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目光》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1-06 09:11:5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目光》读后感


感谢振巍院长,博观十年,每本书都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感动,我甚至都在想是自己年纪大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怎么在读这几本书的过程中,经常都是读着读着泪流满面,每本书都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力量。

今天是2025年1月5日,在整理这篇读后感的过程,我努力回忆读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先是看文字、接着看他这几年的采访和演讲、看了陶勇医生视频号的很多内容、同时又看完了他写的另外一本书,我想这种体验让我对陶勇医生的了解更立体、更丰富。

《目光》是一本不厚的书,字数有10万左右,作者陶勇医生,毕业于北大医学院,眼科医生。2020年1月20日下午,在朝阳医院被以前的患者刺伤,朝阳医院我去过,这是距离国贸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今天才意识到这座医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件。

2024年12月7日,决定阅读《目光》这本书,采用了两种方法,纸质书和微信读书,经过对比,我还是倾向用微信读书来读完这本书,同时在阅读的过程,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

我选择在周六的下午和晚上,在北京的宿舍和办公室来阅读这本书,晚上,我把自己关到一个会议室,用手机微信阅读,用电脑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有太多次,读着读着泪水就夺眶而出,作为一个医生,陶勇真的做到了仁爱,他爱着每一个患者,这种爱,深深地感动着我。

书中讲到作者陶勇医生接受了鲁豫的采访,我赶紧在网上搜陶勇医生的采访视频,作者从文字来到了我,他真诚的眼睛,坦诚的表达,他手上的左手,呈现在我的眼前,情绪非常稳定,能量非常大,我想了解在承受了生命之痛以后,他在之前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这本书中,陶勇医生多次提到老子、庄子、论语等等,他对哲学研究的非常深刻,他对这些国学经典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他对佛学也有研究,经常在文中讲到佛经中金句,并有他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在德国留学,对面有一个哲学小道,他一直走在对哲学的学习道路上。

一、一打开书就开始流泪

陶勇医生被患者刺伤,他在每一个采访视频里,都提到了是几个人帮他挡了刀,他才能活下来,对于生命,他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的同事杨硕医生也是这样的人,“”杨硕大夫在被抢救后也被安排在了病房,他放心不下我,偷偷跑过来看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杨硕医生敢于在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冲出来保护陶勇医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原文:这些年,她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很想回家,谢谢陶勇医生,帮它找到回家的路。

感悟:看到这里,陶勇医生用手术帮婆婆找到了回家的路,我想,我们每个人,何曾不是这个患有眼疾的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能量高的人,帮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寻找到回家的路。

二、不论成绩、只为热爱

陶勇医生在书中也曾讲到自己有低落的时候,老师的话给了她力量,“咱们当医生的,你必须要把心放大,如果你把自己陷入患者的情绪中,你拿什么来治愈他?”。陶勇医生也曾有过心动私人医院的时候,他的师妹老梁常常劝他去私立医院,赚钱多还不累。陶勇医生在文中讲到“每次在我差一点就动心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那三位老师”,她们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医学中,不论成绩,只为热爱。

让我想到了初心和发心,陶勇作为一名医生,他的发心是什么?多赚钱吗?显然不是,那么陶勇的力量来源是什么?是入校的誓言:

我想起刚踏入医学院校门后,我们一批新生被安排在大礼堂,举起右拳对着医徽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空旷的大礼堂,我们的声音洪亮高昂,内心涌动着一股热血让我们眼眶发热、喉咙发紧。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段誓言的力量,直到现在,我才能真正体会它的内涵。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加,力量就来源于此。

三、昨儿大舅来了

陶勇医生曾在新疆援疆,每家农户4只羊,过了几天少了一只,问农户,农户说昨儿大舅来了。我也曾在新疆待过,2012年和2015年,南疆和北疆都待过,尤其是南疆,我到现在都记得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孩子,就是光着脚,没有鞋子,而且不止一个孩子。现在看到昨儿大舅来了,如此之欢乐,我想当年那个光脚在农村土路上奔跑的孩子,肯定是非常快乐的。

作者在这里写了陶渊明的淡泊名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我也超级喜欢陶渊明,自小在农村长大,直到什么是田园,什么是草屋,当时每家每户都在自己的田里留一块地种菜,番茄和黄瓜是我最喜欢的,番茄自然成熟的甜,直到现在,都没有在其他地方尝过更好吃的味道。在农村,每一块地都可以拿来种,2020年国庆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母亲之前在前院的空地上种了红薯,刚好成熟,两个孩子就在那里挖红薯挖了一上午,我想,这对两个孩子而言,应该是非常快乐的。

我在想,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一辈子都是农民,自己的基因中也刻着归田园的梦想,此刻,我能想起很多农村的场景,春天,麦苗开始疯涨,高度超过脚踝,这时候吹着暖风,晒着太阳,躺在绿油油的麦田上,风吹麦浪,我更喜欢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麦浪,真是非常开心的,那时候无拘无束,也不直到未来是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未来是什么。

陶勇医生又讲到了西藏人磕长头的事情,我在2016年曾经去西藏日喀则,拉萨是中转站,每次路过布达拉宫,都会看到很多人在磕长头,项目所在地是日喀则,海拔在4000米以上,刚抵达日喀则的前几天,高原反应是非常强烈的,非常难受。适应了之后,有天不忙,我就出去转转,日喀则的城市不大,一不小心就走进了扎什伦布寺,对藏传佛教有了解的,都清楚这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寺庙。寺庙里非常多的人磕长头,当时的我无法理解他们内心的虔诚,现在的自己,我能理解磕长头能够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力量。关于磕长头,我去五台山,也经常看到磕长头的人,甚至在大五台的朝拜路线上也有,大五台一圈下来有70公里左右。

作者讲到,在他们心中,金钱与此毫无关系。我看到这句话,内心升起非常强烈的感受,心中与金钱毫无关系,这就是我现在苦苦追求的呀,与金钱相比,什么东西是更重要的?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此刻的我,回答不上来,但是有一点我很明确,金钱名利等等对不是最重要的。在新疆、在西藏,在不丹,在物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非常幸福,如何做到不为金钱所困?不为名利所困?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什么?

作者讲到金钱只是个工具,不是人生目标,更不是心理枷锁,客观看待它,使用它,真正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吧。看到这里,我感受到了陶勇医生的境界,他对金钱的看法,远远超出了很多人,是我要学习的。道可道,非常道,文字没有传递全部的智慧,但是我已经感受到了。此刻,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振巍院长会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够给心灵带来力量的书。

四、是谁点亮了谁?

原文:说到阴影,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但从医的心,我反而更加坚定了。正是这次事故让我更看懂了人性,虽然我身处黑暗中,但我的那些患者,他们像一盏盏烛光帮我找到了光明。

感悟:到底是谁点亮了谁?在陶勇医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他说是患者点亮了他,此刻,我想到了天南老师经常讲到的“照亮他人,成就自己”,照亮他人的时候,我们也被他人照亮,陶勇医生同样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原文:有时候,我感觉我不是在救治他们,反而是他们在救治我,在我孤独、迷茫的时候给我力量和希望,如同我对他们那样。

感悟: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救赎两个字,每个人都有孤独迷茫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希望从哪里来?陶勇医生从患者那里得到了救治,救治与被救治,救赎与被救赎,在这个过程,医生和患者,双方互换了角色。

原文:我心里特别佩服这个孩子,有时我会把女儿的玩具带到医院来送给他,但岳岳死活不要,说他已经长大了,不玩玩具了。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能说出这句话,让我心里特别难受,谁愿意长大,只不过是生活所迫。

感悟: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长大?看到这里,我的泪水一下就夺眶而出,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好的医生,小岳岳遇到了,真心给为他感到开心。陶勇医生有一颗柔软的心,他的性格太适合当医生了,他对病人的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没有贫穷富贵之分的。

五、医患关系的信任

原文:而患者因为不信任医生,不得不多挂一些医院的号,问遍之后才敢确定哪个医生说得更准确一些。这样下来,恶性循环,医生也累,病人更累。

感悟: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的肾结石经历,2020年8月肾结石发作,先后跑了北京的几家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垂杨柳医院、北医三院、协和医院,天津和重庆的几家三甲医院也都去过,80%的医生都建议手术,只有在协和医院,医生说可以跑步跑下来。每个医生有自己的判断,肾结石手术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我再三考虑之下,听取了协和医院医生的建议,选择保守治疗,吃药跑步,最终在半年后结石从体内掉出,我心里悬着的石头也放了下来。

我想,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也跟陶勇医生说的那样,这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多找几家医院,多听几个医生的判断。

六、接纳自己

原文:我一直觉得,人的前半生都在认知自己,后半生在接纳自己。

感悟:什么是前半生?什么是后半生?以前,我一直以为人过四十,就进入了人生的后半生。直到昨天晚上,我梦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去年离世,昨天应该是第一次梦到他。我才意识到,父母的离开,我的下半生就开始了。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离开,只剩下归途。接纳爱人,接纳孩子,接纳父母,接纳父母的离世,这是必然要发生的节日。

人的后半生,是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自己就是普通的人,但是,接纳不是躺平,接纳之后,要用更热情的态度接拥抱自己,要用更积极的态度拥抱生命,因为总有可以努力的地方,总有进步一点点,每天总可以锻炼100个高位双臂下来,总可以走上跑步机,哪怕是再慢的配速,20分钟之后,我们都可以拥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接纳自己写的不好,但是还可以坚持写,每天写,每天写1000字,一年就可以写36万字,一天写1500字,一年可以写54万字。对自己而言,2025年每天先写1000字,最好能冲到1500字。目前自己书写的内容有,一日七赞平均每天500字,伯贤书院日更每天500字,加上每个月伯贤书院一篇读后感、巴芒读友会2篇文章、音频节目留言等等,争取每个月达到4万字。

七、北京,北京

原文:我无比怀念小胡同里的豆浆油条,三环上的300路大公交,到今年,我来北京就二十三年了。

感悟:豆浆、油条、300路大公交、北京,这些关键词,我都有着同样的经历。此刻我就在北京的北三环与北四环之间,300路大公交,300路公交车线路是顺着北京的三环走一圈,我坐过几次,是双层的公交车。每次都喜欢坐在上面一层,并且选择坐在第一排,车子在三环路上行驶,一座座高楼大厦扑面而来,非常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对作者的描述很有共鸣。

作者提到了汪峰的《北京北京》,他每次在KTV都会唱,此刻,我用手机打开了这首歌,“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北京,北京,北京,北京”超级好听的歌曲。我想,作为每个从外地来到北京的人,作者和我,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对北京这座城市有着新的理解与感悟,就像作者所说,歌曲中真实的滋味,大概只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才能体会到。

八、坦诚

在面对北京房子的压力,作者坦诚的讲到他也犹豫过,在接受一个采访,他说胆子越来越小。下了班,还要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回到出租屋,作者坦言也会失落,同时讲到这些念头都是一闪而过。通过这些,我感受到了作者极度的坦诚,作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跟普普通通的大众一样,在遇到同样的问题,会有同样的困惑。我非常喜欢作者的坦诚,甚至在想,会不会有机会,我去朝阳医院,现场去看看这位医生。

作者讲到三十以后,一切都过的飞快,都在滴水穿石般进行着。我很喜欢滴水穿石这四个字,作者的角度很独特,他说时间也是在滴水穿石的流逝着,想想都觉得有力量,不管我们做什么,是跑步机上走路?还是刷短视频?时间都在滴水穿石一样的行进着。就如同天南老师之前说的人生的航船从未停止,如果你跳进大海,那么这艘船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九、幸福

作者面对李润同学对于幸福打分的提问,直接给出了98分,非常高的分数,我问自己,如果自己打分,是多少分呢?接着作者讲了《积极心理学》溺水和春游的例子,太精彩了,这两个例子,对幸福的解释太完美了,非常生动。

作者又讲到对于大多数人,对幸福过高的标准定义往往是造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巴菲特和芒格的人生智慧,降低期望值,降低对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降低对收入的期望值,降低对孩子将来高考成绩的期望值,想起了昨天一个提问,老师好不好,你能知道将来孩子高考的时候考多少分吗?考到哪个学校吗?

十、自我解离

人在面对某一种痛苦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效的环节方法,就是自我解离。把我好痛苦变成我现在正在被一种痛苦捆绑着。一下被击中,这种思维模式,振巍院长之前在线下论坛也讲过呀,他拿着一个手机,打开照相功能,然后问我看到了什么,我说看到了相机内有一个电视,然后有的人说看到了手机,看到了拿着手机的手,看到了一个房间里有十几个人在看着手机。一层层的解离,拉的越远,跳出来,把自己从主人变成旁观者,虽然我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能体会到这种美妙之处,,果然,心灵成长的道路,是相通的。

读完《目光》,有个感受,这本书读起来非常容易读,读起来怎么会这么流畅呢?北大学子的文笔,果然都不是盖的呀。

写到最后,回想起这本书、回想起陶勇医生的视频,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悲悯与仁爱,他是眼科医生,照亮了很多人的目光,也照亮了我的目光,他在遭受到这么伤害之后,仍然能够呈现这么大悲悯与仁爱,这一点更是照亮了我心中的目光,谢谢陶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