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2-20 07:46:23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儒林外史》读后感

《儒林外史》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古典小说。全书56章,属于典型的章回体小说,每两章为一个故事,前后衔接,章末总会引出一个新的人物或故事。全书塑造了九十一位儒士,文笔讽刺性极强,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章回体小说。

鲁迅先生曾评价这本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能讽,《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

这部小说的第一章是楔子(小说的印子),讲述了元代画家王冕拒不为官,正直高洁的品行,是全书的纲,影射出全书的价值观基调:否定逐名利富贵的主题思想。正所谓“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儒林外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真名士当属杜少卿。有人说“他是吴敬梓的化身,或有吴敬梓的影子。他虽出身“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淤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杜少卿在许多地方还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用普通的人情来解释诗经说:“《诗经》上《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他反对多妻制,认为破坏了人类的自然平衡。他敢于在封建社会那个窒息的时代在光天化日之下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他力排众议,称赞沈琼枝的反抗行为,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这就可敬极了。”这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个性解放思想的人。

沈琼枝是这本小说中唯一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精明干练,有勇有谋,具有女侠的风范,面对困境时,采取了机智的手段,从宋家逃脱又巧妙地利用证据进行反击。尽管她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但仍然保持高度的自尊和自重,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

书中的匡超人的人性转变过程,让人唏嘘不已。他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典型人物。刚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在众多欺世盗名之辈里显得出淤泥而不染,作者对他极尽赞美之词,不仅为人孝顺,而且勤奋好学、知恩图报,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当时文人身上普遍带有的那种迂腐感,为人处世颇晓得变通,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对他产生好感。

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一些人情世故之后,开始丧失人性。遇到市井无赖潘三爷诗他人格质变的一个关键。他亲眼目睹了潘三的为非作歹,不但没有阻止,还积极参与了其中获取利益。跟着潘三来钱又快又轻松,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就有第二次。在利益面前,匡超人忘记了父亲的临终遗言,忘了一切,迷失了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匡超人这种巨大的反差在书中并不显得突兀,因为吴敬梓详细地描述了他的转变过程,以及这个过程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因素。

除了以上提到的文人名士,还有很多人生际遇各异的真假名士。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了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的精神道德、文化现状和社会风气,那么,就打开这本小说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