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打了很多游戏,在跟AI练习口语的时候,AI提到了看书休闲,想起来我还有一本正在阅读中的书——余华老师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中》。
雅思口语考试中会有一道关于“名人”的题目,问到了我最喜欢的名人是谁?在我的脑子里第一时间“名人”是跟“艺人”挂钩的,我有会更加留意的艺人,却着实谈不上粉丝,好像粉丝会需要付出很多,我没有。口语老师似乎意识到我思维的固化,特意补充了会出现在新闻媒体上面的人,然后我想到了印象深刻的关于余华老师的采访集锦。
对于为了增加表述时长的答题技巧——说明理由,我给了三个原因:
余华老师的文学地位;
在该背景下,他采访中透露出来的幽默与亲和;
写作前期受挫时的乐观。
第一个理由是钦佩他的能力;
第二个则是折服于个人魅力;
第三个似乎对目前来说的我影响最为深刻,当我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脑海中会弹出余华老师不停投稿的那段采访画面,然后挫折就变成了成长道路上的大小怪,路上总是会出现大小怪的。
得益于这个问题,为了这个问题,余华老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的偶像和人生标杆。虽然逐渐意识到性别也是一个将他设立为我的人生榜样的阻碍,我想我也许应该更加关注一位女性作家作为学习榜样,或多或少更具可参考价值?这些就都是后话了。除去余华老师本人的诸多吸引力不说,我已经为这个问题背好了答案。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通过这个问题,我发现了自己对于所接触事物的了解程度总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比如:看一本书就是一本书,一个故事等于一个故事,我很少会关注书的作者,也极少思考故事背后的故事。这让我仿似看了好些书,而实际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样的我,是不会在看过的书中学习到叙述技巧的。
除了跟风阅读了脍炙人口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外,我没有了解过余华老师的其他作品,我想我需要了解我的偶像多一点。抱着这个念头,在购物网站输入“余华”两个字,我和《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相遇了。
一开始我以为是一本与《活着》同类型的小说,而后发现是一本散文集,最后这本书对我来说变成了阅读指南。让我想起了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的:“在书里找书。”源源不断。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思考过工作之后,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探索整个世界,大部份人的人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重复的漩涡。所以人们需要婚姻、需要小孩,添加一下对于自己而言新鲜的事物,推进人生的进程,如此循环往复。但是在没有探索机会、没有婚姻、没有小孩的时候,对于一个十分普通且孤独的个体,要怎么给自己的生活添加新鲜感?
阅读。
时间走到现在,已经积攒了许多历史和作品。若是一幕幕翻阅,怕是一辈子都不够。
从而每天都能拥有新鲜感,每天都可以比昨天多获得一些,而不是单纯地将昨天的我复制粘贴到今天、明天。
想到有那么多书籍可以翻阅,时间似乎都变得紧凑起来。我想是时候阅读那本陈放在书架上许久的《基督山伯爵》了。
按照原计划,这本书应该会像我之前看过的书一样,看完便放入已阅的书籍堆里,用来“彰显”自己的阅读量,而现在它成为了摆放在书桌上的工具书,让人不时地参阅。
除去“阅读指南”的功能,通过这本书,我想我能够偶尔窥得一位作家是如何去阅读其他作品的、在阅读其他作品时思考的角度。断然,不仅仅是故事本身。
由于英美文学的备考经历,我对于“作者生平”这个词语是比较熟悉的,对于记忆力较差的我来说,作者生活的时代、历史事件和家庭背景等等够让我一边记一边翻白眼,因为这些客观事实是固定的存在,由不得我主观讨巧答题,从而阻碍我的备考进程。死记硬背是多么痛苦的学习方式。我是不理解作者的背景与作者的作品是为什么一定要捆绑在一起的,而最大的原因是我懒得背。
故事不都是虚构的吗?
故事依赖的不是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还有洞察力。
最开始在书里遇到“洞察力”的时候,我不自觉地笑了,因为这是我前段时间找工作是遇到的高频词——市场洞察、消费者洞察等等,我还以为这是牛马专用语呢,结果还能出现在文学书里——对于现实生活的洞察力——赋予作品灵魂的关键。
万事万物果然相通。
我开始明白虚构不等于凭空捏造,作者的作品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作者的现实生活。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对于日常的读者来说也许并非必然,对于企图创作的人们来说却是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够理解故事背后的逻辑,明确哪些是可以借鉴学习精进的,哪些是时代限定无须苛刻的。
书里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许多许多的城市名,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周游世界的愿望,我也不例外,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着实狠狠羡慕了一把。
如同最开始说的,这变成了一本我的阅读指南工具书,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自己尚且十分匮乏的阅读量。与此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我没有办法一下子拥有余华老师的阅读量,便也不能一下子成为余华老师。
也许我原本可以拥有更多的阅读量,以便更快地向余华老师靠近。
但我没有。
我又在拖慢自己的进度。
不过停止自怨自艾。
成长、成功都需要时间。
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身已经很棒了,不过需要变勤快一点、多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