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4-20 10:17:3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这本书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共同编著,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用一个自卑敏感内向的青年通过与一个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哲人对话,并在了解了阿德勒思想之后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这样一个故事,诠释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同时也堪称为思想家和哲学家。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他在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的愿望,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奋力拼搏、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能力。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阿德勒思想能够给与人们奋力向上、完善自我的“正能量”。

书中将原本高深难懂的心理学和哲学问题结合贴近生活的例子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非常让人有所共鸣,例如:我们为什么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为什么我们不敢拒绝别人,我们为什么害怕辜负别人的期待,为什么我们常会感觉到自卑,怎样才算有价值的人生,等等。因此在阅读中我们会强烈的感受到,似乎自己就是那个不断发问的年轻人,并通过哲人的回答一次次颠覆自己以往的认知和三观。

阿德勒心理学被称为“勇气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们5种勇气,让我们不再害怕被讨厌,帮我们获得自信和自由。

1/接受过去的勇气

被在意的人伤害,我们会痛苦会愤怒,我们认为感到痛苦是因为被人伤害,我们觉得痛苦是由于过去这个原因导致的,因为过去不可改变,所以我们认定痛苦不可避免。

但阿德勒不这么认为,他主张目的论,他认为不是过去这个原因导致我们痛苦,而是现在这个目的让我们痛苦。所谓的心理创伤,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而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了“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

决定我们自身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情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所以只要具备从过去拜托出来的勇气,就能具备获得幸福的勇气。

2/接纳自己的勇气

书里说一切烦恼都源自人际关系,也就是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与评价。

我们为什么会讨厌自己呢?为什么总盯着自己的缺点?那是因为我们害怕被讨厌被否定,害怕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因为见过更好看的人,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看,并且害怕被别人说丑;因为见过更富有的人,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够富有,并且害怕被别人说穷。

我们正是由于太恐惧人际关系,害怕被别人评价,所以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不断挑剔自己和否定自己,变得讨厌自己,只关注自己的缺点,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于是产生了一种自己没有价值的劣等感,这种劣等感就是自卑。

有些人因此努力的寻求自己的价值,自卑成了他们成长的催化剂。而那些不敢接受自己的人,自卑则演变成病态的自卑情结,比如,小明的身高特别矮,从感觉低人一等,所以在人群中总是沉默寡言,潜在的意思是我很矮我很可怜,所以我应该被优待。当一个人总是表现的可怜/孤僻/自大的时候,他就是把自己的不幸当作武器来使用,这种不断地“夸耀不幸”会让他将永远都需要不幸。

书里说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人各有差异,性别。外貌。知识,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人,这种差异不关于善恶和优劣,我们应该更加积极的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比如小明很矮,但他也具备了更多的亲和力。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主观解释。因此,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与别人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我们不是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下,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而是活出自己的人生。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3/接纳他人的勇气

只要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我们势必就会去比较,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

当我们发现我们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时,就能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不再主张胜负,也不再执着自己是对的,就不会再有“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我们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能够为他人的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原来的竞争关系就变成了伙伴关系。当我们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时,我们就不会再把世界当作危险的所在,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中,这个世界成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4/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我们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就把自由交给了别人。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课题分离。

什么是课题分离,简单说一件事的后果应该由谁承担这就是谁的课题。他人可以参与发表意见,但是无权干涉。也就是,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的事情,同时也不能被别人左右。比如,面对你的伙伴,信任他是你的课题,如何对待你的信任是他的课题。面对你的伴侣,真诚待他是你的课题,如何回应你的真心是他的课题。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遇到任何抉择都应该问问自己,这是谁的课题。只有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因此我们必须接受,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人讨厌。

举例:父母对于孩子的干涉:即便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孩子依然是独立的个人,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的学习、工作、结婚对象或者哪怕是日常行为举止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所想。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5/贡献自己的勇气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相对的,幸福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

无论是干涉他人,还是拼命寻求认可,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法国使用的世界地图上,美洲大陆位于左端,右端则是亚洲;另一方面,中国使用的地图,则是中国在中心位置,美洲大陆在右侧,欧洲在左侧。而地球仪则既可以把法国看做中心,也可以把中国看做中心,还可以把巴西看做中心。一切地方都是中心,同时一切地方又都不是中心。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不是任何中心,而只是所属共同体的一部分时,我们就会开始信任他人,就能够视他人为伙伴,我们就开始在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当我们主观上能够认为“我对他人有所贡献”时,就能感到自己的价值。而人只有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时,才能获得勇气。幸福即贡献感,这就是幸福的定义。

当这5种勇气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变成一种甘于平凡的勇气,就能获得活在当下的力量。书里说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个连续的点,是连续的一个个当下。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脱离当下,纠结过去,关注未来。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踏踏实实地努力于眼前的事,把握眼前的时机,多读书、多旅游、多交朋友。把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当下这一刻,全心全意地认真去接纳、投入和体验这一切。如此,就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忧虑与苦恼,从容不迫的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生活经常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束缚。

这些束缚看起来是人际关系,是环境,是过去,是未来。

但其实,等你真正看完《被讨厌的勇气》,你就会发现,真正是束缚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其实一直在我们手中: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