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认知觉醒》读后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26 08:58:1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认知觉醒》读后感
     

      我最近正在读周岭的《认知觉醒》,略有些感悟,就想分享一下。  

      1、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

      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会特别认可这个观点。比如我讨厌运动,可生命又在于运动,所以我一天的运动量是区分成早中晚,都是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的——10分钟是我刚好可以接受的运动时间。其中周一到周五早上10分钟的八段锦,自从2022年得了新冠为了休养生息学会后,我坚持至今。可如果换成是每天跑10圈步,我敢肯定自己坚持不了一个月。

      所以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

      2、我们只需要每次都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然后回到舒适区停留一下,调整好了再到舒适区边缘……如此反复。

      前几年很流行这样一个言论——跳出舒适区。那会儿我还不是老师,还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我就一直以为所谓的跳出舒适区就是完全的舍去舒适,去拼搏。

      当然我也这么做了,可最后发现我舍去了高薪舒适的工作,最后找了个未来前景好、充满挑战的。每天晚上疲惫的入睡,每天早上不愿意醒来,不仅是累,也是因为打心眼里不想挣这个钱了。

      很明显,我“跳”远了,去到了一个不擅长的领域。这看起来对自己的发展好,可真的很难能坚持下来。而且“跳出舒适区”这样的表达方式也给人一种孤注一掷,没有退路的感觉,对于本来就安于现状的人来说,更没有勇气去尝试了。

      可《认知觉醒》这本书里讲的这个观点,虽然保守,但操作性就更强,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尤其是在房贷、车贷、养家糊口的压力之下。因此,有后路,反而更敢去尝试。

      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像是一个人呆在舒适圈里,用力的去撑大自己的舒适圈,而不是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安全且有效。

      3、同一本书,能人们读起来可能刚好在拉伸区,但我们读起来则在困难区,所以,这个时候不妨先把这本书放一放,去看那些自己感兴趣、又刚好能读懂的书,让兴趣、难度、需求同时匹配到舒适区边缘,这样的书肯定会让你读得津津有味。

      个人认为,除非是要考试,要学习教材没有办法,我觉得其他时候的阅读应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我们要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这样的阅读才是一种享受,才能敞开心扉学到东西,这样的阅读也才更容易坚持。唯一要注意的是,要选感兴趣的类型中比较优秀的书籍。

      我自己的观点是买书最好是一本一本买,买当下最感兴趣的书,看完了再买下一本,这样对下一本书的兴趣会促使自己快速的读完当前的书,不容易懈怠。

      我自己一般都不会为了凑单买一堆书的。一来是没办法快速的看完新书,就容易产生懈怠;二来一次性买太多的书容易产生“拥有了就不着急读”“拥有了书就感觉拥有了里面的知识”的心理,然后这些书就可能束之高阁了。

      4、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他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掌握那些最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近的知识。

      杨绛先生说:“阅读是串门——‘隐身’的串门”,所以我去串门的时候,会特别关注可以给我启发、或者能让我产生共鸣的观点,所以我的读后感都是根据每个能触动我的点写的。

      我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虽然读完一本书也不能说具体到底学到了什么,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这些学到的东西是会影响我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这些触动点会融进我的认知体系里,真正成为我自己的东西。

       5、从万事万物中学习了——只要学的东西是能促动自己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不管是读书、上课,还是自我反思或与人交谈,都是贴近自己的成长方式。

      这句话就很类似于孔子的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讲的会更宽泛一点,是万事万物都能给我们成长的启发。    

      6、是否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这句话是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因为我就是个会经常给自己提供正向反馈的人。比如埋头完成了一件事,我会伸个懒腰夸自己真棒,真厉害。以前考编制的时候,我还会给自己写纸条,贴在学习的桌上、电灯的开关旁,让自己的鼓励无处不在。

      自己给自己的正向反馈总是及时又精准。如果觉得自己夸的不够,那就发个朋友圈,朋友点的赞、给的评论,就有是另一种正向反馈了。

       现在当了老师,就更容易得到反馈了。比如我可以在学生的成绩里,对比着找到成就感,这是正向反馈;我会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当他们不好的行为习惯得到纠正时,满怀欣慰,这是正向反馈;我还会注意他们的眼睛,当他们第一眼看到自己时,眼睛会发亮,第一时间是打招呼,并且自然而然的走向自己,我会暗暗窃喜,这也是正向反馈……

       看吧,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会自己给自己正向反馈,会自己创造机会得到正向反馈,甚至自己去寻找反馈。而且我觉得正向反馈这种东西,我们不能“等”,尤其不能满怀期待地等别人发现后主动夸。如果我们想要别人的夸奖,就直接索取——把自己做的事情描述一遍,然后问:“我是不是很棒!”或者直接说:“你夸我一下,要很真心,很夸张的那种”。

      7、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反而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

      所以休息并不可耻,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那些鼓吹“凌晨”多少点钟的灯光的,我们不要盲目的学习。如果是我们的身体需要,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休息,去积蓄能量,而不是拖着疲惫的身心硬撑,到最后,事倍功半。我们永远要记得这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而养精蓄锐也属于“磨刀”的一部分。

       书还在阅读,感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