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念书时,我从不缺课的习惯就是为了要学老师的思考方法。所有要考的试都考过了,我就转作旁听生。有一次,赫舒拉发(J. Hirshleifer)在课后来问我:「你旁听了我六个学期,难道我所知的经济学你还未学全吗?」我回答说:「你的经济学我早从你的著作中学会了;我听你的课与经济学无关——我要学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知识,书上都有,而向一个人学习,最主要是学习他思考的方法。
(一)谁是谁非毫不重要
在学术上没有权威或宗师这回事——这些只是仰慕者对他们的称呼;我们不要被名气吓倒了。任何高手都可以错,所以他们的观点或理论也只能被我们考虑及衡量,不可以尽信。当然,高手的推论较为深入,值得我们特别留意。我们应该对高手之见作较详尽理解,较小心地去衡量。但我们不可以为既是高手之见,就是对的。高手与低手之分,主要就是前者深入而广泛,后者肤浅而狭窄。
张教授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们不要仰慕和迷信偶像,偶像是需要供着的,不容置疑的;我们需要的是榜样,学习他们的思维和方法,启发自己去探索。
(二)问题要达、要浅、要重要,要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
关于这点我暂时从张教授这里学到的是,要试着将一个问题用几种形式去问,务求找到重点的所在。不要担心自己问得问题浅,这些浅问题说不定就是对问题最本质的思考。
(三)不要把预感抹杀了
逻辑是推理的规格;但若步步以逻辑为先,非逻辑不行,思考会受到压制。
逻辑是可以帮助推理的正确性,却不是思想或见解的根源。
纯以预感而起,加上想象力去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再反复以逻辑证实,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
我目前缺的就是逻辑和证实。我脑子里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想法和观念,这都需要用逻辑和事实来检验一下。
(四)转换角度可事半功倍
(五)例子远胜符号
善用例子的人是有方法,法门如下:第一,例子要简单而贴切;第二,例子要分真假;第三,例子要新奇(novel);第四,要将例子一般化(generalise)、典型化。
事实不可以解释事实;太多理论等于没有理论。
第五,要试找反证的例子
思考要找支持的例子;但考证是思考的一部分——考证要找反面的例子。有实用性的理论必须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可取的理论一定要有可以想象的反证例子——如果反证的是实例,理论就被推翻了。
这部分比较难,先放这里吧。我知道的是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地推翻以前的结论从而形成新的结论。
(六)百思不解就要暂时搁置
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间并没有白费。将问题搁置一旁,过些时日再想,可有奇效。就是不再想答案也可能会在无意间得到的。
哝,我对“思考的方法”这部分理解得很浅,对“思考”这方面的阅读也很少涉猎。这部分大概是专业学术或者有科学素养人士熟悉的内容吧。我先把这些内容放这里,等有一天我需要了再回来翻看。
关于思考与阅读,我记得唐朝老师有一段精彩的总结,是我目前的“行动指南”。
“没有大量阅读为基础的思考和实践,很多都是重复踩踏别人踩过的陷阱,重复发明已经发明过的轮子,是对宝贵本金的浪费,也是对争胜的浪费。
“书籍是原料,思考是加工厂,验证、实践和反思是质检部,一个完整流程走完才有合格产品。”
这两段是鼓励我争分夺秒阅读的动力,因为我脑子里的原料太少了,我现在所遇到、想到的问题,大部分前人都已经有了答案,并且是非常棒的,拿过来用就行了。
可能有人会说,只会吃别人嚼过的馒头,那有什么滋味?智者查理·芒格帮我给出了答案,“我始终相信从别人那里学到现成精华的道理,不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空想,因为还没有人能聪明到那种程度。”
四、写作
不把思想写下来,不可能清楚自己想的是什么。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是在唐朝老师那,这立马让我对其佩服三分,当然现在是更敬仰了,不过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张五常教授说的。也正因为这句话,我才决定一定要练习着写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脑子变得清晰一点。
关于什么是好的文章,怎么写好,张教授早都说过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我需要的就是按着做就行了,但求清楚明白,逻辑井然,读来通顺,只此而已。
以短句串连成长句很多书有教,教得好。标点重要,书本教得好。动词的位置书本也教得好。书本少教的是重要的字要放在句首或句末,尽可能不放在中间。分段的方法书本也教得好,少教的是一段的首句与尾句不应该太长,以短句起笔或收笔读来有力量感。不是明显的短,是要有短的力度感受。我说过了,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文章要讲文气,而文气最容易是从背诵前贤的大作学得。
有些人在言谈间的思想表达够清晰,但文章写来却不清不楚。这种人的困难是不懂得怎样直写。直写就是想通了,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做不到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作者要卖弄一下文笔,或试行转转弯。这是为文的大忌。除非作者是文学高人,不懂得卖弄就千万不要卖弄。其二是下笔时左顾右忌,顾文法,忌错字之类。记着,初稿不要管这些琐事,写了出来再算。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出来,跟着慢慢修改。我说过了,好文章是回手棋。其三是文章写得不够多,以致想得清晰但不惯于下笔。熟能生巧,文章是要写很多才开始像样的。
那我现在练习写作是为了什么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自己思路捋清楚,同时也做一些记录,记下自己曾经在思考些什么问题,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的,哪步对了,哪步错了,以供反思。如果再能给读者们提供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例子,那就有一些意义和价值了。
写文章不是我的主业,当然我没有想过写个什么10w+的爆文,或通过文章建立一个自己品牌,或通过公众号发文最后实现流量变现,等等(主要是自己能力不也允许,哈哈哈)。我主要精力是放在投资上,公开发文这么久了,却从来没有聊过投资,这的确是个问题。
一方面是自己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欠缺,很多意思表述不出来,写出来的话误己误人;一方面最近一年看投资方面的书也不多,主要精力集中在读财报上,这些枯燥的财务报告想说出些东西,我还是“臣妾做不到啊”。
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梁山伯与祝英台,每个人对同一本书、同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一本好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从镜子的反射中看到自己真实的想法。
回到《吾意独怜才》这本书上,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比如教育的制度、教之道等,都很精彩。我想分享,但公众号也不让我发表啊,所以推荐大家“想办法”都去看一下这本书,对自己,对下一代的教育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