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酉阳杂俎》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2-17 08:54:4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酉阳杂俎》有感

前段日子,《中国奇谭》的突然走红让“中国志异”( 志异出自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周书昌 曰:‘是真狐女,何伪之云?吾恐誌异诸书所载,始遇仙姬,久而捨去者,其中或不无此类也乎!’”意为奇异之事)这一个沉寂了许久的东西又出现在了年轻人的眼前。我们在面对着这些鬼怪妖狐的文学作品中也在感悟着我们的民俗文化,在心底里再一次唤醒对于中国人“信什么”的思考。本篇文章从《中国奇谭》展开,来跟大家讲讲《酉阳杂俎》之中有意思的一些点,当然碍于篇幅问题,我不能在一篇文章之中全部写完,所以也请大家见谅,我希望以本文为引,能勾起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也是极好的,或者图一乐也还不错。

【一】为什么要分享酉阳杂俎?

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有想着来写写关于酉阳杂俎的文章,因为大家每当想到“神鬼志异”之事脑袋里能想到的文学作品大概会是《聊斋志异》或者《山海经》,再或者喜欢阅读的朋友会想到张华的《博物志》(插一句,我小时候的启蒙书刊是《博物》,我记得当时我爸让我选一种杂志每月订阅,他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名字)。(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搜神记》、《神异传》等等)

《聊斋》是清朝蒲松龄之作,《山海经》则作于战国至汉初,《博物志》而西晋张华所著。每个朝代的人对于“神鬼志异”的理解在我看来都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聊斋中谈及的爱情大多是勇敢自由的追求,也会说到封建科举对于读书人的摧残,还会说到封建的统治阶级对于民众的压迫;《山海经》和《博物志》的成文年代分别是战国和西晋时期,战国于春秋之后,为我国东周列国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在战事频发的背景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也是出现十足的进步。《山海经》所录皆为大荒时期的人民生活,包含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等(这一句是百度的)。所以我更加倾向于说《山海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时代的地理和历史等各方面的人文现象。又说到了《博物志》,把《博物志》放到了《山海经》的后面是因为《山海经》对于《博物志》的成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两者从内容够来看也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目前的学者们更加认为这是一本动植物的百科全书。在我看来也不难理解,西晋时期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使得西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而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其中道教及佛教在该期间逐渐扩展到一般人民的生活也会促使人们去“了解动植物”(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理解请后台告诉我)。

所以我很自以为是的认为,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众对于某一种物亦或者精神的追求加寄托,以及体现出来的科教水平、价值观等等。说到了这里那么我现在就可以来分享一下为什么我想选择的书籍是《酉阳杂俎》了。

《酉阳杂俎》的作者为段成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他,关于他的介绍非常多,我个人认为他的人生也是相当传奇)。段公子放到现在可真的是货真价实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曾任西川节度使、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职,其父累职拜相便会让段公子衣食无忧且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段公子自言:“成立以君子耻一物不知”,则也能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段公子心思在什么上面。唐朝的强盛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强盛的国家便会促使其思想文化的高度发展,虽然段公子所处的时期在晚唐时期(青年时代正逢文宗时期的甘露政变),但是相当优渥的家境他必定也不能很好的去体会到疾苦,但是目之所及(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南衙北司之争)我猜测以他的这种性格也不愿意纠缠于政治斗争之中。从他交往的好朋友温庭筠也能分析出俩人应该都是恃才不羁之人,只不过温公子的家境较为没落罢了。

那么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作品在我看来他肯定会是“不谈政事,只聊风月”的,那么《酉阳杂俎》就会显得比较纯粹,且段公子的朝代为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朝代,且他本人有那个财力去支持他写成这类书籍,《酉阳杂俎》与《博物志》类似,其内容也是纷繁多样,便觉得大家真的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书。

【二】我会怎么样来讲我理解的《酉阳杂俎》?

这本书一共三十卷,我这篇文章写到现在已经近两千字了,所以本文的长度会比较长。我不能保证大家都有这个兴致来看这类型的解读文章。所以对于能看完我这冗杂且不成熟的想法的朋友,真的非常感激了。如果还能够与我进行一些讨论,便只觉不易,愿为莫逆之交。

-------------这是一条分割线----------------

【序】

序言于行文之前,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我读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由张仲裁先生译注的版本。读此类古籍建议还是看全译版本,会便于理解一些,看得多了也会有所得。

文人的序,常常沦为典故诗文的重灾区,当我看《酉阳》(后面为了方便我便用《酉阳》替《酉阳杂俎》)的序,只能说用懵来形容了(段公子的博闻造成的)。所以我想以我目前的文学修养也不能讲的很明白,便结合着主流出版校注和各类典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进行解读,若有不正之处,敬请指出。

序全文如下:

夫《易》象"一车"之言,近于怪也。诗人南箕之奥,近乎戏也。固服缝掖者,肆笔之余,及怪及戏,无侵于儒。无若诗书之味大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炙鸮羞鳖,岂容下箸乎?固役而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成式学落词曼,未尝覃思,无崔骃真龙之叹,有孔璋画虎之讥。饱食之暇,偶录记忆,号《酉阳杂俎》,凡三十篇,为二十卷,不以此间录味也。

注释①:《易》为卜筮之书,分《连山》、《归藏》和《周易》三种,今存《周易》,为儒家“五经”之一。而“象”指《象传》,是对爻辞的一种解释。

注释②:一车之言,出自《周易·睽卦(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八卦)》卦辞中有:“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後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李镜池的解释是,载着一车像鬼一样奇形怪状的人。“鬼”在这里是指每个氏族的图腾打扮,通常以动物为标志,每当族外婚时,便戴图腾以示区别。

注释③:南淇之奥(yù):《诗经·淇奥》:“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yī)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郑玄解释说:“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在张仲裁版本的校注中,注释如上,但是也未见对于此段更加直白的解释,有些古文基础比较差的朋友便还是不能理解这段话得意思,我便再对这段进行全面的解释。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出自陈铭等,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 108-110.)

诗经这段是歌颂卫武公的,为第三段。

注释④:服缝掖者,在这里指代儒者,“缝掖”也作“逢掖”,《礼记·儒行》中有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

注释⑤:无侵于儒,段公子在这里要表示“志异之文无伤(儒家)大雅”。

注释⑥:大羹,为祭祀之时所用的肉羹,《礼记·乐记》:“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郑玄注:“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

注释⑦:折俎,原指在祭祀上将祭品肢解放到礼器上,在本文这里指宴礼所设肴烝(zhēng),烝引申义是指古代冬天祭祀。宋·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

P.S.我看现在这类解读过于直接草率了,都是直接放结果,我便在这里多讲一些,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小唐的诚意。

注释⑧:醯醢(xī hǎi),意思是指鱼肉做成的酱。也指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注释⑨:炙鸮(xiāo)羞鳖,在这里代指野味,并于“儒家”正味相对,其典故在这里需要分开理解,并不是一个成语,炙鸮为烤猫头鹰;羞鳖则是《国语·鲁语》中"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鷩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后遂为母教子的典故(但是说实话,这个当妈的做法确实是不太能理解)。

注释⑩:固役而不耻者,坚持做这件事而不以为耻。小说家一直被排斥在主流之外,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bài)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所以段公子要在序里给自己找若干下笔的理由,至于搬出《易经》、《诗经》两大儒家正统经典,证明自己并未离经叛道。

注释⑫:崔骃(yīn)真龙之叹,崔骃年轻时即与班固齐名,而锐意典籍,淡泊功名,因此始终白衣。汉章帝巡狩方岳,崔骃献《四巡颂》,皇上一见倾心,问侍中窦宪:“卿认不认识崔骃?”窦宪说:“臣只是听班固提过此人,并不认识。”皇上笑道:“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崔骃从此做了窦宪的幕宾,将要起用为官时,汉章帝却死了。这段解释来源于知乎,我予以补充,避免大家产生疑惑,窦宪宠爱班固而忽视了崔骃,章帝见《四巡颂》便知崔骃之才华,告诉窦宪有眼不识崔骃这条“好龙”(人才)。

注释⑬:孔璋画虎之讥,孔璋是陈琳(建安七子之一,指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字,曹植在写给杨修的一封信(《与杨德祖书》)里,除了被曹操处死的孔融外,几乎将建安七子损了个遍,然后独捧杨修,其中评价陈琳“不会写辞赋,还偏偏自比司马相如,画虎不成反类犬”,陈琳反而到处宣扬说曹植在称赞他的文章。

译文:《周易·象传》“载鬼一车”的话,近于怪诞;《诗经》中的“南淇之奥”一诗,近于戏谑。儒士在著书立说之余,笔涉怪诞和戏谑,本就无损于儒道。本书不像《诗经》、《尚书》等经部之作那样味如大羮,不像史部味如肴烝,也不像子部味如肉酱。这部书就如炙鸮羞鳖之类的野味,达人君子岂肯动筷子?我之所以执着于此,不以为耻,或许因为这是独具特色的志怪小说之书吧。本人所学,杂乱无章,表达没有条理,也不曾深入思考,不像崔骃那样具有真才实学,只会如陈琳那样招致画虎类犬的嘲笑。饱食之余,偶尔抄录所记怪异之事,命名为《酉阳杂俎》,总共三十篇,编为二十卷,这本书里就不记录那些大羮、肴烝之类的正味了。

----------------这是一条分割线-------------

写到这里,小唐这篇便是对《酉阳》的背景、序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掺杂些许个人的认知,碍于篇幅,后面的部分,我会摘录出部分有意思的部分再做详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