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厌女》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1-15 07:58:4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厌女》读后感

《厌女》这本书可以说是相当著名的女性主义入门书籍了。通书去掉参考文献仅249页左右,语言流畅易懂,作者的一点幽默也被很好的翻译出来,可读性极高。理论性上,整本书基于塞吉维克提出的「厌女症」进行讨论,引征日本文学、美学、绘画、社会事件等等现象和元素来进行丰富生动的实践性分析,告诉我们「不仅男人厌女,女人更厌女」的厌女症对社会的渗透,论证详实流畅。
哎,也没什么好说的,网上到处都是夸的。诚然,性别研究在亚洲的发展是落后于西方的,亚洲女性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最深受性别不平等所害的,加上近年来网络上总是不断被激起的女性觉醒、被错误引导的女权,中国乃至亚洲的女性们亟需理性科学的学习和指导。诸如上野千鹤子这样精通国外学术理论的研究者的通俗读物我们要多多看看,《厌女》可以是第一本。


——女性主义者的姿态——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曾在某个公众号上看过一篇上野千鹤子的演讲稿,内容忘了,只记得大约是关于社会的某个与性别无关的公共现象发表的犀利评论。而至今印象深刻的其实是那篇文章开头她的照片——那是她在进行公开发言的一个形象。背后虚焦的好像都是男性,无所谓,她是主角。短发利落,微微皱眉,眼神炯炯,十分自信。微微长大的嘴,仿佛说话不缓不慢又掷地有声。图片下面一行字: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在发表演讲。
后来我去搜索了她的一些采访,包括2019年东大的入学典礼上讲话的视频,听到她的声音确实是不紧不慢的,但不至于「掷地有声」更多是温柔优雅的,典型的日本女子温柔甜美的声音。她这真人的声音跟我印象里那张照片的形象真的不太贴。
当然也是我刻板印象了,总觉得女性主义者都应该像戴锦华教授那样的,略带有攻击性的姿态,才能推翻从古以来一直被冠以娇弱温顺服从的东亚妇女形象。上野千鹤子不是这样的。你去看她上课的一些视频,她在表达自己的观察时,语气语调是温柔有礼还轻松的,她的嘲讽听起来甚至有点嗔怪的味道。她时不时会笑,也是那种非常温和的笑声。整个课堂因为她的声音让你觉得似乎在讲什么轻松愉悦的事,然而镜头切到学生上,你看到的是他们或沉思或凝重的表情,再一切上野的特写,你仔细看,也会看到她坚定严肃的双目和略微紧闭的双唇——她在分享全职主妇在家庭中被剥削的一些观察数据。
显然,上野千鹤子给我了另一种关于女性主义者形象的想象。女性主义者可以是温柔的,或者说,在上野的身上我看到一个女性主义者发挥女性独有的温柔包容的底色,又不卑不亢地对待世界的姿态。不要说这是什么女性主义打女权会惯用的「笑里藏刀」、「绵里藏针」的计谋,你们男拳才是不折不扣的阴谋论者。
这段时间我看戴锦华老师的讲座,她说中国、东亚、亚洲社会缺乏女性模板。私以为老师所期待的模板短期内很难出现,只是就当下需求,我目光所及,如果硬要挑一些出来,戴锦华老师和上野千鹤子老师,肯定是必须存在的代表。且不论她们的名气,就她们为女性主义探索、战斗和宣传的姿态,在各种思潮风云诡谲的现代社会中,也是灯塔般的精神所在。

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典礼   上野千鹤子发表祝辞
——男人何以为男人——

回到书本,整本书是总分总的清晰结构,关于理论最重要的阐述在前面的第二章第三章,和最后的十五章十六章,剩下的大部分章节就是关于日本社会中各种现象隐藏的「厌女症」分析。理论的推导让人醍醐灌顶,具体案例分析让人感同身受。
让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塞吉维克对男性集团的深刻剖析。本书在第二章和结尾的第十六章重点介绍了塞吉维克在《男人之间》这本书所建构出来的理论,即「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和「厌女症」这三个概念所揭示的男性主体地位的确立。
「男人如何成为男人」这个问题,在性别二元制「男-女」中,似乎通过贬低女人、将女人他者化而直接实现。塞吉维克表示不只这样,整个男性主体的确立应当是基于「男-男-女」这样的「欲望三角形」。
如拉康所言,欲望乃他者之欲,指人们将自己渴望与之同化的对象的所欲之物视为自己的欲望对象。这句话包含了三个部分,一个是「自己渴望」的欲望主体,一个是「渴望与之同化」的同化对象,前者对后者存在着尊敬、敬爱或竞争的情感。最后一个是「所欲之物」的欲望客体。男人想要成为男人,首先他得拥有「所欲之物」——女性,接着更要获得自己的同化对象其他男性的认可。
拥有「所欲之物」女性,就是要让女性完全处于自己的支配下。方法是「厌女」。对此上野千鹤子总结道,「厌女症misogyny」就是绝不将女人视为自己同等的性主体,而是将女人完全客体化(成为欲望客体)、他者化。直白说,就是歧视、蔑视。
正如歧视需要三个人,男性彻底拥有女性也需要他「渴望与之同化」的对象的认可。这份认可也是巩固他成为「男人」这一事实的价值依据。
当以上三者之间的建构完成,男性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建构这个三角形的纽带,塞吉维克视为「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这一联系男性之间关系的强有力的纽带,可以是尊敬、敬爱或竞争的关系,但并不包含男性与男性之间的性爱关系。事实上,因为人的情感之复杂,一个人「渴望与之同化的对象」和「所欲之物」的情感往往不易分离而难以区分。当这两种情感重叠,产生的就是「同性恋欲望」。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男性同性恋者就是「想成为的欲望」和「拥有的欲望」这两种性欲望分化失败,双方都指向了同性男人的人(私以为放在女性上也是一样的,只是弗洛伊德本身就是父权制下的代表,学说更是根治于此)。塞吉维克认为,「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中本来包含「同性恋欲望」,二者是连续体。但因为「同性恋」的关系意味着男性也可以成为性的欲望客体,男性主体地位可跌落。这会发生「阶层的混淆」。对男性集团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为了维持男性集团主体的同质性,「同性恋欲望」必须被剥离。「同性恋憎恶」由此而生,并展现出法西斯主义般的残酷与决绝。
男性主体身份的确认必须以异性恋为根基,由此构成的「欲望三角形」,其欲望主体是男性,同化对象也得是男性,欲望客体只能是女性。上野千鹤子对此评价道,男人成为男人的路径没有任何多样性。
综上,塞吉维克的结论是,「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就是建立在「厌女症」的基础上,由「同性恋憎恶」来维系。对于塞吉维克这个结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很好理解的,因为那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汉乐府民歌中最脍炙人口的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揭示的就是这一道理。上野千鹤子也对此进行了通俗化的解释:相互承认对方为男人的人们之间的团结,是通过将没能成为男人的人和女人排除在外加以歧视而成立的。

——厌女症的实施与渗透——

成为男人,实现「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的基础是厌女。男人一边歧视贬低女人,一边又无法否认自己诞生于女性,而他们侮辱自己的母亲就是贬低自己的身份来源,这让他们产生严重的身份确认危机。对此,男人们的解决方法是分离女性。
于是产生了「性的双重标准」。「性的双重标准」,顾名思义,就是对男性和女性采取不同的性道德标准。上野千鹤子举了很典型通俗的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在这个「双标」里,男人的好色是被肯定的,女人则以对性的无知纯洁为善。反过来,男人不好色尽管会被质疑,但无伤大雅,而女人若成为娼妓精通闺房之事,就会被认为肮脏下作(类似的双标也体现在「破处」这种事情上)。这样的「双标」划分,就在女性群体里树立了诸如「圣女」与「娼妓」、「妻子/母亲」与「娼妓」、「结婚对象」与「玩弄对象」这样对立相反的两派,同时再叠加上「阶级」、「人种」的buff,男人由此实现对女人的分离支配。在这样的分离支配下,女性被异化为“生殖工具”和“玩弄工具”,开始自我贬低,相互歧视。女性的「厌女」从此根植。
所以厌女是普遍的现象,不仅男人厌女,女人也厌女。这种思想根植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该书的第四章起到第十四章,上野千鹤子从日本社会的典型文化现象,例如「无人气男」、「日本皇室」、「东电女职员」、「春宫图」、「女校文化」这样鲜明的主题,深入浅出揭示以日本社会为代表的东亚地区是如何深埋厌女思想的。此外,「儿童性侵犯」、「近代家庭中父母子女」以及「女人」这样典型社会主体的厌女症分析,将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一丝不挂地展露与分析,直戳读者痛点。

——印象深刻的地方——
若是让我合上书来回忆这几章的内容,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上野千鹤子在《儿童性侵犯者的厌女症》这一章中对于性欲、性行为和性关系的剖析。从性欲到性行为,之间千里之遥,性欲存在于人脑,是理论,性行为是实践,而性关系,则是将性行为付诸于他者身上的人际关系。一旦涉及到人际关系,便不再是个人的,公众的法律审判和道德约束将会介入。
因此尽管性欲和人的xp一样是自由的,上野千鹤子由此对于色情制品的取缔持否定意见,同意对其进行分级管控,但倘若有人将其付诸实践,或者例如让完全不懂世事的孩子作为模特来制作色情作品,这样的人和色情制品就应当被法律制裁或取缔。本章后半部分对于儿童性侵犯者的心理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于弱小、无力反抗者的支配,以及希望对方也很情愿的合理化欺骗,由此巩固自己的性主体地。
我还是忍不住想跑个题,因为上野千鹤子在阐述色情制品的可保留性上,举了一个以“人兽”为例的鬼畜性暴力色情漫画的例子,让我实在印象深刻。她分享说,有学者认为这种漫画的消费者通过体验加害者与被害者双方的落差而体味到双重的快感。仅与加害者的快感同化是肤浅的,只有当与被害者的痛苦也能同化时,快感才更加复杂而深奥。上野千鹤子在那部分的结尾又说,也许正是因为在想象中杀过无数次的人,所以我们才可以在现实中不去杀人。
以上见解让我对某些xp以及某些暴力色情制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曾经和朋友聊过一些奇怪的令我难以理解的xp,以及这些xp存在和被煽动后的「危险性」,朋友就表示那些优秀的太太引人入胜、令人共鸣的描写和绘画是这些小众xp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阅读的人当然会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发生这种行为的可怕和其被取缔的可能。当时对于朋友的说法我表示赞同,如今结合上野千鹤子的分享,则更加理解了这些色情制品可以在灰色地带存在的原因。
另外,上野千鹤子在《近代的厌女症》这一章中阐述也令我不能忘怀。这是关于近代家庭的形成(那让我们引以为进步的一夫一妻制)以及这样家庭中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之间关系的博弈。所谓「没出息的父亲」、「不满的母亲」、「不成器的儿子」和「不开心的女儿」,这样的形容简直不能再贴合我本人的家庭状况了(求拆监控),尽管上野千鹤子说这是她用来论述日本版近代家庭机制的形容。而后她对于日本少子化出现的母亲「望女成龙、望子成龙」的想法的剖析——加深后代的厌女症等等,也是一边让我恍然大悟般地认同,一边让我感同身受地接受与迷茫。

——延伸阅读——

到本书的第三章《性的双重标准和对女性的分离支配》,父权与阶级、人种的媾和呼之欲出,于是我去搜索了上野千鹤子的其他著作,果不其然,《父权与资本主义》赫然在列。这本书之前也在我的书单中,当时没注意作者,只是觉得这书名直白而深刻,现在读完《厌女症》,我毫不犹豫下单购买了,目前正在阅读阶段。
另一本一定要阅读的书就是福柯的《性史》。上野千鹤子深受福柯的影响,当然福柯的这本著作也是研究同性恋、父权相关话题必然绕不开的一本「历史谱系」。在《厌女症》这本书中,首先在论及「同性恋欲望」的第二章,上野千鹤子就引用了福柯对于古希腊少年之爱这段历史的分析,而后在《儿童性侵犯者的厌女症》、《春宫画的厌女症》等章中也有引征。倒数第二章的《权力的色情化》更是将福柯对于权力的那套思考直接用来分析夫妻之间关系的博弈。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福柯的理论,理解性关系中的权力,《性史》一书必读。

阅读完以上这些书目(未来也努力做个总结分享),对于女性主义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就像上野千鹤子在书的最后一章讨论的「厌女症能够被超越吗」,目前理论上我们有许多的设想,但到付诸实践时却屡屡碰壁。女性的解放究竟应当如何进行,还需要更多理论的进步与实践的探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先多多了解女性的压迫,了解社会的变与不变,再逐渐于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的行为改变(例如从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开始),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