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钥匙》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1-13 08:31:2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钥匙》读后感

作者:徐绍芬

老家有个说法,“36岁是个坎儿,会有很多不顺,甚至多灾多难”。2022年,我满36,是体力、精力,甚至是智力由盛转衰的拐点。但回首往事,不顺的何止2022年。人到中年,事业上的瓶颈、孩子成长中陪伴的缺少、记忆力的下滑、身材的走样……事业与家庭、工作和休息、学生和自家的娃儿、身边的人和自我,诸多事务,诸多角色。但一昼夜只有24小时,时间和精力总是不够,习惯告诉我要权衡,要学会“弹钢琴”,懂得轻重缓急的节奏,然而,这个时代的节奏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这几年,困惑、矛盾和压力,时刻将我萦绕。我急于寻找一把钥匙,这把钥匙不只是教我怎样做老师,更多的是开启我下一段人生。经验不是指导人生的唯一法宝,学习力才能让人屹立不倒,我决定学习:找书、找导师、找组织。很幸运遇到陈蔚老师,遇到蔚子工作室。

    其实,在此之前,我对蔚子老师没有任何了解,更没有关注她的在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学上的诸多成就,了解她,源于她推荐的第一本书《做内心强大的教师》。一个人推荐你什么,就说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面几个月的交流,验证了这样一个观点。这本书由杨敏毅老师和王震老师撰写,两位老师都是基于教师的职业,讲述人生百态中的困惑,帮助我们剖析、抉择、提升,练就强大的内心。

例如:第一辑“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在教师的岗位上,让人重新审视工作与事业的关系。教书若是“工作”,可能会容易让人“混日子”,教书若是“事业”,你势必会追求成就感和价值。这一辑里,我首先读的是第二节“工作没有成就感,是走还是留”。从教十二年,我跳了两次槽,一次是从绍兴的一个县城高中跳到杭州的一个民办初中,第二次是从杭州的民办初中跳到杭州的重点高中。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感觉遇到了瓶颈才想到了辞职跳槽,而是,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现状不能满足,我就会做好规划,积蓄力量,再向前跳一跳。当然,经历了时光的逝去,角色的叠加,环境的变迁,我想要的似乎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节“聆听手记”里这样写到: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往往会比较关注由自己的兴趣所带来的职业成就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当我们需要挑战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时候,责任和担当或许是助推我们职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动力了。哦,突然,我明白了:升职加薪不再是现阶段我的重要的追求,我想要的更多是对教育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为中国教育想三百年”,这是我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我特别喜欢,因为他帮我打开了教育的格局。我开始明朗起来,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该寻求的地理教育本质和社会担当。

例如:第二辑“智慧地绕过人际险滩”。在我的人际学里,似乎只有“善良”和“感恩”两个词,“阴阴阳阳”实在让人心累,我不喜,也不擅。但教师行业,也是一个职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领导,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同一办公室老师等等,好多技巧,如果真要在教师职场中顺风顺水,其实每一层关系都要去研究。今年是我班主任工作的第九个年头,也算是一个半老不新的班主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是需要重点处理的。

“夹在中间难做人”这一节的“聆听笔记”: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应该是丰富多元的,他不仅仅是“管理专家”,还是“学生的好伙伴”“团队的领头雁”“组织的大法官”。所以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人格完善的促进者和身心健康的维护者。这段文字,似乎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在我的理念里,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放在第一位,在此,“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我会通过活动、仪式、细节,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照进阳光。在疫情背景、教育内卷背景下,“一个都不能少”,是我带班的首要追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里写到:我们要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而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强势地去改变学生。这些,让我更加坚定了在班主任岗位上的角色定位:做学生的导师与陪伴者,不做监管者。


今年,学校把严格意义上的首届文科重点班交在了我手中,离开高中教学已经5年,我需要大量研究以恢复教学功力。我儿子明年小升初,但小家伙还非常贪玩,我女儿明年上幼儿园。我家先生说我是一个绝对不会选择做一个全职太太的人,确实如此,一个从小到大追求独立的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一生只交付给一个角色呢?但精力有限,我被矛盾折磨着。读到书本的第四辑:“愿你被生活温柔相待”,我豁然开朗。“该不该辞职做全职妈妈”里,杨老师问了来咨询的老师一个这样的问题:假设生命的发展有三个维度——高度,代表你工作的影响力、你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深度,代表你专业发展所能达到的程度;宽度,代表你生活和人生角色的丰富度。如果每个维度的满分是10分,你希望自己在这几方面的理想分数是几分?读罢,我开始反思自己,“高度”、“深度”、“宽度”,现阶段,对我来说,哪个最重要?一段分析后,我开始写自己的三年规划,平衡取舍,整合身边的资源,确定一个个目标。

……

这本书是我一周内在教室里陪学生早自习时读完的,边读边在书上写写画画,不时抬头看看学生,不时回忆自己从教后的人生路途,书中一个个案例,一段段“聆听手记”,或让我豁然开朗,或让我视野开阔,或让我态度坚定,或让我思维清晰,我想会再看看,再写写,再悟悟。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曾说,全过程深度浸润才是教育原本该有的样子。所以,教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教育者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在“春风拂面”中影响另一代真实人的过程。既然这样,那教育者的工作也就变成了“教育学生,本身就是在练就自己 ”,把自己练就成一个真实的人了。

写到这里,我似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做内心强大的教师》,不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真实的人吗?

30几岁,人生半熟的女人,我想,我找到那把钥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