持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的自由。忠于自己观念的人,不肯苟与人同,才能“拣尽寒枝不肯栖”,在一片诺诺声中,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遭遇排斥和放逐,几乎是必然的命运,这命运,就是“寂寞沙洲冷”。
反对一切用刑赏货利的权术来治理百姓。现代的历史学者,如陈寅恪、姚从吾等,都认为苏轼是个最具史识的历史哲学者,而最难得的是苏轼即使身陷患难,却仍坚持儒家的政治理想,决不妥协。
当时没有绝育方法,听闻岳鄂一带民间沿袭的“溺婴”恶俗,一方面建议朱寿昌知州法律禁止,地方长官可以依法检举的公诉罪;另一方面怂恿古耕道出面,组织一个私人慈善事业的“育儿会”。可惜换新太守后搁置。

再度从政的第一手笔,表现他对国防和民生的两大关切,《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乞罢登莱榷盐》的第二状。一念报答知遇,心中不再有安危祸福的顾忌,下定决心要把内外臣工的几件弊案揭发出来。一举参劾内外大吏,取怨一身而不悔。

再回杭州,只有一年半的时间,疏运河,筑堰闸,治六井,开西湖,最后还遇上一场遍及所辖七州的大水灾;他的最大政事几乎都与水有关,博采众议而成。长官不攘功,足以使人人乐于效命,使一切人才皆得出头。
苏轼治大恶,务严峻,绝不姑息;但是对于轻微罪过而事足同情者,他的宽厚,却又常常出人意表。某债务案子,他拿起判笔来各写行书、草字,画枯木竹石,顷刻而尽,给被告道:“拿去,赶快变钱还债。”
地方政务繁杂,他有个很好的治事方法,把每天要做的事条列在历纸上,做完的,当晚勾销,事无停滞,则心里就很舒坦,毫无牵挂地一觉睡到天明。故在政事之余还能从诗酒之适。

谈兵是苏轼的家学,轼辙兄弟,议兵议财,皆有特见。
朝中,苏轼所提“诘难”的方法,要反对者来公开诘难他的六议,倘如他失败了,即从众议。基于“真理愈辩愈明”的道理,是议论一件国之大事的认真态度。
哲宗亲政后再被诬陷,苏轼已将一片用世的热肠,勇决放下,而今而后,天悠地阔,何处不可去得。他已看透人生,不再希冀什么。宋不杀大臣,大臣负罪,以贬谪岭外为最重的惩罚。

在惠州,出微薄之力,建言忙着营义冢、修桥梁、施药等等,还酿酒,“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实在只是为我自己!”

04 天真幽默,坚强豁达,山水之乐,居家简约,饮食生活

豪迈者,大多是从刚健的个性中化生出来的一种风度。

苏轼喜欢戏谑,朝中公卿,一个一个都给起了诨号。

千年来西湖的第一知己。天下的好山好水,大抵都在郊野,只有西湖却在城市之中,使杭州有“城市山林”之乐。“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密州叹穷,寻野生枸杞和菊花吃。苏轼服用一年后,获得显著的药效,颜面加丰,气色旺盛,他最担心的白发也日渐转黑起来;野菊有明目之效,对于时患目疾的苏轼,当然有益。

徐州,和参廖放舟洪下,小舟一叶,投入南下的急流中,像飞梭一般擦过乱石,随流而下,疾如兔走,势若鹰落,如骏马下注千丈高坡,如断柱之箭离弦飞逝。我们的生命,也像这百步洪的河水一样,不舍昼夜地流逝,这样虚浮的人生,又何必纷纷争夺。人生千灾百劫,总要过去,只要此心无所执着,造物也奈何我们不了。

被贬离家时,与王夫人,“你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吗?”途中,苏轼独自沉思,如此仓卒间被拉而去,祸不可测,将来发下审理,一定会连累很多亲朋好友,不如现在闭上眼睛,纵身入水,顷刻之间,可以一了百了。狱中作诗,对于身受的冤酷毫无怨怒之意,认为只要立身坚强正直,任何摧残打击都会过去,坚忍不拔地坐待春风之至。

黄州,只怕醉后乱说话,精神生活还一直在被禁制的状况中。柯姓林园的白花。坐在船上,细细欣赏晨光曦微中的江水,浩淼的水面上笼罩着蒙蒙烟雾,显出一片宁静,小舟轻盈前进,犹如划破千顷碧绿色的玻璃。临皋亭在江边水驿上,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滔滔江水,自上游乱流西下,浪击江岸,涛声昼夜不绝。苏轼闲常策杖江边,独自一人眺望天空渺渺的流云和江上起伏的浪涛。
开辟农场时,枯草烧尽处发现暗井,喜出望外。命名“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躬耕自给,筑“雪堂”。有克服颓唐的豪气。时间恰如大江之水,滔滔东流,不舍昼夜,不啻是对自己生命的存在,肆意无情的摧残。这种打击,落在热爱生命、满怀抱负的苏轼身上,必然构成最无救助的压迫和痛苦。他慨叹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时间观念的困扰,成为他最难解脱的悲哀。节序带来时间消逝的警觉。他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现实,依从他的兴趣,把时间消磨在读书、著作、写字、作画和黄州近郊各处漫无目的的闲游上。
门前有道绛赤色的崖壁,弄只小船,沿着江边划水,常常不自觉地划到赤壁那一带江面上去。倦了,就停桨闲眺,让这小舟随波自去,他只在船上欣赏天上的流云、江中的白浪和沿江的山容石色。走在路上,静听他那响簧铁杖,敲击着粗石路面,发出铿锵的声音,清脆悦耳,心里有种万虑皆澄的喜悦。对着江水幻想,倘使趁这好风好水,将这自己作不得主的躯壳,乘上小舟,听凭江上秋风,随便吹到哪里都好。
奶汁鲫鱼汤,是苏轼的拿手杰作。红烧猪肉,即“东坡肉”。饮食生活中“戒杀生物”,“民胞物与”的人道主义精神微末的一端。东坡羹。雪堂清苦,架子上只剩得一樽残酒,自己喝了不够脸红,只好请客人姑且润润喉咙。
遨游山南山北,自言得奇胜之处十五六,认为开先寺漱玉亭的双瀑和栖贤三峡桥的激流为奇中之奇,胜中之胜。

常州,爱吃河豚鱼。

出太行山,中国人有崇拜山岳的传统,因为高山与“天”最为接近。

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营造白鹤峰新居。朝云夕霭,水光岚翠

海南儋州,食芋饮水,著书为乐。林中结茅屋三间。保健方法有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和夜卧濯足。

苏轼在病榻上,对儿子们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地狱)。”又曰:“至时,慎毋哭泣,让我坦然化去。”

05 其他人其他事

沈括,在中国历史上,自汉有张衡后,他是第二个正史有传的科学家。而他在现实政治里所表现的角色,却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宋朝传统的台谏制度,皇帝有必须接纳谏言的义务,而新政是国家的既定政策,也不容反对议论肆行流布。神宗确然是个勇于有为的英王,尚义而好名,问题出在他只知要维护尊重舆论的立场,而不深察言事官党争的私心和奔竞利禄的私欲。诗狱时,若能一切坦然,即是问心无愧之人。一个喜欢谤讪他人的人,身陷狱中,必多怨言,所以到了这件案狱必须决定处分时,神宗就秘密派遣一个小黄门去狱中察看苏轼的动静。神宗得到永乐败讯时,当廷痛哭,自此不饮不食,绕室彷徨,悔恨不已,因此得病,遂尔崩逝。

无他,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若能参加一件扳倒名人的大事,足使自己增重。

党祸发生时,诏毁天下苏轼碑文,当时的郡守,不忍下手破坏,将徐州《黄楼赋》碑石沉入城濠水底,易楼名为“观风”,报销公事。后来苗仲先为徐州太守,派人将这碑石从水底捞了起来,雇工日夜拓印拓片数千本,立命捶碎。墨拓以高价卖出,发了财。

王安石是笃实的经学家,而苏轼是策士气息,政见不同。罢政闲居以后,苏轼已在黄州,对于这位后辈的才气、学问和品格,却又非常欣赏起来。凡遇有从黄州来的人,他必定要问:“子瞻近日有何妙语?”苏轼一到金陵,即遭殇子之痛,还来不及去晋谒荆公,荆公却已野服乘驴,到江边来看他了。悠游林下的王安石,得以一代才人来看待苏轼,苏轼则以前辈敬视荆公,无拘无束地晤言一室之内,不觉都有快慰平生的喜悦。微妙的关合,为两人的生、死、出身登第,都在同一年岁上,年龄相差十五岁。苏轼作“从公已觉十年迟。”

司马光为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执拗的责任感,坚持已定的主张,不肯接受任何人的建议。范纯仁出来叹道:“凭这个样子的态度,只是使人不再说话而已。我如只欲媚公以取容悦,不如少年时迎合王安石,早就既富且贵了。”研讨雇役法的改订,苏轼表露了他的硬汉作风,但也从此得罪了“相门”。

哲宗,在太后听政时感到不被尊重。这种细节还是蛮重要的。亲政时,苏辙所奏被责斥,平日与范纯仁不合,而其向帝从容解释,苏辙至此感服。

徽宗初即位,确也锐意图治,虚心纳谏,延用忠鲠之士,史家认为颇有一点庆历之治的气象,想不到后来却坏在曾布、蔡京手上。

宋孝宗说得上是苏轼的“异代知己”,他爱好苏轼的诗文,日理万机却能挪出时间来精读苏轼卷帙不少的全部著作;又甚敬重他的高风亮节,欣赏他的才华与迈往之气。苏轼从祀孔子庙庭,对于终身服膺儒学的苏轼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认定。

南宋人陆放翁,知之最审。苏诗注本,前有施氏父子的辛勤建树,后有清代学人不断地整补。

06 道理一二

历史事迹,不但启迪一个人的知识,更是培养品德、使能明辨是非的人格训练。

人生自有使命,既然读书求仕,便须把责任尽了,才能寻求水竹村居之乐,心里不免怅然若失。

圣人乃利用惜生之情,设礼制以矫制自然之纵逸,利用人类安常知耻的天性,用礼来服人心。

人生中,能抗拒霜雪欺凌的,固是勇者,但有更高一层的生命本质,不经风霜锻炼,就开不出瑰伟的奇葩来,是谓“宜霜”。

生命,只能存在于自由生活之中。——画马

禅,本意“静虑”,是在沉思默想中,获取“出神静观”的方法。训练你学会如何清楚而明确地界定对一切事物的观念,从完全不同寻常的观点来作性行的自省,来看待外在的事物。达到“物我相忘,身心皆空”的境界。

人在患难中,对于物质世界的美好,反而会特敏感,失意者追逐醇酒美人,用官能的享受来弥补心灵的空虚。
人在失意的景况里,最怕遇见亲人,而且所面对的又是远从家乡来的亲属。
凡是怀着满腔淑世的热情而横被现实压制的人,每好追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弥补心理的空虚。

人的命运,正如他所说的,只像一片迎风起舞的弱羽,风如不肯停止,这羽毛也就静息不下来。

“消合党类,兼收并用。”是很好的主张,可惜司马光不采纳。苏轼、王安石、司马光,都有执拗的特点。派别的过分对立并无好处,只会一轮又一轮的反复。

人如过度执着于权势利禄,就会牺牲政治原则,变成一大堆不问是非的政治动物了。

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人之为学,本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须广泛吸收前人积累的知识和思想,应自勤读中求取;到得成熟阶段,必须把自己从别人的知见中解放出来,用自己的头脑,作独立的思考,然后才能建立自有的创意,发挥自有的感情。

明年此日,可以相将还乡,像两只鸥鸟没入烟波浩淼的大海里一样,不再被人记忆。

人世的荣华,本是南柯一梦,所不幸的是梦已该尽时,却还不能回头。

从来历史上的变革,被变革这一方面的政治人物,必须承受任何残酷的后果。

大翳密,山风吹来,塔上铃语与松吟相应和,令人凄然欲绝。死者已矣,只有剩下来的活人,随时随地,触目生悲,人间地下,皆是难堪。

07 不太出名的不错诗词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新城道中》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行香子》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少年游》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
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南乡子》,润州
独坐负朝阳……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是非忧乐两都忘。——《薄薄酒二首》,密州
山河暌隔,无缘识面。——求交黄庭坚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别徐州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与范子丰书》,黄州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微风细雨,叶舟横江而去。
万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那禁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西江月》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满庭芳》,别黄州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金陵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阳羡
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菩萨蛮》,常州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千秋岁》,黄州,思王巩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宇文柔奴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米芾
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西江月》,杭州真觉院的瑞香花
天涯踏尽红尘。……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杭州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满江红·怀子由》,颍州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六如偈”
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迁居》,惠州
岂无亲友,云散莫追。——《和陶时运四首》
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和陶还旧居诗》
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海南儋州
子知鱼之安于水也,而鱼何择夫河汉之与江湖;知兽之安于薮也,而兽何择于云梦之与孟诸。——苏过《志隐》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离虔州
尘埃风叶满室,随扫随有,然不可废扫,以为贤于不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