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最后,书中还有些令人拍案的奇妙设想,比如“语言未来学”——「通过检视语言变形的各种可能性,来研究未来」。语言划定了思维的边界,也勾勒出未来的可能性。「人只能控制自己能理解的东西,也只能理解那些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所以表达不了的东西,就不可知了。」
「我们的研究是用最强大的计算机来做的,因为单靠人脑根本没法追踪所有可能的变化。我说的变化就是语言的横组合——纵聚合等所有排列组合,经过数量化……」
这不就是深度神经网络的雏形!莱姆在五十年前就寓言了AI发展的形式。
假设时间无限延长,而一个语言的基础不灭,那么这些词组总有一天会出现在日常中,被赋予意义。 比如从“脚”这个词,延伸出一脚、两脚、脚态,一直到脚群体、去脚主义。这些无厘头的词语看似无意义,作者却说「它们最终将获得意义,只要脚群体和去脚主义流行起来就行。“机器人”这个词在15世纪并没有意义,但他们那时要是有未来语言学家,就能轻易想象出自动机来。」
这也特别有意思,现在流行的AI作画,AI写诗,给计算机几个key words,就能生成输出一副“看起来不错”的作品——嗯,艺术家已死。
大众觉得新奇,“这就是创作!”,这就是艺术创作吗?我想未必,而AI作品更像是上述“语言未来学”,将语言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杂糅联想衍生,但本质上并没有人才独有的智慧特性——情感的表达和价值观的呈现。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查了下百科,我好像已经过了法定青年的年龄限制。
但是就像【未来学大会】,我给自己脑补一个“青年药”——祝各位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