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守望之心》读后感1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5-01 06:52:3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守望之心》读后感

美国作家哈珀·李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几乎尽人皆知。但是,她的另一部小说《守望之心》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

1960年,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出版。次年即获得普利策奖,并迅速畅销全球。小说出版两年后,被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由好莱坞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主演,斩获第35届奥斯卡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奖。

在美国历史上,这部小说和电影获得过两次至高无上的荣誉:一次是2018年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组织的“美国最受欢迎小说评选”中,被400万美国民众评选为第一名。另一次是2003年美国电影协会为庆祝电影诞生百年举办的“100名银幕英雄与恶人”评选中,格利高里·派克在电影中饰演的阿迪克斯·芬奇律师,被1500名演员、导演、影评人及电影专家学者推选为十大英雄榜首。在美国民众眼里,小说和银幕上的这两个第一,无疑是极高的评价。

2015年,哈珀·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手稿基础上创作的小说《守望之心》出版。次年,她在门罗维尔家中去世,终年89岁。2017年,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这本被称为“《杀死一只知更鸟》续篇”的《守望之心》。

关于偏见

众多周知,《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本关于偏见的书。各种偏见在书中无处不在。不仅有白人对黑人的偏见,还有富人对穷人的偏见,城里人对乡下人的偏见,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偏见。阿迪克斯正是因为在这些偏见中力挽狂澜,勇敢地为黑人汤姆辩护,而成为美国人眼里的英雄。他告诉我们,只有摆脱了偏见,才能实现公正,才能实现《独立宣言》中最重要的理想——“人人生而平等”。

但是,正如书中写的,偏见是现实社会中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人非圣贤,人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程度有限,所以偏见一定存在。与偏见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种族歧视问题从南北战争以后一直存在一样,我们从来就没有彻底摆脱过各种各样的偏见。《守望之心》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冲破偏见之艰难。

所有看完《守望之心》的读者,无一例外都对书中阿迪克斯形象的转变感到惊讶。那个为无辜黑人汤姆挺身而出的阿迪克斯律师居然也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和种族主义者坐在一起,高谈阔论种族隔离的办法。他质问斯库特:“你希望一车车黑人出现在我们的学校、教堂和剧院里吗?你希望他们走入我们的天地吗?”


在过了20多年之后,斯库特终于明白,阿迪克斯只不过反对对黑人的歧视行为,却从来没有过和他们平起平坐的念头。在这位“美国英雄”眼里,“白人是白人,黑人是黑人,”他“从没听说过一个能够改变这一信念的理由”。

《守望之心》临近结尾,斯库特和她的杰克叔叔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更把关于偏见的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杰克叔叔一针见血地说了一句话,令我目瞪口呆:“偏见是一个贬义词,信念是一个褒义词。这两者之间具有某些共性:他们的起始都是理性的终结。”

震惊之余,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本就是这么一回事。人都是情感动物。人的任何观点,都离不开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性和既有情感,做不到绝对的理性、客观。所以,公正也好,“人人生而平等”也好,都只是美好的理想。我们永远会有偏见,永远都在纠正偏见的路上。

关于成长

《杀死一只知更鸟》更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斯库特、杰姆、迪尔的成长贯穿全书。三个孩子在阿迪克斯的教导下,获得了勇气、宽容、良心、责任等人生必须学会的品质,给全世界的孩子和成人好好地上了一课。对这部小说和电影的所有赞誉,都来自关于成长的讲述。

《守望之心》则在这些讲述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让我们看到成长的艰难和痛苦。

《守望之心》的讲述从成年后的斯库特返回故乡开始,其核心是对父亲阿迪克斯的重新认识。阿迪克斯不仅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更是斯库特眼里的偶像。从《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斯库特、杰姆、迪尔对阿迪克斯的崇仰和敬佩。到了《守望之心》里,偶像坍塌了。看到阿迪克斯和种族主义者坐在一起,听到阿迪克斯关于种族分离的言论,斯库特痛苦得不能自已。

又是杰克叔叔指出了她的症结:“虽然他(阿迪克斯)犯的错误少之又少,但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他也会犯错。你在情感上不健全,依赖于他,从他那儿获取答案,认定你的答案就是他的答案。”(很有趣,到了《守望之心》里,杰克叔叔似乎取代了阿迪克斯的地位,成了完美无缺的英雄了。)

于是我又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成长!

成长的最终目标是独立。只有当一个孩子离开父母,自立门户时,他才有资格说,我已经长大了。虽然阿迪克斯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一直被全世界读者赞扬,但斯库特只要还生活在父亲的卵翼下,她就不能说自己已经长大。所以,在《守望之心》里,我们知道了阿迪克斯把斯库特赶出梅科姆镇,到纽约谋生的过往。我们也明白了他苦心孤诣希望孩子摆脱自己的影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美好愿望。

于是,回到梅科姆镇的斯库特,认清了阿迪克斯的真面目,明白了人无完人的道理,理解了当初他把自己赶出家乡的苦衷,终于昂首挺胸地再次离开梅科姆镇。正如杰克叔叔所说,“你必须杀死自己,或者他必须杀死你,使你能够作为独立的个体思考活动。”她打破了自己心中的完美偶像,彻底摆脱了她的童年,完成了精神上的独立。这个过程虽然极其痛苦、艰难,但她终究完成了,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老年哈珀·李


其实,这些都是哈珀·李心路历程的写照。当年,哈珀·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的小说手稿,书名就叫《守望之心》。出版社编辑建议她重写整个作品,把情节设置在20年前斯库特的童年。之后,哈珀·李用了两年时间反复修改,舍弃了很多情节,才有了这本《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给她的文稿代理人威廉姆斯写信说,“真不希望你读到它,发现两年的修改之后还只有失望。”50多年来,哈珀·李一直和姐姐隐居在家乡亚拉巴马州的门罗维尔镇,拒绝各种采访和社会活动,并宣称不会再写第二本书。直到耄耋之年,她才根据自己书稿中舍弃的情节重新创作,写出了这部《守望之心》。

通观这两本书,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哈珀·李就是在写自己。阿迪克斯和斯库特,就是哈珀·李眼中的理想偶像。出版《杀死一只知更鸟》之后,她一直隐藏在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光环中,隐藏在阿迪克斯和斯库特的世界里,再也没有创作,再也没有家庭,甚至再也没有生活。

此刻,我觉得,《守望之心》里再次离开家乡的斯库特,何尝不是哈珀·李的真实写照?那个一直生活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世界里的小女孩,终于走了出来,真正长大了。可此时,她已经离死亡不远了。

用了一辈子才想明白成长的道理,似乎很遗憾。但比那些至死都长不大的小孩,她还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