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人类活动中,劳动带来至高无上的喜悦,工作占据人生最大的比重。如果不能在劳动中、在工作中获得充实感,那么即便在别的方面找到快乐,最终我们仍然会感觉空虚和缺憾。
No.1
极度认真
稻盛和夫说人生是一出戏,我们每个人都是戏里的主角,对人生对工作,尽可能做到诚实,不马虎,不偷懒,拼命地工作,认真地工作。我们必须抓紧每个今天,“极度”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满怀热情,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埋头于眼前的工作,专注于现在的每一个瞬间,这样就能展望明天,开创美好的将来。
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为了不留遗憾,无论如何,工作都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与专注,这种观念让我在工作中感受到了真切的充实和喜悦。
No.2
过好今天
除了极度认真工作,稻盛和夫先生还描绘了如何实现工作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在工作生活中,我常常会很焦虑,至此才懂得“活在当下”才是应对焦虑唯一的解法。
认真过好今天,这是最重要的。无论你设定的目标多么远大,没有每一天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日积月累的业绩,就没有成功。伟大的成果都来自于辛苦努力的积累。
No.3
常怀感恩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
困难来了,那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好运降临,更是难得,当然也要感谢——时刻准备说“谢谢!”有意识地在自己心中预留感谢的空间。
当心怀感恩地去工作与生活,就会发现身边不自觉萌生出许多善意。一句“谢谢”,不仅是礼貌之举,或许也是生活中的一点甜。
允许一切发生,无论顺境逆境,都值得感恩。
No.4
热爱工作
工作要成功还需要热情,而热情来源于喜欢。大学时,我的翻译启蒙老师给我的唯一建议就是,去做喜欢的事情。从单纯去做喜欢的事情,后来我又感受到,因为喜欢去认真做了,有正向反馈后会加深你的喜欢,从其中获得心流体验,从而对这件事更为热爱。
要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而这种能量要靠自我激发、自我燃烧才能产生。自我燃烧最好的办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把它做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产生向新目标挑战的渴望。在这过程中就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再努力也不觉得苦,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
实际上,缺乏对工作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喜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可以说,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方法。
关于利他
“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再说得朴实一点,就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
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这是梅岩的话。意思是商人从商的极致就是让对方得利、自己也获利。就是说,这中间包含了“自利利他”的精髓。
在过去的经历里,不止一位长辈,曾对我表达过同样的“利他”观点,或说“双赢”或说“助人达己”,自此,我对“利他”的理念更为认同。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糟蹋人生”的三大要素为“贪、嗔、痴”,佛教称为“三毒”。“嗔”就是恼怒,“贪”就是欲望,“痴”就是嫉妒、憎恨、发泄不满。
控制住欲望,也就是抑制了私心,利他之心就会抬头。先人后己的利他心,是人一切德行中最美好、最高尚的品格。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呈现时,人就不再为欲所迷。而且有了利他的想法,烦恼的三毒就开始消解,原本“纯洁的心灵”就能从庸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重新描绘美好的愿望。
“贪嗔痴”或许就是所谓的人性,这是在六道轮回的人们,难以戒除的欲望。“所谓六道,即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然在六道中,却以人间道为中心,因人心的善恶观念而随心所欲的去追求,造成报果。”(百度百科)由此看来,此生降临人道,或许也是一种幸运。
关于因果
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从长远看,诚实的人,坚持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总是倒霉;而懒散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一直荣耀。确实,有人干了坏事却未见恶报,因为他运势尚佳或侥幸逃逸;有人做了好事却未见善报,因为他一时时运不济。
从长期看,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因果报应准确无误。因果法则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它符合大自然最根本的法则。
由此,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在观察中留意到原来身边有很多善意的灵魂,他们是如此自然而然,对同事、对朋友、对家人都满怀善意。后来才明白,身边人祝福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那种发自内心的衷心祝福是幸福感很大的来源吧。
以前常常不理解有些行为,不自觉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在做出诚实、善意的行为时,也会有所顾忌。但基于前面提到的“贪嗔痴”,懂得因果报应的法则后,在观察他人的种种行为时能更平静地看待,以前心中的一些恐惧,也得以化解,能更从容地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了。
感谢、诚实、勤奋工作、率直之心、天天反省、不憎恨、不妒忌、先人后己的利他精神……这些善念与善行都是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所以,必然会引导人走向成功,让人的命运变得丰富多彩。与宇宙的意志和趋向是否“同调”,这决定了人生和事业的成败。
原理就这么简单。宇宙本身具备让万物向善的意志,促使宇宙间一切事物成长发展。所以,只要秉持与宇宙意志相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作就一定会顺畅,人生就一定能幸福。
关于宇宙意志
“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
“Something Great”即某种“伟大之物”,用来表达造物主的存在,是创造宇宙和生命的伟大存在。有人称之为“神”,我说那是宇宙的潮流或宇宙的意志。
这个伟大的存在,注视着世间的一切,吸收着地球上传递给它的信息,万物与宇宙对话可以是言语、行为、感受、思想等等。
而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我们生命,目的就是让我们:
要带着一颗比降生时稍稍善良、稍稍美丽的心灵离开人世,从生至死都要尽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终点时灵魂的品格比起点时有所提升。
在这个巨大的目的面前,我们个人在世时积累的财产、名誉、地位就显得微不足道。事业成功,飞黄腾达,富可敌国,所有这一切,与“提升心性”相比,犹如尘埃,不足挂齿。
宇宙意志为人类生命所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磨练心志这一条。宇宙赋予我们的这个人生,不过是修炼我们灵魂的道场。
人死后肉体消亡,但灵魂永存不灭
秉承着磨练心志这个终极目标,再去与人接触时,会不自觉抛开其所有外在的东西,样貌、身份、地位等,似乎是与灵魂的相处,与各个灵魂平等对话,又或者学会了去魅,也更能够在与他人灵魂的触碰中反观自己,从而修炼心性让灵魂更美好。
关于真我
人的心灵呈现多重结构,由多个同心圆组成。从外侧开始依次是:
1. 知性——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逻辑。
2. 感性——主宰五感及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
3. 本能——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等。
4. 灵魂——裹在真我外层的、现世的经验与业障。
5. 真我——位于心灵中心的内核,充满真、善、美。
Ref. 稻盛和夫《企业经营秘籍-008》如何提高心性读后感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7826102]
真我就是佛性,因而它完美至极,它充满着爱、诚以及协调和谐,它兼备真、善、美。人类为什么向往并不懈地追求真、善、美呢?因为人的心灵的中央存在真我,真我具备真、善、美。
感恩世界上拥有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当每次被影视作品感动到泪流不止,对心灵深层次的触动是难以言喻的,原来是人类本能的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些人们对生活美好憧憬的魔幻时刻、在人生中面临的黑暗时刻……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一一呈现,然而总是感慨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价值观在现实中是如此难得。
原来文明社会的进步,指的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极致追求,更重要的是人们心灵的净化程度,呈现出多少真善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有多少,社会的幸福度有多高,而近来深刻体会到,幸福最大的来源是爱。
从小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灵性十足,最能感知到别人对他好不好,他们可以本能地对喜欢的人表达无条件的爱,这样看来,人似乎天生就拥有爱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给予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觉。
然而,随着年龄阅历渐长,奇怪的是,似乎很多人又丧失了爱的能力。对于这个疑惑,稻盛和夫说:
在灵魂的内侧,隐藏着真我——纯净的、美好的、伴有佛性的、永世不灭之心。如果真我原形显露,那么人就会以美好的心灵思善行善,就会像佛祖一样慈悲。
但是,人成不了佛,那是因为在真我的周围覆盖着带有业障的灵魂,再向外还有一层充满欲望的本能……如此层层的障碍阻挡了真我的显现。
因此,稻盛和夫认为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遵循发自真我及灵魂的理性与良心,把正确的伦理观、道德观注入心中,也就是遵照“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思维方式,把“知足”的生存方式铭刻于心,放弃无止境追求欲望的贪婪之念。
这样不断地用理性和良心来制约感性和本能,一步步度过自己的人生,积累“为善的经验”,就能磨练心志,自然而然地向悟道的境界靠拢。通过这样的修行变得高尚的灵魂,不仅在现实能发挥作用,而且会延续到来世。
关于存在
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把构成生物属性的东西——肉体和精神、意识和知觉——全部出去之后,就出现“只能以‘存在’命名的东西”。以这种“存在”为核心,形成我们人和其他各种生命。而且这个“存在”是所有生命所共有的,有的时候,“存在”以花的形式出现,另一种场合“存在”又扮演人的角色。
所有的人都由上苍赋予了任务,都在出演各自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同样的分量,基于宇宙的意志而存在。
原来如此啊,人就是一种“存在”的形式,“存在即合理”。有时会在想,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用呢?或者说,到底有什么价值呢?最近很火的一个话题是“爱自己”,最关键的或许就在于,拥有自我存在的意识,相信存在就是有意义的,爱自己就是肯定“存在”的价值,自己就是生活中的主角,无需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找到人生的主体性,完成宇宙意志的使命。
既然如此,即使一个小小的石块,它也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存在,再怎么渺小的东西,如果缺了它,宇宙就不成其为宇宙。
总结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给出了人生意义的终极答案,启示了人们要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为了让灵魂比降生时更为美好,我们必须精进再精进。
“勤奋工作,满怀感谢之心,思善行善,真挚地反省,严格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地磨练心志、提升人格。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所在。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