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第一篇读书笔记,从一个阳光烂漫的午后伸展到一个寒风瑟瑟的黄昏,迟迟不肯动笔,我沉默地等待一个泛滥的契机。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杨本芬的《我本芬芳》。她的三部曲之《秋园》《浮木》去年就已读完,但这本迟迟没开封。在读《秋园》的时候我就已经发觉她的故事会讲得很缓慢,很悠长,给我博尔赫斯说的那种“水融于水中”的感觉。秋园是一粒水,她跳进了历史的水中,湮灭了自我的踪迹。似乎这种生活是很清淡的,繁杂地、琐碎地又安静地低着头耕耘。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身边好像存在着无数如此献祭的人,她毅然决然地捧起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浩瀚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地沙化。读它的时候恰好是当年的母亲节,也是冥冥中与故事的联结吧。
当我拿起这本书,看到书的名字,我开始构想,这个故事必然发生在她的身上。当她在四尺的厨房里兜兜转转,当她洗好一顿饭需要的蔬果,当她把高压锅盖上盖子,人生的热气悉数被翻出来,走走停停,然后游散在厨房的烟火里。我挺喜欢“惠才”这个名字的,刚刚读上,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男性化,不配一个温柔的姑娘,后来才觉最恰当不过。《说文》里说“惠,仁也”,她是仁厚,她也是爱才,她对自己有莫大的希冀,但生命波诡云谲,不如意往往十有八九。
我写笔记不喜欢牵涉太多文本,自觉书一定要自己去读,不能受别人影响,也不给别人影响,但这个故事是要提一提的。后来惠才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个主体——吕医生,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十佳男人,又是一个十不佳男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搞外遇,但他也不热衷于自己的家庭,好像他始终是被放逐在家庭之外的人,惠才也随之变成了一个仿佛“丧偶”却又仿佛美满的人。我是很怕这种情感漠视的,不论在爱情还是婚姻中,我觉得这会成为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把人碾进去再也走不出来,它会让人自我怀疑、自我折磨。所以在读到故事的结尾,我是意料之中的,同时也是悲伤的,八十岁的惠才对这个她照顾了一辈子的男人是有期待的,她以为自己感化了他,但事实上像所有悲惨感情的落幕,自己付出的感情大败一场,谁也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幸福。
《加缪手记》里写过一段故事:
“火车上的小情侣。两个都长得不好看。她拉着他,笑吟吟的,撒娇,撩拨他。而他,两眼无神,因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他并不引以为傲的女人爱着而感到尴尬。”放到这里也算异曲同工了。我在想,时间真的会改变一些东西,但同样的,时间也真的会证明一些东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你看,不相爱的人一起生活了六十年,依然不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