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简读中国史》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18 08:35:0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简读中国史》读后感

花几天时间看完了张宏杰老师的著作《简读中国史》,怎么说呢,大受震撼,大受启发,这本书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向读者解读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在世界史上,中国的足迹显得那么有迹可循,站在造物主的角度来看,从诞生中国这片土地开始,这片土地发展的历史路线就已经固定好了,没有例外。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斗争史,在不断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

中国的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这与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有很大关系。中国处于亚非欧大陆的东方,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相比其它几个地区,中国的位置相对就比较偏远,其间和印度隔着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和西亚隔着大沙漠和大草原。虽然隔断,但是又没有完全隔绝,导致我们与不同文明之间,还有着微弱的联系,就是因为这些联系。就是因为这些联系的存在,西方和东方的交流并没有断绝,相互之间影响不断,生产力在不断发展提高,但是文化属性却越来越分辨。中国的核心地区都是几大平原,如华北平原、关中平原,这些地区之间没有太多障碍,交流较为方便,而且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那么土地就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国与国之间为了土地、人口不断征战。而西方,早期的中心是环地中海区域,这里人员交互,地形狭窄,不利于农耕,更适合贸易,所以这里的商品经济很发达,而商品经济需要的是稳定的环境。

这本书和其它历史书籍不同,没有从一个个惊心动魄、勾心斗角的历史故事入手,而是以一个全知全能者的角度来观察中国,观察世界。他把中国历史分为几个时间节点,一个是周秦之变,一个是清朝破灭。而在这之间,历史一直在重复,从没能跳出这个循环。作者说三代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发展最美好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分封制,国家的每个人都只听命于上级,正所谓“领导的领导不是我的领导”,国家君主不可能一杆子捅到底,每个人都在一定范围内拥有着自己的自由,日子就过得非常安逸。或许,那时候的奴隶并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当然也就没有多大创造性,然后在周秦之变的时候,乱世激发了思想活力,各种思想在其中闪闪发光,而后,法家思想顺应了大一统的潮流,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举全国之力发动战争,这是成败的关键。随后,中国进入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分分合合的周期循环之中,进入了皇帝和丞相的角色博弈之中。

我总是听到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但是事实上,我想,如果没有外力的强行干预,是不是我们永远也打破不了这个循环呢。就像澳大利亚原始人、非洲原始人,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与外界隔绝,并没有产生质变,仍然处于原始阶段呢。当然,或许几千年对于历史的发展也仅仅是一瞬间,或许历史确实是螺旋上升的,只是对于个人的时间纬度来说,还不够长久。不管怎么说,开放外界交流,对我们来说或许会有挑战,但是机遇更多。

从人口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口在战乱年代,可以说是锐减,张献忠时期,四川的人口数量更是下降了惊人的90%,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无人区,拉长时间看,人口数量是大起大落,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总人口数量是不断攀升的,而欧洲国家,除了中间有两个时间段人口有些下降,总数基本上是缓慢增长的,而且人口下降也不是因为战乱的原因。

以前,我认为世界上每个地区统一将是历史必然,但是实际上,是我的偏见了,只有中国是统一的,西欧国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君主国,而是分散成各种小国,相互之间像中国这样战乱频发在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形成共识,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同时,也会导致排他性和思维固化,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如果上层建筑能够把集中的力量用来为解决民生和社会问题服务,这绝对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团结的,但是实际上,古代中国的社会问题恰恰是由于这个统一的郡县制导致的,统治阶级宣扬儒家的思想,但是把法家思想暗藏其中,典型的外儒内法,外儒是为了教化民众,通过愚民政策让民众服从统治,内法是通过通过严酷的刑法威慑,让民众恐惧,两方面综合达到目的,享万世治安。

这样想确实很美好,老百姓任劳任怨为统治阶级服务,不敢反抗,再通过建立强大的武力威胁外围民族,内忧外患全部解决;实际上呢,古代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是在总结历史王朝覆灭的教训,但是,根本的东西并没有摆上桌面上,总是在一间腐朽的破屋子里缝缝补补,经验教训是一点没有吸取啊。历任皇帝重点都放在处理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上,却忘记了导致覆灭最根本的矛盾,贪污腐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古代统治阶级并没有真正为底层老百姓考虑,统治者只要一挥手,就有无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而百姓的命运就像无根浮萍,不知什么时候一阵风刮来,命运悄然改变。

看完这本书,全文都让我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自卑感,自卑于我们清朝时期的落后于西方国家,更自卑于原来清朝的落后其实在周秦之变之后,就已经可以预见了,是这个制度的必然导致的结果。全世界并不是封闭的,是不断交流融合的,我们这个东方世界并不是割裂的,不管是原始社会还是现在,都是和外界紧密联系起来的,只是交流的速度有快有慢,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已,西方的发展也有我们的影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我们才有了更深的思考。但是对于大一统国家来说,思想统一是前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指导下,到明清时期,更是关闭了对外的大门,使得我们对于外界的进步发展,完全没有感知,仍旧沉浸在自己的天朝上国美美梦之中。所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一旦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都将会陈列在历史的博物馆里。

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是美国又一次薅全世界的羊毛,同时也走上了一条作茧自缚的路子,这是没有出路的,开放包容才是时代的主流。

今天,我很庆幸,身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书籍对我来说是最容易获取、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虽然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但是里面的信息斑驳冗杂,需要我们学会去分辨真假,挑选适合自己的、有长远价值的信息,同时更重要的是去整合这些信息,不断深入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今天,我为伟大的中国而骄傲,这个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确实是把力量都集中起来,为我们的伟大复兴,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作出努力,为了推动全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努力。

看完本书,越来越多的疑问冒出来了:

如果清朝时期没有外国的入侵,后续的发展会怎样?

造成历史周期律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中国和印度都被侵略,但是中国发展速度快,印度速度慢呢?

到底是庄园经济体制好,还是郡县制好?

为什么欧洲实行殖民统制,而不是占领土地呢?

为什么欧洲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演变成现在战乱频发的情况?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请勿以此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请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