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辉与我有过一面之缘,与他是同学,曾一起在肇庆市鼎湖山院士基地学习。他的小说集《再见,女人花》后记我很喜欢,读了他的后记,才知道我的经历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读书和文学创作之迷是我们最大的相同之处,也是因为文学让我们有缘相识。
不同的是,李春辉是大学毕业,而我只有小学文化,真的是天壤之别,他是天,我是地。再是,他的文学成就令人刮目相看,而我几乎是白丁一个,对文学的了解仅仅知道点皮毛。他大病之时,恰好我也大病,我住院将近一个月。照顾我的只有我一个亲弟弟,而李春辉有父母照顾还有亲人援助(我父母已经去世)。李春辉有作家朋友为他发起捐款,我也有作家朋友为我发起捐款。在此感谢中山市小榄镇菊城文学社和中山市作家协会,为我捐得善款将近十万元,因为有了这笔善款,让医生把我从鬼门关里拉回了阳间,有了第二次生命。感恩小榄,感恩我美丽的第二故乡。在此说句真话,在小榄两次大病时,我家人没有给过我一分钱,在家人眼中我不是家人,是外人。至今退休回到老家生活都是如此。
后记这一段话是我很欣赏的,也是我心里话“文学是我的信仰,人生美丽而短暂,随随便便浪费了它,是一种罪过。我这样理解不朽:经过一生的努力,为后人留下一部文集,一百年后,文集在图书馆静静的守候……某一天,一位陌生的读者打开我的书,与作者的灵魂穿越时空交谈,我便在书中复活。”
后记
李春辉住院时经历了十次病危,我住院时也经历过病危,比李春辉的病危还要病危,甚至把我当死人拉到火葬场了,工人正要把我推进火炉烧掉的时候,发现我还有一点点气息,“主管,这个人还有一点气。”旁边一个同事不耐烦的说道:“不要叫了,推进去烧掉就行了。”“好,那就推进去吧。”恰好这时候主管来到,“哪一个还有一点气?”“这个。”“等一下,我叫家属来看看。”
再一次感谢小榄,感谢李永雄,李伟桓,何永成,宋淑秋,小榄潮妈,卢健力,伍汉文校长,陈淑南校长。以及文友彭宜欣,马时遇,齐速。我永生难忘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