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暮色将尽》读后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4-18 08:31:5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暮色将尽》读后感

作者阿西尔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一个富足的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父亲从小教育她必须学会靠自己谋生。她一生未婚,76岁才退休。这部传记写于她89岁时。

书中,她回忆了自己看似“特立独行”的大半生,坦率地提起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避而不谈的话题:开放式关系,衰老带来的性欲消退,以及每日都更迫近的死亡阴影……

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本关于“凋零”的书,但我读到的却是满满的“生命力”和对人生豁达的态度。

作者阿西尔已于2019年去世,终年101岁,承袭了家族的长寿基因。

既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吃,还不如趁早忘记。

任何超过八十九岁的人回头看自己的一生,都会看到星星点点的后悔。毕竟,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懒惰,被人忽略的地方,曾有的疏忽之处……一个人出于无数原因,可能连自己的理想也未必能实现,更别说别人或更出色的人为他设置的目标了。这些事情一定会、绝对会在你生命里堆积出大量的遗憾,不过在我此刻目力可见的范围内,它们却已经消失了。

后悔?我对自己说,后悔什么呢?我不觉得挖掘过去的内疚对老年人有什么意义,历史已经无法改变了。

既然世上没有后悔药吃,还不如趁早忘记。

天天看着不好的一面是相当无聊的事。

我活到了这样一个阶段,现在只关心如何度过当下。

别浪费时间生闷气了!

仅仅因为自己正在逐渐变糟,我们就倾向于确信一切都变得不好,越来越不能做喜欢的事情,听的越来越少,看的越来越少,吃的越来越少,受伤越来越多,朋友逐一死去,明白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也许这不足为奇,我们确实很容易滑入生活的悲观主义,但这种状态实在很无聊,而且让沉闷的最后时日更加沉闷。

但反过来想,如果我们能突破自己感知的局限,知道有些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对他们来说前面的路很长,充满了谁知道会怎样的未来,这就是一个提醒。

和年轻人在一起的好处,不仅在于他们能激发感情,你能观察他们生活的趣味所在,而且,只要他们在你身边,就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足以抵消老年生活中令人不快的因素。

自己并不是朝着虚无延伸的黑色细线末端的小点,而是生命这条宽阔多彩河流的一部分。这条河流,充满了开端、成熟、腐朽和新生,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死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同孩子们的青春一样,所以在还能够体会这一切之时,别浪费时间生闷气了!

“我不怕死。”妈妈过去总这样说,还以平静的口气讨论身后事,以此表示她确实比大部分人不怕死——我觉得我也是这样的人。但她往往会接着再说一句话,说得太多,都成陈词滥调了:“我只是怕死亡的过程。”当死亡近在眼前,这话变得令人毛骨悚然地真切。我的母亲并不害怕自己死掉,但当她因心绞痛而无法呼吸时,她真的很害怕。我也不怕她死掉,可我非常害怕她走向死亡的这个过程。

我的感觉?就像一对连体双胞胎,

一个期望她永远不死;

另一个却害怕生命的复苏,

害怕持续可怕的痛苦,不断预见

她每天增长的无助,以及我的罪恶感,

只因我无法放弃自己的生命与之相伴。

正为自己的矛盾想法感觉惭愧之时,它却未能持续,因为我的脑袋上面,一个仲裁者正在说话:

“闭嘴吧!你们谁也不会赢,

请准备好应付即将来临的一切。

工作是人类最棒的发明……它让你感到快乐,因为你在做事情。

虽然我有时会为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有限而感到羞愧,但我认为,个人生活比工作更重要。

                                          ——阿西尔

上午三个小时的会,脑子直接死机出于待重启状态。午休的时候打了一组泰拳,又跳了一组T25,整个人又瞬间恢复了元气。

想起一位长期锻炼的力量型朋友说,运动并不会消耗你的能量让你觉得疲惫,而是在给予你更多能量,让你能够保持精力。

最近一个“刑期”,工作不间断,两天内要出一个讲话稿,讲话稿还没写完一天内要把实施方案拿出来,白天是紧急的会议通知、布场、联调,晚上才能够安静下来写稿。越夜脑子越发清醒,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白天还能精力满满,果然,我还是个年轻人!

在打磨一篇稿子的时候总要逼自己去学去看去了解一些东西,每次完成一篇稿总感觉自己的脑容量又扩充了。

“小蔡又有长进了!”交完作业默默为自己鼓掌。

总要在忙碌的工作中为自己找到成就感,才有动力继续干下去呐!

不内卷、不内耗,我要准点下班。


思路打不开的时候就先停一停,不要对着一个死结做无用功,没准下班路上能够让你灵光闪现。实在不行就回家微醺一下~

要为工作和生活找新鲜感,换换环境换换脑。

“今天天气真好,用来加班真浪费。”

所以出门找了个安静的书屋接着码字。窝在书堆里真有安全感,心也静下来了。


>> “我对男人没有期待。唯有独处时,我才真正感到完整。”

>> “现在也没这么多占有欲。我并没有刻意训练自己成为这样,我只是不是那种人,这只是运气,而非美德,但对此我很感激,因为实在看过太多因嫉妒而引发的惨剧了。”

>> “想成为某人的唯一”这种高于一切的想法是神经质的、不健康的,会引发很多疾病。

>> 婚姻困难重重,缺乏热情,我宁愿期望不一样的生活。

——阿西尔

单身久了,真的会上瘾。有期待就会有失落,不想自己的情绪被人牵引。工作已经耗费掉我们大部分精力了,我们没法奢求别人再分配精力来纾解我们的情绪,而我也不能保证我能够持续为对方提供高的情绪价值。

有时候工作会让我烦躁,不自觉会想发脾气,控制不住吐槽,这种情绪又会传导给其他人,最后就是,“听取唉声一片”。

下班路上开始懊恼自己,“为这点事也太没必要了吧。”

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有负面情绪输出影响别人。如果控制不了,就先闭嘴吧。

我非常认同《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书里写的一句话——“爱上一个人就是爱上一种生活。”


>>喜欢一个人,跟他在一起,你要看他到底在干什么,他在建设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两个人在一起,是互相增加能量、互相增值的,是两个人一起去建设一种生活,两个人都是生活的建设者。

>>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就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减负,爱情本身就变成了一个方舟。往往正是这种急迫性容易使人选错人,把一个人放大。可能这个人本来跟你不合适,但正好跟你的需求、你的孤独、你的焦虑等等产生联系,恋爱和婚姻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今天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

>>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他首先自己要活得很幸福,他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也能够过得很丰富、很饱满,然后才会看到另外一个相似的人,才能在这个过程里面彼此理解、彼此鼓舞,而不是说一个人特别地匮乏、特别地急迫,认定别人是自己的救星。

——梁永安

我们的父母辈们尽管有时候表现得思想很开放、很开明,但是潜意识还是认为,“女孩子过了这个年纪就没得挑了。”不停游说“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人生轨迹作为子女成长的方向标。他们习惯以自我认知的定式去判断、衡量别人活得好不好、对不对,“没有对象”“没有结婚”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失败者。

>> 对于我从此失去了证明自己能做个好母亲的机会,不管怎么努力,我还是不太介意。现在,我老了,和从前相比,我对婴儿和小孩儿的兴趣多了很多,实际上我还蛮喜欢他们,因为最近家里来了个孩子,我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我不必为孩子做什么,只需要怀着兴趣和羡慕观察他,这让我觉得非常开心。但如果再次问自己:“你对自己没孩子,没有孙辈真的不觉得遗憾吗?”答案依然是:“是的,不遗憾。”正因为我没有,也做不到承担和这些孩子们近距离相处的麻烦,我才能不受约束地去理解他们的爱和希望。

>> 现在我年事已高,尽管膝下无女,也没有孙辈承欢,但我周围确实有填补类似角色的人。

——阿西尔

今天,我们过得独立而别样,没有一点儿原罪,现在的社会讲求差异化,不再是以前统一化的社会。

结婚不是人生的必答题,它更像是试卷最后的一道附加题,答对了加分,不答不扣分。

一切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