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上野千鹤子《厌女》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2-24 09:53:2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上野千鹤子《厌女》读书笔记

最近网络上有一个挺热的视频,说是三个北大毕业十年的女生与日本女性主义的领袖人物上野千鹤子对谈。网络上很多文章认为二者的对话不在一个水平之上,有很多文章对三位女士的提问提出了批评意见。争议有点大,好像视频都下架了。

要与女性主义的大咖聊天,确实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三位女士确实功课没做。不过就是随意聊聊,我觉得也有意义。因为这能够让我们看到国内普通女性对女性主义的认识和现状。我们针对女性主义这个话题又能说出多少来呢?

~~~~~~~~

之前读过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厌女症指的就是蔑视女性。这里简单总结一下书中我留有印象的几点内容。

异性恋的男人的厌女症。作者对日本的两位色情小说写作高手的作品进行了点评,认为男人的这种流连花丛,仅仅将女性作为一个片段、器官来赏玩,是典型的厌女症。有些恋物癖男人看到超短裙就有反应,即使知道穿着超短裙的是个男人,照样有反应。从上野的行文,能看出她对男人的这种反应的符号化能力感到万分惊叹。

男人要获得同为“男人”的认同,是依靠将“没能成为男人的男人”和女人排除在外加以歧视来完成的。例如,“连让老婆听话都做不到,还算什么男人”这种判断标准就充满了厌女症。战时的当众强奸、轮奸等行为,都是为了加强男人间的认同与链接而产生的。

人种、性别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之前《生活的暗面》也提到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上野在这里也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性别问题的。男人为了彰显自己作为男人的“男子气”,是通过贬低和蔑视女性来达成的,但他如何能够去贬低和蔑视生养自己的母亲呢?于是,二分法再次发挥神奇作用,女人被区分为“圣女”和“荡妇”、“母亲妻子”和“娼妓”。维多利亚时代,既实行一夫一妻又娼院盛行,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种二分法。(一看到维多利亚时代,我就想起歇斯底里症,就想起医生抽搐的手指,哈哈哈哈哈)不论“圣女”还是“娼妓”都是压抑女性的形态,都是将女性“他者化”了。

男人对那些娶不到老婆的男人的讨论与重视,彷佛是在说社会(你们这些女人的选择)让这些男人娶不到老婆,你们得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那怎么不见对那些无法结婚的女人的相关讨论呢?丑女不算是女人吗?为什么强奸的发生却不分美丑,甚至会发生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女人身上呢?

“恋童癖“这个词不好,改成儿童性侵犯者会更加准确。如果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欲,而与非自愿的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产生性行为,这就构成强奸。性欲仅存在于脑海之中,你完全可以天马行空。但性行为如果不是私密空间的自慰,是与他人发生关系的话,就必须考虑他人的能力和意愿。儿童性侵犯者为什么选择儿童,只不过是因为儿童障碍最小、无力反抗罢了。上野是反对禁止暴力色情类产品的少数派女性主义者,在她看来,想象力是不能禁止的,甚至人们的不可言说阴暗心理通过这些暴力色情产品得到满足,反而会减少真正付诸行动的几率。

日本社会为小皇子的出生欢呼时,上野指出21世纪的日本与平安时代也没什么不同,还是父权制,厌女症还是病入膏肓。

男人的自我认同与他在男性集团内的内部认同密切相关,而这种内部认同可能来源于体格(暴力)、权力或者金钱。将男人这套标准内化的女人,则按照男性集团的排序标准来筛选伴侣,自认为“高富帅“的男人们,不要以为女人喜欢你,她喜欢的是”高富帅”本身。男性还有一种自信——就是认为只要活儿好,以此就可以支配女人。上野对日本春宫图的分析也是很有趣,例如对图中一旁偷看并自慰的小侍女,为什么出现在那里?是为了满足看画男人的想象。

父权制必然伴随着厌女症,父权制下女性是从属于男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下,这点很好理解。在很多地方习俗和俚语中,都仍然带有着父权制的影子。例如,在我的家乡,如果问你有几个孩?这个孩是特指男孩的。女孩在地方话里不是孩,是闺女。又例如,有一次我父亲跟别人聊天,别人问你闺女在哪儿?他说在北京读博士。那人不以为然,说还不是要嫁给别人。地方话里面说,一个女孩与一个男孩结婚,是跟了这个男孩。看,随便一想,都是各种迹象。甜甜小时候问我,有什么女名人吗?为此,我专门去找了本书。

原来的女儿嫁出去就是嫁出去了,成了别人家的人。现在女儿赡养自己父母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其实就非常有意思。一方面否认女儿的价值,一方面又要依靠女儿养老。这中间,双方其实都在纠结着。尤其对于有儿有女的父母来说,如果资源倾斜给儿子,但最终又要依靠女儿养老。这对于女儿来说,也是原生家庭的痛了。

作为母亲,我需要警惕“以爱为名的支配”。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名义,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上野提到了佐野洋子写作的《静子》一书,是写佐野洋子的母亲的。这本书我以前读过,当时也读哭了。佐野与母亲之间的复杂情感,以及在死前与自己达成的和解,都颇让我动容。

在父权制的价值体系下,女人之间会有友情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为了竞争男性资源,女性之间成为了竞争关系。但现实世界中,女性之间的纯友情是存在的;甚至男女之间的纯友情也是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人类完全具备冲破父权制社会的潜能。

如果你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对你说“保护你一辈子”的男人,那么说明其实你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不可否认的是,越是研究女性主义的女人,越是个性鲜明,自有主张,她们即使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也未必会想要通过婚姻这种方式来成为“制度下的妻子”,上野千鹤子就是这样。我前段时间看的那本《成为母亲的选择》的作者也决定不做母亲。

读书笔记/成为母亲的选择——那些后悔成为母亲的女人们

婚姻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保证女性作为主力抚养孩子,又是为了保证男性对女性身体的排他性权利,以及保证子女血缘关系和继承等因素,而存在的。毕竟,妈一定是亲妈,爹不一定是亲爹。通过婚姻,通过弱化女性的经济能力,通过独占女性身体,可以确保血脉延续,让自己子女继承自己的财产。这是一开始婚姻制度存在的原因。那么到今天,它是否还是必须?

在一些国家,有些独立女性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的情况下,想要成为母亲的,会申请匹配精子库来受孕成为母亲。当传统的伦理关系产生变化的时候,未来的男女要结合生子之前,可能得先去做个基因检测,看看是不是同一个父亲的娃,不然这个优生优育怎么弄?

想得也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