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我认为本书叩开了我对社会底层另一群像的大门,它仿佛是一位不动声色地导游,用极其平淡的声音带领着我,跟随作者的母亲走进她曾保洁服务过的每一寸深圳城市的大地,我看到那一群不曾被人看到的、终年过劳辛作、在几乎最糟糕(处理肮脏不堪、臭气熏天)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不为自己只为儿女(通常只为儿子)、没有片刻自我生活、异乡打工、生活没有什么可靠保障、可能拖着疾病但仍然努力、哪怕将自己的劳动能力燃尽也要去工作的老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
他们令我感动、令我理解身边人和所遇之人,也令我想要有所行动。
比如,我第一次理解我的婆婆。他们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生存危机感,一刻不停歇地工作是增加这种安全感的最有效的方式,我理解了我的婆婆为什么在帮我带孩子闲暇时,不能挣钱那种着急,想要离开的心情。
比如,从自身做起,在任何公共场所都要尽量地做到环保、干净卫生整洁。尽量不麻烦保洁员、环卫工人或其他的工作人员,减少他们的劳动付出。
比如,基于生活中其他的事情触动,以及本书,我想下次再去爬山时,带着垃圾剪去捡垃圾,尽自己的一点点力量,为这个时间做一点点事情,希望能做得到。比较庆幸的是,我们自己在野外徒步游玩时,自己的垃圾处理的都很好,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把垃圾装袋,直接带回家处理,减少环卫工人爬山运送垃圾下山的负担。
再比如,父母对孩子的的爱,令我有些动容,多爱自己的父母一点吧。之所以是有些动容,是因为,理性的我不赞成、不支持、不效仿,虽然我十分不赞同这种无条件、完全没有自我的为儿女的付出,
嗯,文中主要是为儿子付出,文中出现多次很多老人都是为儿子付出,令我不爽。但这就是一种社会现状,在那样的社会观念生活和个人的认知以及视野范围,会有这样的行为十分理解。我的婆婆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付出呢?
更令我动容的、心疼的,是老人们的坚韧,无论是多么糟糕恶劣的处境,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向前奔走,没有怨天尤人的停滞不前,一直向前一直向前,仿佛无论发生什么,只要还能继续前进,哪怕是要耗尽生命里最后一丝力量也要将它挥洒出去。这,又着实让人非常非常心痛啊!
还有,令我觉得残酷是我知道有很多农村以及社会底层老龄群体,是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的。但我不曾意识到,这样的生活现状是活生生的、是具象的,每天每一刻都发生着的。
这个群像投射的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的残酷和灰色透明,他们被边缘,被压榨,被透明,这些老人因为自身的弱势以及认知观念,他们从来没有想要为自己发声,也似乎没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发声。隐忍,是他们的日常,也是贯穿他们生命里的,刻进骨子里的。
此外,我还有一丝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的老年又将是什么样的呢?
另一方面,可能作者的意图是希望不怎么认识字的母亲能看得懂本书,我会觉得写得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深度和吸引力。好几次,我都觉得描述过于无趣。
可是,那些保洁大叔大妈的日复一日又何尝有趣过呢?
所以,虽然如此,本书仍然值得,它会给你新的体验和增加更多的共情能力:你会看到城市里我们曾经“看不见”的那群人,更加尊重和理解每一个群体——那些背后可能是极其努力想要去改变生活、也许终其一生也得不到喘息的人们。
最后,用作者的一段话送给自己。“我并不希望引发过度的同情心,而是希望,通过保洁员群体的故事,我们也能关照自身的处境,对自身的生活有所自省。希望我们能多关心这个世界上的“他者”,理解一个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做选择,理解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仅仅由他“是否足够努力”而决定。”
理解他人和自己,是我在养育孩子后的新功课之一,我称之为我自己的真正的“成人礼”。愿我能够理解更多人,能够由远及近,能够理解与我有厉害纠葛的人(不是要做一个所谓的无思辨的“圣母心”,而是希望即已发生的事情,能够自洽地去看待,放过自己)。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