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女性的思想》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5-30 08:33:4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女性的思想》读书笔记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取的是五位日本女性思想家的著作,分别为森崎和江、石牟礼道子、田中美津、富冈多惠子和水田宗子;第二部分则涉及了六位西方思想家,分别是福柯、萨义德、塞吉维克、斯科特、斯皮瓦克和巴特勒。

她的学术思考源于本土实践。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她既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高大上的学术概念之间,又能深刻体会日本女性的痛楚,进行接地气的阐述。

借用上野本人的话来说,她是熟练掌握“男性语言”(学术知识)与“女性语言”(日常经历)的“双语者”。

上野说自己无法忘记《父权制与资本主义》(1990年)一书出版后一位男性知识分子对她说的话,他说:“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一直在抱怨的到底是什么。”言下之意是,他听不懂妻子的话,却能理解马克思的术语。可见,女性并非一直保持沉默,只是她们的声音没有被听见罢了。

历史上,有些女性为了与激进的女性解放运动划清界限,曾宣称:“我不是女性解放运动者,但我是女性主义者。”之后,又有人说,“我不是女性主义者,但我是性别研究学者”,因为性别研究让人觉得很学术、很中立。在上野看来,女性主义和女性学不可分割,性别研究也同样如此。

女性主义是震撼了20世纪的思想与实践。在21世纪的今天,它已经过时了吗?身处当下的我们,有哪些可以继承的思想遗产?可以指引我们坚持下去的思想又位于何处?于是,我翻开了那些略显古旧的经典之作。——上野千鹤子

第一部分 重读“女性之书”

“那些成为我的血与肉的话语啊”,我想如此称呼你们。

阅读一本书,意味着经历一次他者的经历,体味一次作者的人生。我从小便阅读了大量书籍,可那时因为年幼、经验尚浅,所以未能从中寻得足以表达自我的只言片语。

第一章 生产的思想与男性一代主义:森崎和江《第三性:遥远的爱欲》

当时女性主义还没有诞生,森崎和江的文章对于那些尚在没有出口的暗渠中挣扎着的女性来说,有如从天而降的蛛丝一般。她们身处一片越是挣扎就越是无法动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沼泽之中。

自出生起就失去故乡的人,就是森崎和江。

女人们望眼欲穿地渴望着,渴望着一种由女性来述说女性经验的,只属于女性的话语。就在那时,犹如蜘蛛的细丝一般从天而降的,正是森崎女士编织出的语言。性别(gender)、性(sexuality)、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这些词(及其蕴含的知识)近年来以外来语的形式逐渐为人所知,而森崎在当时用自创的语言悉数进行了阐释,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人生之中。我从她的身上究竟受到了多少影响啊?简直无法估量。

作家佐木隆三曾说,“我第一次听到了,擅长书写复杂难句的森崎女士发出的自己真实的声音”,足见其变化之大。在那之前,森崎是作为“书写艰涩文章的人”而闻名的,而这一次,并非大家能够听见她“真实的声音”了,而是她第一次拥有了一种可以直达人心的文体。那时,她已经将近50岁了。

成为爱与战斗的实验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中略)不久,我的胸部会变得扁平下去。到那时请刺伤我看看吧,我的身体里一定会流出耶稣般的鲜血。

你不属于任何人你只属于你自己春光轻抚着你伸展你的身体

她说,胎儿就是粪便,生产就是排泄。

据说森崎在生产后,“反复央求丈夫和自己交流,让疲惫的丈夫很是苦恼”。森崎想要交流的,是关于“作为个体基准的概念意义上的单个性、作为孤独的灵魂出现的个体,以及自己生完孩子后感受到的已经过‘性’(两性交流)阶段的个体意愿”

第三章 女性解放运动的第一声啼哭:田中美津《致鲜活的女性:纠葛挣扎的女性解放运动》

性行为不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摆脱了所有社会属性后的赤裸相拥。赤身裸体的他们,在上床之前,已经被深深烙上了“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他们带着彼此性别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性别差异)依偎在一起。男性试图把女性划分为母亲与娼妇,并用“贞洁”来压抑前者,用“榨取”来逼迫后者。前者便是日军眼中的“军国之母”,后者则是惨遭蹂躏的“慰安妇”。

女性解放运动者之所以很谨慎,是因为担心避孕药的滥用会使自己成为对男人来说“方便的女人”。这样一来,避孕的责任就只有女性承担,男性则可以免责。

虽然一些保守派的政治家出于其“会使女性变得不检点”的理由而反对避孕药,但男人的性放纵却没有受到任何质疑。男性的性行为由他们自己决定,而女性的性行为则受到控制,数十年来都是如此。

而她的男同志们都是性别歧视者,他们一方面要求女人要有“男性气概”,另一方面却恬不知耻地放言道:“如果要结婚,我想要找个不参加学生运动的女人。”

第四章 单独个体的虚无主义:富冈多惠子《藤衣麻衾》

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无论生不生孩子,最终都会重新成为单独的个体

思考自身就是在思考女性,思考女性就是在思考人类,乃至人类的历史。

“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的观念(中略)激发我们的思考,为我们打开新的思路。我很幸运,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所以可以对她们的新想法和新动向做出比男人更加敏锐的反应。

可见,虚无主义并非男性的特权。与自恋(自我陶醉)一词无缘的女性,实属罕见。富冈的文章虽然含着三分羞怯,却毫无自我陶醉之意

女人拥有“生育的天性”,并一直以能做“男人做不到的事”(生孩子)为荣。但是,生育的天性并不总能带来希望。对波伏娃来说,生育的天性是“雌性动物的屈辱”,母性是来自自然的诅咒。因此,波伏娃和富冈都主动选择放弃生育。自从避孕和堕胎使“性”和“生产”的分离成为可能,怀孕不再成为女人的宿命之后,历史有了新的发展。之后,波伏娃在法国呼吁“堕胎合法化”时,还公开了自己的堕胎经历,而富冈也一定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选择了将“性”与“生产”分离。这世上不仅有“生育的观念”,还有“拒绝生育的观念”。


人们终于明白,母亲从“育儿”职责中解放出来,其实也意味着孩子从“母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女人无法拯救被男人破坏的世界”。因为我认为,“男人破坏世界,女人拯救世界”的这种想法,不仅不是“乐天主义”,反而是公然的性别歧视和本末倒置的男权主义。

富冈处于生理需求旺盛的年纪时,正是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主义勃发的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也就是“性革命”的时代。换句话说,富冈适逢爱情、性、生殖在婚姻中三位一体的浪漫主义意识形态解体的时代。“女人一般都会说,没有爱情就无法发生性关系”(富冈,1984:19),富冈压抑着唾骂这种虚伪说法的冲动,在书中写道: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性,那就不可能出现性产业。性工作者早已将爱与性分离。如果男人可以将爱与性分离,那么女人也可以,她们只是被灌输了“没有爱就不能有性”的思想而已。

在一个建立于“厌女症”基础上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强有力的连带感。但他们极度害怕这种关系被误解为同性恋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厌恶、谴责同性恋,同时极力否认同性恋的存在——表现为装聋作哑。

人生就是消磨时光

需要打发时间、消磨时光的,不仅仅是“晚年”。人从出生以来,不就一直在“消磨时光”吗?人类之所以喜欢忙碌的生活,也是因为忙碌能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

做学问和搞艺术都是用来“消磨时光”的工作。而育儿,是比学问、艺术更好的“消遣”。育儿是女人拥有的最好的“消磨时光”的方式。

第五章 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解读日本近代男性文学:水田宗子《叙事和反叙事的风景:文学与女性的想象力》

对性别问题保持敏感,互动而不是被动地阅读文学作品。

“30岁有30岁的艰辛,40岁有40岁的苦楚。生活是不会变轻松的。”

第八章 恐同与厌女: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男人之间》

后来我才觉察到,当时让我感到不快的,其实是男同性恋者的厌女症。引用一下我在上述同一篇文章中写下的话。几乎所有同性恋者都会嫌恶、侮蔑异性,而自恋般地赞美与自己同一性别的人。(上野,1986:13)再后来,我意识到当时自己批判的对象是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而非男性同性恋,

不过,到江户时代为止的男同性恋与希腊的少年爱一样,年长者与年少者之间是不可逆的非对称关系,这与如今大家熟知的男性同性恋的关系(gay sexuality)有所不同。

在明治时代的学生文化中,男色比女色的地位更高。喜好男色的人被称为“硬派”,沉溺女色的人则被称为“软派”,遭到轻视。

女性的存在理由便是成为男性的性欲对象,即性的客体。这就是所谓的异性恋规则。

女性主义者不是指从厌女症中解放出来的女性,而是指不断与内化了的厌女症进行抗争的女性。

第九章 社会性别论——换个视角看世界:琼·瓦拉赫·斯科特《社会性别与历史学》

如果说阶级是由性别建构的,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性别是由阶级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