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吴其昌先生未完稿的《梁启超传》,感慨颇多,这本书,实在是建议读一读的。吴其昌先生(1904-1944),字子馨,号正厂,是著名历史学家,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被誉为梁启超、王国维之得意门生。
梁启超先生(1873-1929),广东省新会县人,字卓如,后改字任公,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豪,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本未完稿的《梁启超传》,记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百日维新的晚清社会,共有三个章节。
第一章:
记述了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前的晚清社会的状况。
吴先生用“地狱”来形容该时期。
从道德的堕落讲民众的奴性和盲从;
从思想的颠倒讲鸦片、洋货的危害及时人对新事物的极端抵触;
从民智的固陋讲晚清上下人等唯知汲汲名利而不知国家;
从社会的腐化讲制度的凋敝、政府的腐朽;
从太后的奢靡讲慈禧对晚清社会的危害;
从朝廷的昏庸讲被老朽守旧之人掌控的僵化无能的政府;
从外交的腐败讲总理衙门的无知无能;
从军队的黑暗讲晚清军队的腐化无能与贪鄙;
从实业的丛弊讲官与民争利、绅与民争利、中央与地方争利、地方与地方争利;
从贪污的普遍讲政府风气的败坏进而形成“全国宦场”的国风;
从教育状况讲当时青年耽于功名利禄,耽于八股,称“这真是活埋青年,活埋天才的秦坑!”;
从官办“洋学堂”讲近代新式教育的艰难。
在介绍过“地狱底层的教育状况”后,吴先生写到梁氏后来对中国命运的影响,讲到文体的改革:
“至于雷鸣潮吼,恣睢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魂;时或哀感曼鸣,长歌代哭,湘兰汉月,血沸神销,以饱带情感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此非阿谀,惟有梁启超之文如此耳!”描述梁公文章的感召力。
“就文体改革的功绩论,经梁氏等十六年来的洗涤与扫荡,新文体(或名报章体)的体制、风格,完全确立。”
在报纸的改革这一部分,吴先生介绍了旧式文人创办的报纸、新兴文人创办的报纸,着重强调新兴各报对文体改革、政体改革、国体改革的作用。
第二章:
记述了从梁启超诞生到戊戌政变这一时期,晚清的种种惨象:如民乱四起;如列强侵略;如美、日、英、德、意等列强的强大;如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肢解;如日俄独吞中国的野心和阴谋。
也讲述了梁启超幼年接受的传统家庭教育,及至少年中举后的“睁开眼睛了”,青年时期在广州万木草堂的学习,到在长沙主办时务学堂、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创办学会等经历。
在这里,吴其昌先生介绍了康有为其人,详细介绍了万木草堂的教学、时务学堂的成就、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等学会,也介绍了义和团运动以及后来带有革命色彩的各种学会。
第三章:
讲述戊戌变法至梁氏亡命这一时期梁启超先生的事迹。
吴先生先详细评述了促成戊戌变法的原因。吴先生认为原因有“外激的”和“内根的”两大方面。
同时,外因又分为“远因”“近因”,内因也分为“远因”“近因”两大类。
“外激的远因”有:
1、“中国之闭关政策”使国人盲目自大,落后于世界;
2、“鉴于俄皇大彼得西化富强的歆羡”;
3、“列强之集中环攻”,尤其是日本妄图独吞中国;
4、“船坚炮利政策之失败”,只学皮毛的“炮舰政策”是无用的。
“外激的近因”有:
1、“由于日本维新成功的鼓励”;
2、“由于甲午战败国耻的教训”。
晚清君臣竟然妄图让伊藤博文担任清政府的相,来主持变法。只能说明,光绪帝及部分大臣对于变法维新的意志的急迫以及人才的不可得;
3、“由于瓜分惨祸的迫切”;
4、“鉴于土耳其不变法而衰弱的覆辙”。
奥斯曼帝国近代状况与晚清政府何其相似“内根的远因”有:
1、“乾嘉以来养成政治上传统恶习的溃决”,满清统治以来,因集权而形成的从中央到地方官吏“不负责”与“蒙蔽”的恶习;
2、“由于窥破满洲民族能力的减低”,满洲军队“八旗兵”“绿营兵”的腐败无能,在镇压民乱中日益突出;
3、“由于洪杨乱后实际政权的转移”,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由于满洲军队的无用,清廷下放权力给汉族地主官僚集团组建地方团练,以镇压天平天国起义,以曾左李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势力崛起,地方督抚权力日大;
4、“由于咸同之际宫廷政变的结果”。
吴先生认为“清廷之亡,亡于太后那拉氏一人,这是天下万世的公评”。
清亡,慈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要说清亡于慈禧一人,却又太过。
吴先生前面讲述了晚清败亡的种种现象,说明清必亡的结局,但是又将清亡的原因归结于一人,这真是“恨之切”啊!
“内根的近因”有:
1、“由于帝后本身的争权”;
2、“由于满族嫉妒汉族情感的表露化”,满族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汉族地主集团逐渐掌握实权,满族权贵掀起排汉声潮;
3、“由于中山先生领导革命运动的亢进”;
4、“由于国内舆论倾向维新之渐渐成熟”。
在介绍完戊戌变法的原因后,吴先生介绍了变法的过程,着重讲述变法的失败。
吴先生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的精忠壮烈行为。
接下来,吴先生分析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吴其昌先生认为,戊戌政变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清德宗光绪帝的无权与无能;
2、康有为本身的缺点:胸襟不广;态度傲慢;个性执拗;理智不强;做事无序;缺乏科学训练;本身不求进;所学太乱,不适用于其时代;
3、满族之嫉妒排斥汉人而破坏。
满人将汉族视为“家奴”“家贼”,“宁与仇人,不与家奴”;
4、守旧分子的死力阻挠。
《梁启超传》吴其昌先生并未完稿。
书中,吴先生并未单只介绍梁公的生平事迹,而是先介绍了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现状:清廷腐朽,社会黑暗,山河破碎。
然后介绍梁启超先生的主要事迹,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梁公对整个中国乃至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贡献。
正如吴先生在第一章第一节绪说开篇所言:
“我们要做这个人的传记,必须暂时把我的神魂,钻入这个人的时代,并立于这个人的环境,透视了这个人的情绪、性格,然后能作亲切有味的描写、客观无私的综述,并且才可成功一部鲜活的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