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后感
这是我阅读的第二本叙述曾国藩生平事迹的书籍。相较于第一本多了很多客观的描写,少了很多野史记录,更为可信。
关于曾国藩书籍最大的卖点是,平凡普通人走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位。这种卖点足以吸引人眼球,让人拿起书籍阅读。但读过两遍后,我才发现,他并不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平凡普通。相较于有天赋的人来说,曾国藩确实普通;但在普通人中,他是佼佼者。首先,他的优秀都在日常思考与反思中,思考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很多人一直都没有思考,然后一直重蹈覆辙,无法提高;其次,他强大的持之以恒的执行力,在思考出对策后,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这很难得;然后,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模仿能力都是帮助他在官场后期爬升的重要能力,所以他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
通过他的生平,我了解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我很喜欢看一遍书后就放一边,但他让我看到书籍反复阅读的重要性。我的记忆力一般,一遍很难记住其中的道理,更别提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我准备将优秀书籍反复观看。读研时,我发现室友看了很多遍《三国演义》,我没想明白重复观看阅读的意义,但最近越来发现重复的力量,这跟经济学中复利的概念有那么一丝相像。
同时,他对于人才的观点令我释怀(优秀的人也曾跟我相似,重复锻炼会让自己更棒)。他认为除了少部分天才外,大部分强者都是后天经过教育培训出来的,这让我找到了信心。所以我希望在后续的时间里,能培养好自己的习惯,让自己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而且,他对于人才的教育和重用都是个性化处理的,他力求将自己的幕僚放到清朝的各个岗位去发光发热。这种行为有两种好处,首先可以增加自己在朝廷的威信,形成自己的圈子;其次,他总有变老退位的一天,那么后代也将会收益于自己培养的亲信。可谓是一举两得。
从他的为官生涯来看,他的智商不差,他看出了晚清军队的劣势,巧妙地创建了湘军,选择了新式的西方武器武装军队,坚信思想高度比技能更重要,所以一直在军队中进行思维教育。其次,他的情商和眼界是宽阔的。他深知朝廷对于汉人的防备心理,所以在最军权最巅峰的时候自裁军队以表忠心。可留了一手,保留淮军。在最关键时刻可调动军队保家卫国。做一步想两步,真是让人佩服。
从他的家庭生活来看,他是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他认为一荣俱荣,所以把家族的兴盛当做自己的事业来打造。从书籍中的记述来看,他的良苦用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的家训是不忮不求。这句话出自《诗经邶风雄稚》,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他认为,嫉妒之心不除则内心布满荆棘,贪求之心不除则内心日渐卑污。细想看来,确实是这样。首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一直嫉妒别人只会让自己感到心累;其次,一直处于贪婪追逐的状态,也会让人疲于奔命,错过很多精彩的普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