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始于极简》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3-07 08:59:5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始于极简》读书笔记


一周的碎片时间,陆陆续续看完了《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我看了下,总计时间也就是6小时8分,这里面还包括了重复阅读的时间。所以说,读一本书的时间并不需要多长。当然了,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上野千鹤子,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女性。我的好朋友受过她很大的启发,一直推荐我读一读,我知道应该去读,但“女性主义”这几个字总是让我望而却步。从内心来讲,作为一个希望投身专业的人,我希望自己没有性别意识,或者说,克服性别意识,这样才能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去工作——必须像男人一样思考,才能至少不至于显得不如他们专业。

但我还是去读了上野千鹤子。因为最近内心有一些性别困惑。心灵类读物有用,但总觉得思考的不透彻,不能完全解惑,说到底,对我来说,还是学术性的分析和语言,能够让我更明白。果然,这本书很大地启发到了我。

这是一部对话集。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写作者铃木凉美的内心剖白,以及上野千鹤子的分析和对话。上野说了很多话,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比如,她分析了携带精英意识的女性,对其它女性展示出来傲慢的原因。铃木凉美困惑于她的母亲,明明是一个很精英的女性,为什么还是很爱打扮,爱展示自己的美貌,在意她周围异性对她容貌的倾慕。她以为是因为她的母亲,即使事业很好,却还是没有摆脱女性对异性认同的需要,她觉得母亲这样挺可悲的。但上野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她说,也许你误解了母亲,她只是一种女性精英对其它女性的傲慢,她是为了告诉她们——即使我和你们一样,有可以用容貌和女性特质换取生存的优越条件,但我根本不需要用到它,不像你们;本质上,这是一种“厌女”。上野的这个分析,深深触动了我。我也有这样的傲慢,真没想到,我在骨子里,也是一种“厌女”。我瞧不起同类?这与我的初衷真的相反,大概这是我的潜意识。大概这是我的一种懦弱,因自己不够强大,产生的内心反应。(这个需要以后再深度分析一下。)

上野和铃木还分析了很多。分析了女性,分析了性,分析了男性。上野也许是真正没有男女性别意识的。读来读去,我对“女性主义”有了改观。过去我觉得这个词,有点贬低的意味,总觉得女性过于分析自己,有点自怜的意味,而自怜可能代表弱小。我完全接受不了把自己分类为弱小。可是读完了全篇,我觉得“女性主义”大概就是一种学术词汇,里面讨论的是身而为人的一些基本关系、基本思考和基本行为模式。并且,我也不再觉得“弱小”这个词有贬低的意味了。“把易碎品当作易碎品对待。”这是上野的一个金句。其实我想,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是易碎品。承认自己是易碎品,把自己当作易碎品来慎重对待,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有多少人,无论男女,都是因为“不愿意自己是弱的”“希望自己强大,以至于无所不能”,滋生出渴望全能的虚荣心,做许多的昏头事,忽略自己内心实际上的质疑、不舒服、被强迫感、被伤害感,甚至破碎感。易碎品就是易碎品。没错。每个人都是。每个人都得要摆脱幻想,摆脱社会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虚幻的标准,正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呵护自己。这是一种看见——看见自己。看不见最真实的自己,就会变得对“伤害”越来越麻木,从而沉沦世间,甚至最终加入“加害者”的行列。

书中还提到很多我们过去所不曾细想过的(残酷)现实。比如“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要双手奉上自己的性,就能得到爱的承诺,也不是说只要置身于爱,就不会为性迷失。”“在缺乏强硬价值标准的大环境下,面对广泛选项(注:例如,是当社长还是社长夫人,是最经典的一个选项困惑)的女学生该有多么手足无措。。在旧价值观余音缭绕的状态下,哪怕在最先进的学府深造过,也可能对自己的选择感到焦虑。”

比如,她还从社会学角度讨论了“结构和主体”的概念。分析了哪些问题是结构性(制度型)问题产生的,主体(主观能动性)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她认为,应承认并客观正视结构性缺陷,主体不必逞能。回到本书讨论的一个主题“女性生存”来讲,每个女性都要正视目前社会上的结构性缺陷(男权社会、普遍的“厌女”等),不必为了对抗而对抗,尽力生存下去也是胜利,值得称赞。

当然,除了接纳,书中也提供了一些策略。比如“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女性定能改写女人的生存策略。”“人都是天生的利己主义者,最看重自己,无关性别。”“再扯远一点,其实活着就是孤独地面对自身的利己主义。只有建立起彼此自我对等的纠葛,男女之间才能有正经的恋爱。”

最后,上野还非常感性地进行了一点升华,向铃木说了两句非常安慰的话:“世人没有心思记住他人过往的每一个细节。”“‘你现在是谁’比‘你过去是谁’重要得多。”

虽然是安慰的话,充满了支持和真诚和爱,但这两句话,也是最理性最客观的话。

男女都适用,“好人”“坏人”都适用。是我们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