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此书最初是受一个最好的朋友推荐,最初是先看了《天道》这部电视剧(和那位朋友比,他老早就看完了!很惭愧,这么好的书要不是他推荐强调,我感觉我就要错失这个文化宝藏),随后才找到了原书,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可以感受到,本剧的拍摄,尤其是台词,还是和原书保持的相当一致的。
相信在社会上再多经历两年,回过头来看这本书肯定又有不一样的体会。希望通过交流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我本人才薄智浅,见识有限,无法对本书做评价,更多的是想做一些摘要,记录成长,聊一下自己读后的一些思考,以及带着问题找答案,希望通过现象找到本质。
初看电视剧《天道》,只觉得主人公很牛。工作几年后再来看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属性”和“觉悟”两个观点,让我对《遥远的救世主》这个书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唯一能救自己的是自己的思维认知和理念。在作者豆豆三部曲小说中,我认为《遥远的救世主》带给我们的是我们个体在思维层面和精神层面最高的一个故事。
通过这本书我更想知道原著作者豆豆是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样的小说故事?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估计作者豆豆应该是原著里面主人公丁元英原型的密友。据了解,当时这部作品出版时豆豆也没露过面,豆豆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隐居于世的高人。
图片丁元英解散了在中国金融市场给德国外资赚钱的私募基金
故事背景: 20世纪90年代 ;主人公丁元英在德国成立私募基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使原始基金利润翻倍,丁元英知道自己钻了法律的空子,是从狼嘴里夺肉。而且在丁元英内心里他还是有家国情怀的,身为中国人,本心驱使他不愿再用国外资金在中国股市捞钱,于是解散了在中国金融市场给德国外资赚钱的私募基金,之后,在一个小城闭关隐居。这为后续故事情节发展增添背景,埋下伏笔。
和韩楚风打赌,借此引出“文化属性”这个概念
恰逢正天集团老总裁要病逝,病逝前老总裁想指定韩楚风为正天集团接班人,但现任两个副总裁也对正天集团总裁位置胜券在握。韩楚风找到丁元英后让丁元英给他建议,丁元英建议先把主要矛盾转移,让两个副总裁先内斗,并以韩楚风的宝马730做赌注,最后,如丁元英预料的一样韩楚风反而是最后赢家。
豆豆通过借丁元英和韩楚风打赌,借此引出“文化属性”这个概念,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核心思想。
丁元英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丁元英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就像马克思主义讲的:”什么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一个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它是一个定律。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独立于意识之外。
图片图片通过指导芮小丹审讯王明阳引出”儒释道“核心思想
抓到王明阳后,因为其拒不认罪,且相当不配合,在一般警察对黑恶犯罪集团的军师王明阳审讯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芮小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丁元英帮助,丁元英建议芮小丹给王明阳找一个内心安住的理由,由此,成功说服了王明阳招供。
王明阳事件的核心是关于灵魂解脱的对话,通过这段对话引出豆豆对”儒释道“核心思想的归纳:“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段对话核心的几点:
(1)关于强盗逻辑的对话:”强盗的本质逻辑是破格获取,实则是弱者没有自信与强者在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是懦弱的生存哲学;“
(2)关于《圣经》的对话:“神是根据人的需要制造出来的,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而窄门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3)关于得救的对话:”如果你是背叛邪恶,上帝都会加冕这种背叛,在无视江湖义气与无视人性尊严的权衡上,还人性清白,还社会公理,灵魂就得救了,哪怕只有一分钟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人字有了尊严。“
通过为王庙村扶贫来为“文化属性”概念找一个落脚点
以成功说服罪犯王明阳,引发芮小丹思考,借此让她产生向丁元英有了要一个”礼物“的想法,经过层层铺垫,通过生产音响引发的一系列商业事件帮助王庙村村民由贫到富的故事为“文化属性”概念找一个支撑点。同时衍生出关于“得救之道”的讨论,而关于“得救之道”的讨论才是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真正的礼物。其次,从这个故事本身出发,这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讲述有关市场规律的故事,通过市场经济观念杀富济贫。
图片通过去五台山和智玄大师论道以求心安
起初智玄大师并不想见他们,韩楚风还想以金钱打动智玄大师,但是大师不为所动,最后不得已,丁元英以一首《卜算子·悟道》敲门,才最终得到智玄大师的接见。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先是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拜访目的,随后通过和智玄大师对话让智玄大师给出对此事的看法。智玄大师以四个字“大爱不爱”,了却了丁元英的心结。关于丁元英和智玄大师的对话我们不做讨论,这段对话在我看来有些不明觉厉,思维层级的差异导致我对佛法的认知是在自我意识里转圈。我们不能被带到井沿边,只看了一眼外面世界,现在成了正在要掉下去的人。
电视剧里面将这一情节进行了精简,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原著内容。对话到了最后智玄大师感叹:”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即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另外,智玄大师对丁元英的叩门诗又做了修改: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不由得要感慨一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九个字的改动,道理是相同的,但了解诗的都知道,一首诗里面哪怕一个字的改变,其包含的意境、所表达的意思、所阐述的人物内心却完全不同,通过这九个字的改动智玄大师直指丁元英本心,将丁元英内心的嗔怒等状态直接化解。
最后,里面还有一个桥段的对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韩楚风与丁元英来到寺庙的后院大石台,驻足远眺。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答:“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栏杆内外仅一线之隔,心中有佛,红尘中亦是修炼之地。
丁元英两次主动与芮小丹对话关心芮小丹前途
第一次对话:芮小丹的”礼物“---王庙村的扶贫方案出来后,芮小丹在古城的广场为丁元英跳了一曲街舞后,丁元英让芮小丹辞掉现在的工作。
丁元英给芮小丹说:“你应该辞职。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这一分钟就必须要履行警察的天职,你就没有避险的权力。但是,国家机器不缺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多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的价值。”
芮小丹回应说:“我是刑警,因为怕死而辞职,我做不到。我相信你的思辨,你是站在你所能把握的条件上判断我的前途,但那是你的,不是我的。如果我不是我自己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爱你了,那是你自己爱你自己,也就没有爱了。”芮小丹直接拒绝了丁元英的提议。
第二次对话:乐圣对格律诗的起诉事件接近尾声,肖亚文主动入股格律诗,接手应诉,经历王庙村扶贫这一连串的事件,芮小丹对”文化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自觉和觉他的意识,此时,丁元英再次建议芮小丹辞掉现在的工作。
丁元英说:“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这一次芮小丹接受了丁元英的建议。
通过乐圣对格律诗的起诉事件
分析不同人物因自身认知局限产生的不同的行为
乐圣对格律诗的起诉事件发生后,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三人连夜聚在一起商量,三人对起诉结果也都有不同的判断和态度。他们三人通过尝试、努力和找乐圣求和失败后认定格律诗会败诉,败诉了就意味着格律诗将面临巨额赔偿,他们三人都是股东,他们预计的这个结果是他们自己无法承担的,共享福可以共患难不行,因此便立即找欧阳雪退股选择规避风险,同时三人也对丁元英的”高人“形象产生质疑。而反观肖亚文,她在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通过自身专业分析加上对丁元英的信任,肖亚文及时又准确的抓住机会直接入股格律诗,让她的事业迎来新的转机。
图片
通过刘冰退股后的行为表现将其归类为弱势文化的产物
刘冰退股后心里落差很大,也不愿轻易放弃这份体面又让人羡慕的生活,他向欧阳雪争取到了继续在格律诗打工的机会,后又感觉肖亚文从他们三人那里抢走了本应属于他的东西,认为丁元英是故意的,最后因为贪婪出卖本想帮助他的丁元英,弄巧成拙失败后不得已跳楼自杀。最后以此事收尾,是对“文化属性”中弱势文化核心逻辑的点题,希望通过投机取巧,投机钻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以上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宗教、哲学、人性、文化、经济、等。正所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即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有关”文化属性“
丁元英用上帝的视角审视人间万象,用一种孤独的态度居住在“古城”,避世又入世,他用他的睿智和才华凸显了他有别于常人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文化属性的概念是以韩楚风请丁元英为其是否参与总裁竞争给个意见作为故事引子,引出文化属性的观点,以文化属性贯穿全文。
丁元英对文化的解读也有着他自己的一套理论,“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于文化属性描述的内容很多,他不仅有着商界思维,对传统文化的参悟也是渗到了骨子里,同时他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强弱的文化属性划分。大致是:我们中国自以为有文化,他挖根溯源地指出民众的劣根:“靠”文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从封建时代就有的皇恩浩荡,用一种幼稚的思维,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以图有遥远的救世主让自己脱离苦海。
这与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是相关的,都是出于以维护皇家统治为目的、不符合真理真相、违背事物规律。他认为我们这种就是弱势文化,而弱势文化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贫穷落后的发展状态。
对于这种文化属性的描写,千人千面,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理解,但是无论怎么理解都没有对错之分,因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民族和不同阶层的文化属性有不同表现,因此对文化属性的描述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而有所改变,当个体的文化价值发生量变时,就会产生民族的文化价值的质变,形成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影响当时人们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另外,我认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不应以民族来划分,生产关系决定文化属性,同一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生产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民族的文化属性。同时即使同一民族中也存在强者和弱者,只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他们适应他们所处环境的文化。
神是什么?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是书中丁元英借芮小丹之口说的一句话,把基督、道家、佛学的核心义理进行了融合。作者的“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一句话就总结融合了东西方的底层核心文化,让人叹服。
结合全书内容,个人认为最接近这句话核心意思的是下面这段解释:
世间本没有一神作为一个客观实体存在。神是指那些参透事物运行规律,利用规律做事情的人,这些人掌握的规律是自然运行的法则,这就是道法自然。而参透并应用利用规律必然可以看到一个行为背后导致的连锁反应,悲欢离合、嬉笑怒骂、见血封喉等。你即便出发点是善意的也可能造成流血牺牲,因此,人还需要“觉悟”。当你看破表象,提升“觉悟”时,你就不会因事物的表象而纠结,会获得“大自在”。通过这种智慧、消除烦恼、获取利益,故名如来。
关于得救之道
前文已说,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真正礼物是关于“得救之道”的讨论。借用世行者的理解:得救的主体是书中所说的弱势文化群体,即等、靠、要,希望通过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群体,按丁元英的逻辑,王庙村之所以这么穷,应该是文化属性的必然产物。
得救之道实施的过程是格律诗事件,也是王庙村扶贫事件。芮小丹通过王明阳事件后,对丁元英说的文化属性似有所悟,但又不得其解,便有了希望丁元英通过王庙村扶贫书写一个神话,为其对文化属性的理解找个落脚点。
丁元英认为可以尝试,但是个错误,因为:第一,神话实质上是强力作用下的杀富济贫,可能会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第二,井底之人,若认知不够,机会摆在面前也抓不住,扒着“井沿”看一眼再掉下去更会让他们患上精神绝症。
“杀富济贫、精神绝症”虽然看起来“招招见血、剑剑封喉”,但市场竞争,只要是合法的也就是社会可以接受和允许存在的,无关道德,这也是那个时代背景的反映,关于时代背景后面会做交代。
个人认为,王庙村村民还不完全属于丁元英所说的弱势文化群体,因为他们有力没地方使,更多的是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想做事但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力,他们并非是等、靠、要。从丁元英去王庙村调研时和召开格律诗预备股东扩大会议时王庙村村民的话里便看了出来。
去王庙村调研时,丁元英问:“地是否够种?”
吴志明说:“现在种地哪还有赚头,这费那费一扣,能落个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真不如出去打工。”
李铁军说:“我出去打了3年工,落住啥了?你也得能找到活儿呀,就算找到了活儿你也得能拿到工钱哪,等好不容易拿到了工钱,路费吃住一除你还能剩几个?打工的太多了,你要找不到活儿还得往里赔呢。”
周国正说:“一膀子力气没地儿使,这是啥事呀。”
而第一次格律诗预备股东扩大会议时,丁元英讲了要干成事的关键点:“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在讲完规则和要求后,
李铁军又说:“干吧!这时候不拼还等啥?”
周国正也说:“就算是拼死了,也比这半死不拉活的强。”
随后散会前,丁元英提到救世主的理:“历史上从来都没有救世主的记录,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王庙村当下这事,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就是王庙村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大家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
于是扶贫事件正式开始。
既然王庙村村民不是被救对象,那么“得救这道”救的是谁?又能救谁?下面对书中人物做简单分析。
冯世杰,见识丁元英的见识之后,动念请丁元英为王庙村扶贫,虽然因乐圣起诉事件退股,但他为了王庙村已经搭建起的生产模式,将其股份转为王庙村专业户对他的负债,其心本善。
叶晓明,精明但缺少见识,因乐圣起诉事件退股,属扒着井沿看了一眼的人,但他愿赌服输。
刘冰,他搭着王庙村扶贫想为自己奔个前途,扒着井沿看了一眼,但放不下令人仰视与羡慕的生活而借口留下打工,在拿到丁元英给他的可推翻法院判决的“关键证据”后,因贪心而弄巧成拙,成了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前途无望而选择自杀。他是弱势文化的典型代表。
林雨峰,乐圣集团创始人,提出“只有矛没有盾”的口号,因乐圣败诉,面对失去对乐圣的掌控以及即将到来的各种麻烦,选择自杀。他是事业上的强者,但是生活中的弱者。
肖亚文,精明能干,见识过人,知进退,重情谊,做事深思熟虑,善于把握机会。她是职场与生活中的强者。
欧阳雪,独立勤劳,重情重义,敢于承担风险,有自知之明,懂得取舍。她是事业和生活中的强者。
芮小丹,天资聪慧,个性独立,有自己人生规划,活得通透明白,拿得起、放得下。她是连丁元英都自叹不如的人,是本书塑造的完美女人。
我想,作者提出“得救之道”更多的是想强调,因格律诗事件引起的“论道”,书中论的是弱势文化群体的得救之道,而现实中结合历史背景论的是在中国刚加入WTO的现实时代背景下中国人应当秉持什么样的心态和原则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当然,现实中也有很多符合书中弱势文化特征的群体,但世上本无救世主,能否被救或自救,因人而异。
关于本书的出版背景
正如后书时代创始人杜秀敏老师所说,要全面了解一个作品,除了文字本身以外,还要了解作者本人、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本书是豆豆的《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三部曲的第二本,读过她书的人绝大部分都认可思想性高、可读性强,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教育性,是真正觉悟人、荡涤人灵魂的书籍。
下面的分析内容主要来自于“文化战略研究”在知乎上发布的:豆豆写《遥远的救世主》三部曲是在下一盘文化大棋吗?
《背叛》出版于2000年5月,《遥远的救世主》出版于2005年5月1日,《天幕红尘》出版于2013年5月1日。这三部书的出版日期都是定在劳动节这一天(《背叛》查不到具体哪一天,只能查到是5月初,由后面两部书的出版日期推测作者也是想5月1日出版),我们基本可以推测是作者是有意如此。
(1)《背叛》是1995年开始写的,当时我们的社会处于市场经济摸索、确立的阶段。其主题反映的是践踏规则的商业狼道精神。
(2)《遥远的救世主》出版于2005年,应该写于出版前的1-2年。此时,中国已经加入WTO,市场经济模式已经牢牢确立起来,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则深入人心。这本书其实是一种文化上对经济社会的启蒙,是文化属性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塑造社会、如何塑造个人的展示台。
(3)《天幕红尘》出版于2013年。作者曾说过,她对此书的主题很早就进行过思考,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写出来也没办法出版。
最后以读本书后作的《觉》收尾:
红尘争渡,所求功名利䘵;
有道有术,成败休言天助。
净地修行,皆为明心开悟;
无是无非,证到方能度苦。
栏内是净,栏外是土;
千金易得,真经难逐。
柴米油盐酱醋,人生本是苦渡;
贪嗔痴慢疑毒,世间本无救主。
不过世俗凡夫,偶坐前堂论书;
凭栏而观此处,见得高人无数。
感慨下:鸟困笼中,迫关羽难张飞;人陷尘世,须八戒求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