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们仨》读后感14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23 15:59:08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们仨》读后感

第一次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还是在2018年的时候,被第一章的梦境绕的云里雾里的,所以没有了读的兴趣。

这次《我们仨》再版,听樊登讲了一遍,又重新拿起来读。先读的后面的部分,等把钱钟书、杨绛和钱媛的生平了解完再读第一章的梦境才读明白。

读完全书最大的感触是羡煞了钱钟书和杨绛之间的感情。

两个人相识于清华大学,被彼此的才华吸引。书从钱钟书和杨绛结婚以后在英国牛津读书开始记起。钱钟书是在牛津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绛因为不是正式的公费留学生则可以旁听自己喜欢的课或者在图书馆看喜欢的书。闲暇时两人总是在镇上漫游,称之为“探险”。他们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就一起“探险”。因为房东家的饭菜不好吃,他们就搬出来自己做饭。杨绛怀孕的时候,钱钟书说,我只要一个女儿,要像你。在医院生产时,钱钟书并不在乎是否是女医生,他只要做好的医生。杨绛生完孩子之后,他见不到妻女,一天跑了四次医院。杨绛在医院住了三周,钱锺书每天去探望的时候都像孩子一样说,我做坏事了,我把桌布弄上墨水了,我把门弄坏了……杨绛耐心得安慰道,没事的,我会修的。杨绛出院以后,钱钟书每天做饭照顾杨绛母女。杨绛说,钱家的“大阿官”,也就是长子,会照顾产妇,说出去都没人相信。

在英国、法国,回国以后在上海,后来再到北京,在建国后的各种运动中,在十年“文革”期间,钱钟书和杨绛都互相守护着,做彼此的支柱。杨绛在生活上照顾钱钟书,钱钟书在学术上帮助杨绛,相濡以沫几十载。不管是在何等处境中,仍然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闲暇时一起“探险”,一起散步。钱钟书外出工作都会叮嘱女儿钱媛照顾好妈妈。

多么令人羡慕的夫妻情义。李谷一说,夫妻两个刚开始是爱情,时间长了是亲情,到了老年彼此照顾是恩情。然而现实中,我遇到的现实中的夫妻不管结婚时多么海誓山盟,到中年都只是“凑活着过”。丈夫天天埋头刷着手机也不愿意交谈,或是帮助妻子减轻一些负担,妻子在失望中一天天消耗着日益淡薄的感情。很多婚姻走不到头,或是在形同虚设的婚姻里熬煎。

第二点感触是爱好的重要性。

钱钟书和杨绛都嗜书如命。在英国读书期间,很少和其他留学生社交,暑假也不出去游玩,都把时间省下来读书。在英国从十八世纪的著作开始读,到了法国开始从十五世纪的书开始读,一个世纪一个世纪的读。在法国租住的地方,房东会准备很多饭时,很多租客中午可以吃上两个小时。钱钟书和杨绛觉得浪费时间,就决定自己做饭,这样省下时间可以读书。

钱钟书后来担任很多工作,他总是以最高的效率把工作完成,然后开始读自己喜欢的书。

在“文革”期间,他们的家就在一间办公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家屋子里,他们还各自准备了一张桌子不停地工作,钱钟书编著《管锥编》,杨绛翻译《堂吉诃德》。

《围城》改编成电视剧以后,陈道明因为饰演方鸿渐名声大噪,自己被名利下有些得意忘形。陈道明拜访完钱钟书和杨绛之后说,在他们家可以听得见安静,闻得见书香。被名利带来的狂躁的情绪一下子平静了下来,觉得自己在文化面前一文不值,什么都不是。后来陈道明也开始潜心读书,努力的塑造每个角色。

不管在如何处境,只要有书,都可以淡然处之,可见爱好的重要性。以后也要尽量多读书,在书中学到更多的智慧,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短视频,综艺这种低级的娱乐上,寻找让自己向上的高级快乐上。这样就不会为世间俗事扰心,让灵魂获得自由。

第三点是阶级不可跨越。

杨绛在书中记录了钱媛的表姐识字,钱媛坐在对面看着,结果在仅仅两岁的年纪就识得很多字。后来钱媛又读了很多书。在因为生病休学很久的情况下仍然成绩优异。杨绛的父亲看到钱媛以后说,原来过目不忘是存在的。钱钟书的父亲称赞钱媛是“读书的种子”,连钱钟书都没有得到父亲这样的赞誉。

钱媛之所以如此聪慧,能够过目不忘是因为父亲是钱钟书,母亲是杨绛。任何一个投胎到他们家的小孩都是一样的。钱钟书之所以是钱钟书,是因为父亲钱基博是古文学家、教育家,曾任清华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法学家。在早稻田大学获得法学学位,又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律。

钱钟书和杨绛生活的时代大概是我曾祖父生活的时代,而他们的父辈是我高祖父的时代。而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在姚家庄务农,祖祖辈辈都目不识丁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村庄。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里罗翔老师说,你不用羡慕别人,因为每个人的95%都不是自己决定的,每个人的出生、天赋、资源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说的很对,我们普通人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就好。

书中还记录了很多的生活的琐事,但是因为亲情让这些容易让人遗忘的琐事也变得美好。我也要努力去发现和记录生活的琐事,体会其中的美好。就像我身体不方便,每天晚上女儿和儿子都会抢着给妈妈洗脚,儿子会给我倒水,把药拿出来让我吃药,定时换我床前的垃圾袋。等老年的时候这些小事就会成为记忆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