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2-12 10:30:2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提起大中华的文化威力,小伙伴们自豪感满满,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太牛了,上下五千年,无论谁来,都要被咱同化,不管五胡,还是蒙古人,或者满族,到最后,都变成了咱大中华的一份子,拜倒在孔庙的石榴裙下。
放眼全球,独此一份,想不骄傲都难。
那么问题来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到底是啥?为啥有这么大的威力?让这些光着肚皮跳草裙舞的文盲大汉们心服口服?
如果说是文化的魅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草原上的兄弟们连字都不认识,谈什么文化,不是扯犊子吗?
聊儒家文化前,先聊下西方,方便大家对比理解。
西方文化的精髓是平等和自由,至于民主,则是布尔什维克的专利,当年苏联高举民主的旗帜,和西方世界的自由对垒,苏联倒下后,美国将民主的旗帜接过去,从此高举“民主、自由”两面旗帜,成为世界的灯塔国。
有平等才能谈自由,如果地位不平等,那就只有命令和统治,谈不上自由,那么问题又来了,平等的说法来自哪里?
大概是这样的,当年耶稣在罗马帝国到处溜达,悲天悯人,看到奴隶们悲惨的生活,想要拯救他们,于是想到了传教。
传教是一项事业,既然是事业就要营销,一个好的营销,必须要有一个响亮的直击人心的口号,对于成天和野兽搏斗的罗马奴隶们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平等了,他们想和罗马公民一样,成为一个有着正常生活的人,而不是猪狗。
只要登高一呼,喊出平等的口号,奴隶们肯定蜂拥而至,何愁基督教的大业不成?
但问题又来了,奴隶们凭什么相信你?
如果耶稣把真实的身份抖搂出来,说我爹是一个木匠,我妈是一个农村妇女,我只是一个小瘪三,谁会相信他说的话?
必须要出身高贵,才能有号召力。
就跟当年武昌起义似的,士兵们赶跑了总督,却找不到人充当带头大哥,为啥?举行武昌起义的是一群小兵,都不是名人,就是有人跳出来当了大哥,也没号召力,无名小卒而已,谁愿意听你说话?
不得已,把黎元洪揪了出来,这哥们有点名气,在士兵们枪口逼迫下,从朝廷命官摇身一变成为叛贼头子。
耶稣必须要找个有名气的爹,才能服众,他的脑洞比一般人大的多,找的爹是上帝。
相通这点,耶稣激动的浑身颤抖,他对别人说他是上帝的儿子,理由是他的母亲玛丽亚生他的时候,依然是一个处女,只是做了个春梦,主角是上帝,就生了他。
作为上帝的梦中女人,农村妇女玛丽亚成了圣母。
果然,这个口号喊出来后,奴隶们纷纷加入,基督教跟吹气球似的,规模不断扩大,后来成为罗马的国教,统治西方世界几千年,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基督教的发展史,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还是转回来,耶稣为啥要说自己妈是处女?背后的深意是什么?
耶稣为了基督教大业,客户的定位非常清晰,那就是罗马帝国的奴隶,前面聊过,奴隶们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内心最渴望的就是平等,耶稣洞察到了这个市场需求,就必须精准的提出“平等”营销口号。
耶稣必须向营销的对象证明,他是无私的,只有无私,才能做到平等。
怎么样无私呢?六根清净,六亲不认,才会得到大伙认可。
爹是万能的上帝,妈是处女,这个理由实在绝了,罗马帝国的奴隶们纷纷点赞,表示I服了YOU,表示愿意誓死跟随,基督教的理论至此形成。
在基督教理论中,奠定在公平的基础上,不徇私,自然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这就是美国独立宣言里的精髓“全人类生来都平等”,并不是杰克逊发明的,而是早就有的宗教理论精髓。
这就是西方“自由、平等”旗帜的来源。
而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是“小农社会”。
什么叫“小农社会”?
“小农社会”是一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男耕女织“,男的保障家人肚皮吃饱,女的保障全家有衣服穿,分工明确,琴瑟和鸣,自家人通过劳动,就可以满足几乎所有生活需求,不需要寻求外部的帮助。
“小农社会”到了极致,就是老子所追求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粮食自己种,豆腐自己打,衣服自己织,啥都可以自己干,压根就不需要和外部打交道,来往个啥?
这种社会非常稳定,稳定到可怕,稳定意味着不会有进步,现在到偏远点的农村,看农民耕地,耕地的犁,和两千多年前几乎一模一样。
在这种几乎停滞的社会里,经验比创新更重要,所以尊老是必然的。
为啥?年纪越大的人,经历的事情越多嘛,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是这个意思,老人家啥没见过?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举了个例子,当时正值抗战,费孝通一家人住在昆明,条件异常艰苦,下面是一个猪圈,上面才是他们一家人的住所,对了,住在臭烘烘的猪圈上面。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刚出生的孩子整天哭闹,找不到原因,也找不到大夫,让他不知所措。
看堂堂大教授如此张皇,房东老太太淡定一笑,说这个事“SO EASY”,一看就知道这孩子生了假牙,只要吃奶就痛,治疗方法非常简单,只要用腌菜和蓝青布擦孩子的口腔,很快就好。
按照老太太的方法处理后,果然,仅仅两天,孩子就不再哭闹,明显是好了。
费大教授自然对乡下的房东老太太千恩万谢。
后来才知道,孩子这种情况,是感染了一种寄生菌所致。
老太太知道孩子到底感染了啥细菌吗?不知道,老太太知道腌菜和蓝青布的具体作用吗?不知道,但这种治疗方法是长辈传给她的,很多孩子都是这样治好的,非常有效。
一件事情,如果不清楚行为和结果的关系,费孝通称之为“仪式”,对的,就是宗教仪式中的“仪式”。
“仪式”不需要解释,照办就行,绝对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
巫师们治病就是这样的,先跳一段令人难以理解的舞蹈,再往病人嘴里灌入早就炮制好的“符水”,里面有药也有烧的纸灰,至于能不能治好,巫师是没有把握的,全凭天意,治好了嘛功德无量,没治好,那就说明病人罪孽深重,早就该死了,终于被老天爷收走了。
为啥中医遭到很多人攻击,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主流被西医们把握了,没有钱去做研究,说不清楚为神马,药起到的是什么作用?
然后就用五行云里雾罩的解释一通,很容易让人有一种天地无极的感觉。
在小农社会里,不管什么事情,只管按照老人的吩咐,做就是了,无问西东。
在这种社会生活,几乎不需要识字,中国古代的文字,都是达官贵人用的,和农民无关,大家也就看到了,流传下来的各种史料,不是才子佳人就是帝王将相,不是心机学就是厚黑学。
中国古代除了农民,还有商人和豪侠,荆轲就是豪侠,这些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成为统治阶级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为啥?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地方,不读书不和外界交流,不清楚社会的底层逻辑,官府让干啥就干啥,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反抗。
但商人和豪侠不一样,他们懂的实在太多了,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有造反的潜质,也有造反的能力。
所以朝廷“重农抑商杀豪侠”。
杀豪侠,可以消灭社会不安定因素,重农,首先是因为农民又chun又好管理,其次是因为王公贵族也长着嘴巴要吃饭嘛。
抑商,就有点意思了,朝廷并不讨厌商业,讨厌的只是商人而已,朝廷对商业的盈利能力实在太清楚不过了,这么肥的差事,怎么能落在商人手里呢?必须自己掌握,有不明白的小伙伴,了解下古代的“盐铁”专营。
但还是不够,万一农民们吃饱了没事找事怎么办?
这里要借用陈近南教育韦小宝的话了:外面那些人都很蠢,要给他们一个口号,让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儒家跳出来,表示这个咱擅长。
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的是私人效忠,所有的关系都附属在私人关系网上,哪怕是道德,也是如此,大家都痛恨汉奸,看到汉奸必定痛骂,如果汉奸是自己的亲人,那就要辩解,什么忍辱负重、身在曹营心在汉之类的,反正亲人只能是好人,不能是坏人。
在儒家社会里,道德是没有标准的,看人下菜,批判之前,先看被批判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关系近就不下手或者下手亲,关系远就狠命下手。
在这样的文化里,没有“公”的概念,大家耳熟能详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说的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行了,不要多管闲事。
哪怕亲子关系也是如此,“养儿防老”,都说父母对儿女是最无私的,那“养儿防老”是怎么回事?还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嘛,养育后代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养老。
以私心教育子女,理由还冠冕堂皇,“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效果一言难尽,胡鑫宇这种悲剧实在太多,网上经常有啥都不懂的人瞎比比,说现在孩子怎么这么玻璃心?
说这种话的人,实在太无知了,建议先认真看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再找两本心理学的书看看。
随便举个例子,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创新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自己也可以沾光,但教育的时候,又以“听话”作为好孩子的标准,“听话”就是专门扼杀创新力的行为。。。。简直让人无语。
儒家最推崇“礼治”,这里的“礼”,并不是礼貌的礼,和大家想象中的彬彬有礼不是一码事,比如夫妻关系中,妻子要守“妇道”,这里的妇道就是礼,如果不守妇道,那么就可以浸猪笼,这里的浸猪笼就是不守礼的后果。
儒家的“礼”,就是照做的意思。
所谓的“礼治”,就是对社会规矩的自觉遵守,在“礼治”社会里,所有人对规矩从小就熟悉,不问理由就觉得是好的,比如三从四德,比如孝顺,比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等,通过教化,将这些规矩深深刻入每个人的内心,所以“礼教”强调修身,注重克己,将外在的规矩化为内在的习惯。
为了惩罚礼教里的败类,比如女人偷人,小伙子殴打老头等等,礼教提出了连坐制,比如“子不教父之过”,就是标准的连坐制,这里的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教化,就是教孩子必须遵守那些规矩,至于那些规矩有没有道理,这个就从来不会考虑,而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全部都是对的。
儒家所推崇的孝道,其实是安定社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就是承认和听从的意思,如果社会没什么变化,长辈们活的时间长,生活经验足够丰富,听他们的话,自然可以少走弯路;
如果社会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尤其是中国改开几十年,从城市到农村,发生的变化天翻地覆,长辈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经验,已经变得毫无用处,但缺乏学习能力的老古板们,依然想用几千年前传下来的经验教育后辈,双方自然冲突频发,老家伙们骂下一代垮掉了,下一辈如果憋屈的太厉害,心理问题自然多的出奇。
孙末楠在他的名著Folkways开章明义就说: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这也是正确的,那是因为乡土社会是个传统社会,传统就是经验的累积,能累积就是说经得起自然选择的,各种“错误”——不合于生存条件的行为——被淘汰之后留下的那一套生活方式。
不论行为者对于这套方式怎样说法,它们必然是有助于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