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读书笔记
用了1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不夸张地说,相当于我用了15个小时,彻底重塑了我的世界观。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几近颠覆的震撼。书中有太多观点直接将我之前看世界的角度打碎重组,世界在我的眼里,完全改天换地。
来到这世界的时间尚短,见识的事情尚少,这本书就像一条捷径,将世界的面貌一点一点在我眼前掀开。想就一些印象格外深刻的观点,写下我自己的理解。
1.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能够传达关于人或狮子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所以,宗教、国家、公司等等概念,其实都只存在人类自己发明并互相讲述的故事里。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我们信任的国家机器,我们供职的各大公司,本质上其实并不是存在的实体。它们实际上是作为人类自己虚构出来的故事,充当着人类进步发展的证据。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国家看社会看公司,就会少了很多对权威的盲目崇拜。这些原先在我眼中高大威严的概念,现在都变成了一个个为了人类发展而诞生的“契约”。这样的契约,并不具备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特质,它们都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根据人类自身的需求而逐渐演化出来的。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类服务。所以作为一个身处其中的人类,只需遵循对应的规则,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可。面对眼前的世界,不需要惶恐不安,不需要战战兢兢。
2.请记得其实直到现代胚胎学研究发展之后,我们才有了确实的证据,证明孩子只可能有一个父亲。……我们看到现代婚姻常有不孕的困扰,离婚率居高不下,不论大人小孩都常有各种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因为现代社会逼迫所有人类采用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但这其实与我们的生物本能背道而驰。
虽然这只是众多理论中的一种,但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人类的发展已经长达几百万年。现代的这一时段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在这几百万年间,人类都没有遵循过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度。可以说,一夫一妻制其实是近现代科技发展后,人类为自身量身定做的一套“约束”。当然,在道德伦理层面,一夫一妻制是维稳的必然趋势。不是说一夫一妻制不好,而是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作为制度本身,我们无需将其奉为圭臬,更无需讨论其优劣,只需按照社会的走向,遵循它,维护它。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也顺其自然。
3.有些环保人士声称我们的祖先总是和自然和谐相处,但可别真的这么相信。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智人就是造成最多动植物绝种的元凶。人类可以说坐上了生物学有史以来最致命物种的宝座。
环保是正确的,是对人类自身有益的。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进一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但是,宣传环保的说辞还是要严谨。总是会听到环保人士说以前的人类多么尊重自然,与各物种多么互不干扰。但拿澳大利亚来讲,澳大利亚大量的大型有袋动物都是因为智人的登陆而迅速灭绝。而在灭绝这些大型动物的时候,人类还没有像如今这般强大的武器。所以人类对动物的赶尽杀绝,其实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成为了人类的固定剧目。宣传环保,不应该说祖先如何,而是应该从人类自身利益出发。环保本身是有利于人类的,进一步宣传环保带来的益处才能进一步提高人类环保的意识。毕竟和别的物种抢占生存空间,是刻在生物基因中的行为。人类作为一种生物,要想克服这样的本能,就必须看到大于本能的利益。
4.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早。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谁该负责?这背后的主谋……就是那极少数的植物物种……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原先靠采集打猎为生的智人,饮食种类丰富,摄入营养全面,生活似乎无忧无虑。而农业革命之后,农民们必须严格遵守季节变化,费心费力地维护那一亩三分地。而悲哀的是,一旦遇到某种天灾,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而因为农民要维护自己的田地,彼此之间免不了会有一些矛盾冲突。所以农业革命,看起来是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虽然如此,农业革命本身的出现并不是毫无价值,相反,农业革命本身是具有其重大意义的。正因农民开始聚集安定地生活,彼此需要维护或者争斗,社会结构就开始逐渐显现。城市、王国、国家等概念逐步发展成形。虽然这些庞大的政治结构的建立花费了数千年,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农业革命的出现。
5.但不幸的是,复杂的人类社会似乎就是需要这些由想象构建出来的阶级制度和歧视。当然,各种阶级制度的道德意义不一,某些社会的歧视也比其他社会更为严重或极端,但至少就目前学者研究,还没有任何一个大型人类社会能真正免除歧视的情形。
我们讨厌阶级区分,讨厌阶级固化,对我们无法触碰到的阶级心生怨怼却又满怀憧憬。但悲哀的是,人类确实是需要依靠阶级分化这样的秩序,来维持长久的稳定。或者说,只要人类生存一日,阶级分化就会存在一日。想要打破阶级分化这一想法,是看上去美好实际上不切实际的。阶级分化并没有我们常看到的那么狭隘。除了贫富阶级,资产无产阶级,种姓阶级,还有能力阶级,智商阶级等等等等。阶级分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避无可避。看清了这样的事实,对阶级分化的接受就能更加坦然。这样的坦然,不是说做一条咸鱼不求上进,而是看破阶级分化的本质,让自己在阶级分化的变动之中不被随波逐流。
6.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
智人从出现到掀起认知革命,诞生语言,用了13万年;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驯化动植物后开始形成聚落,用了5~6万年;从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并获得前所未有的能力,用了1万多年;从科学革命到工业革命,诞生蒸汽机,用了300年;而从工业革命到现如今的信息化革命,只用了不到200年。为什么人类在几百万年间都没有完成对世界的探索,对科技的发展?为什么人类在科学革命后的短短几百年就完成了核武器的研制、宇宙飞船的发明、月球的登录、互联网的全覆盖?这样巨大的时间的对比,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之中。人类从出现到逐步建立帝国到维持帝国几千年的发展,所遵从的知识体系都是“假设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是已知的”,所以一切的学习都是基于已知的知识在来回重复。而现代科学,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并承认了自己的无知,顺着自己的无知开启了无穷无尽的探索。正是因为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现代科学带领着人类展开了科技的翅膀,迅速腾飞。现如今,我们的思想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时时秉持着自己无知的原则,谦逊又求知若渴地探寻更多的奥秘。作为个人也是一样,要时刻警示自己,切不可傲慢自大,自以为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智慧。
7.奴隶贸易背后的黑手并不是国家或政府。这项产业完全出于经济,是自由市场依据供需法则所组织及提供资金。
学习历史的时候,读到奴隶贸易的时代,惊诧与害怕之余,充满了不解:为什么一定要贩卖奴隶?为什么贩卖奴隶的生意可以成功?读过这本书,我的这些疑惑都得到了解答。这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美中不足之处。人类有追求利润和经济成长的渴望,就会决定盲目扫除一切可能的阻挠。而自由市场无法保证利润的公平分配,谁更不择手段,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般对利润的疯狂追逐下,人类不再接受道德伦理的约束,用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冷漠和贪婪一手促成了奴隶贸易的诞生。奴隶们在甘蔗园、在棉花田、在烟草地中流尽了血和泪,而远在欧洲的庄园主们只会看到账本上的数字。这种物理位置带来的距离,进一步加深了奴隶主们的冷漠。他们不会想到奴隶的权益,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明白了这些道理,就更看到了自由市场本身拥有多么可怕的力量。
8.人文主义对“人性”的定义,大致上分成三种对立的教派,今天最重要的人文主义学派就是自由人文主义,它认为人性就在于每个个人的自我特质,因此个人自由也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另一个重要教派就是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者认为所谓“人性”是个集体而非个人的概念……社会人文主义追求的,则是让所有人都能平等。
盛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人文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质,拥有至高无上的自由;盛行于我国的社会人文主义强调人类是整体,在整体中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研究是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人文主义的科学性。在此次疫情期间,我国的社会人文主义与西方的自由人文主义第一次被摆在台面上进行直接比较。直接结果是社会人文主义完胜自由人文主义。我国在社会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将每一个病患一视同仁,无差别救治,同时强调整体性,强制个体居家隔离,暂停社会运转,共同抗击疫情,最终迎来抗疫胜利的曙光。西方在自由人文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民众强烈要求个人自由,无视相关政府的警告,结果导致确诊数飞速上涨,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量民众死亡,直到现在(4月12日)都未看到拐点的到来。在如此重大灾难面前,才能看出何种制度何种思想更有利于人类的自我保护。但抛开灾难再看,不同的主义不同的制度,都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不能因为一次灾难展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就去否定某个主义否定某种思想,更不能因为一次成功就去神化某个主义或无限追捧某种思想。最合理的做法,是详细对比不同主义,弃自身之糟粕,汲对方之精华。灾难面前,社会人文主义更有助于人类抵抗灾难、保护自身;和平稳定的日常,自由人文主义对个人特质的强调更有助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创意,在各行各业取得更突出的成果。所以最好的做法还是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当然这是一件做起来困难重重耗时极长的事情,但只要有这个趋势就是好的。希望我们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社会人文主义人人平等的优越制度下,可以更好地保护每个个体的特质。
9.快乐如何计算?要评估全球幸福程度的时候,只看上层阶级、只看欧洲人、只看男性,都是巨大的错误。而且,或许只看人类也同样有失公允。
我们发展到现在,人类有变得更幸福吗?全世界的物种都有变得更幸福吗?人类的快乐有变得更多吗?全世界的物种都有变得更愉悦吗?好像也没有。如此思考过后,就容易陷入迷茫,就开始不知道人类这样发展下去意义何在。虽然这个课题很大很空,而且似乎也并不适合单个的人类去思考,但是人活着就总想追寻人生的意义。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不再去“追求感受”。不再想着要拥有更多快乐,不再想着要维护持久的幸福,视一切为自然。这和我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一直认为人生下来,活着,就是来体验的,不必要让自己陷入各种琐事、各种情绪的枷锁。一切都是自然,一切都是经历,再坦然一些,再淡然一些,做一个生活的观察者、体验者,来这世上走一遭,待魂归大地的时候,可以说“人生原来是这样的啊”就足够了。
感谢这本书,也庆幸自己早早读过了这本书。世界看似复杂,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才能更好地与世界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