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是不爱读前序和后记的。一本书若是写得好,我相信无需了解谁为它做序推介,也无需了解作者的创作心路,读者也能产生共鸣。然而,当我读完《流俗地》之后,改变了这一想法。我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不曾了解过的马来西亚的政治与文化,一介女性,在华人文化式微的马来西亚,她勇于写出一篇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用她的笔,续写了文明的火种。她怀抱着热爱和悲悯,写下了她土生土长的家乡,那座锡矿之都,经济衰颓,多元文化碰撞,凡夫俗子生活其中,再平凡不过的每一天,却演绎出了再精彩不过的日常故事。
这本书读起来花费了很久的时间,究其主要原因,总是因为很多事儿耽误了,不能一口气读完。暑气蒸腾时,我第一次拿起它,那时尚且耐心不足,读了满腹疑问,不愿意再往下读。最近终于有了闲暇时光,读完才觉十分震撼。
黎紫书真是个天才,天才的笔法,才敢如此操刀。
前几章节读的似懂非懂,满肚子的疑虑,竟在两百多页找到了答案,解答了疑问。这是怎样精巧的构思,她耐心伏下草蛇灰线,静静地看着她的读者陷入其中,在我们认为问题也许无解时,将答案抛在了你的眼前。
为什么银霞屡屡想到抱着孩子的女鬼,为什么银霞会忽然从盲人学校辍学又为何许久不愿意现身于人前,婵娟因谁而频频噩梦,大辉究竟是死了没有……
一切的一切,答案慢慢揭示,冥冥之中自有因果。
古银霞生来眼盲,却有着超常的记忆力,异常的聪慧敏感,她能够记住锡都的每一个偏僻的角落,堪称活地图,她能轻松地一对二与人口谈,因而她屡屡被人安慰“你和别的盲人不一样”,然而她似乎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盲人的阴影,白白浪费才华。又或者这种安慰也是一种伤害,心比旁人多一窍又如何呢,你无论如何也挣扎不出盲人的困境,你终究要向命运妥协和低头,接受自己的平凡,放弃心中的不甘。然而忽又峰回路转,银霞在马票嫂的劝说下,终于来到了盲人学校有了求学的机会,她求知若渴,学习盲文和打字,生平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快乐而自由,在这里,爱情的萌芽第一次冒出了头,银霞却错误地却爱上了妻子即将临产的老师,两个人终究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将情深埋心底。这也许还算幸运,然而上天并不愿意放过这个盲女,在她学习打字和萌生爱情的打字室里,她被人强奸了,她无力反抗,也不知该如何解决,她不知道是谁强奸了她,甚至没有问一句你是谁,就慌忙地跑回了家,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洗去了所有的证据,她不敢向任何人倾诉,直到怀孕暴露了她,母亲带她去流产,从此她开始了夜夜噩梦,她梦到被拿掉的孩子,梦到那个曾经被大辉辜负从楼上楼跳下去的女鬼,直到她生出了白发,这个心结也没有打开。此时此刻,故事已经快到尽头,你以为遗憾便是这样了,黎紫书却生了悲悯,给了她凝固的黑暗世界一束光,照亮了她的世界,顾老师,原来他叫顾有光,她终于嫁给了马票嫂没能嫁给的教书先生,也有了自己的归宿。至此,因果循环,得到圆满。
正如文中所说,“迦尼萨断掉的右牙,象征为人类做出的牺牲”,银霞的人生很传奇,仿佛有一股神性,因着没有拥有过什么,所以无从再失去多少,因而活的超脱,看得通透,是否银霞的前世当真为人类做出了怎样的牺牲,才在今生托身为盲女,缺少了看世界的眼睛,却有一颗观世的悲悯之心。
流俗之地,皆为凡夫,市井故事,俱有缺憾。
成绩优异与总统握手合影的拉祖成为律师,为正义发声而在英年被砍刀杀死;被人称为“孱辉仔”的细辉在母亲死后一反往日的懦弱开始反抗妻子有了自己的主见,主动为夏至买车做担保;铁三角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渐行渐远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忙碌一生的何门方氏跪伏于地而死;风情万种的莲珠成了拿督冯的小妾一时风头无两盖过正室,却又在人老珠黄之际遭到抛弃;马票嫂善始善终,本想嫁给教书先生为妻子却嫁给了一个包子店家的懦弱儿子日日被家暴,直到再嫁黑帮老大梁虾才解脱了麻烦得人珍爱一生;刻薄的婵娟事事较真自以为是希望掌控一切;肥胖空虚的蕙兰爱上了英俊风流的大辉却被无情抛弃……人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执拗地活着,身处凡俗地,命运各有不同,人人皆有缺陷,庸俗不可避免,可这才是人世间,这才是活生生的人。故事里的人似乎已经在告诉我们,无论如何,人要学会和自己沟通,学会和自己达成妥协,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接受生活的平凡。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殷浩对桓温所说的那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做自己,做平凡的自己,悦纳自己的鄙俗,承认自己的自私,发现自己的鲁莽,向外求,何如向内求呢?
这个故事,似乎离不开谈爱情。求爱的人,向来煎熬。爱人的人,不顾一切。
从来爱,不分地位,不辨美丑,即使沧桑肥胖如蕙兰谈起爱来也同样高尚,因为爱,本身便没有阶级,它平等的看待每一个人,不曾薄待或者厚待过谁,众生皆平等。爱不讲究因果,生得无来由,生出爱的人却渴望得到更多,他们渴望得到平等的爱,希望自己的爱有回报,痛苦便由此产生了。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竭尽了全力付出了所有,有的细水长流温和平静,有的兰因絮果不得安宁,有的宛如朝露稍纵即逝,有的三心二意浅薄空虚……
最后,同为女性,我也同样关注同为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们。
《流俗地》有众多女性,性格各异,命运不同,黎紫书鲜明的看到且展现了女性在男女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她把这些故事放在了经历了“五一三”事件后的马来西亚,在时代的苦闷中,女性也同样苟活不易。怀孕后被抛弃的女人,被家暴的女人,被强奸的女人,事业不如意的女人,攀附他人的女人……女人生活的千姿百态,婚姻命运的不同走向,这些人,这些事儿,似乎都在苦苦的寻觅一个出路,一个女人的出路。
痛苦至极才能打开的道路,黑暗至极才能见到的光明,大彻大悟才能明白的道理。
同一个故事,她施以万般笔墨,在不同的女人眼中,一件事总是不一样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角度的解读,不同身份的看法。人性何等幽微,黎紫书细腻的将女性的心理揣摩的淋漓尽致,那些自私的怜悯的恶意的善意的冷漠的痛苦的欢喜的……都纷纷呈现了出来,她撕破假象,让我们看到本真。
我常常因懒惰而随意拖延,不愿意动笔,今天得空索性一口气将它写出来,希望来日再看到时会有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