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件事情,我觉得蛮黑色幽默的,我的一个同事也非常同意。我儿子的小学经常让家长学这个学那个,今天学根本大法,明天又注册可见光谱里面波长最长、频率最低的光的领带的讲解员,然后在群里打卡,说是“学习已完成”。有一天,他们学校还让家长学一个禁烟和禁毒的什么东西,然后也让家长在群里打卡,表示该学生(其实是学生家长)已完成“禁烟禁毒”的学习任务。
问题是,按照我的同事的原话,放学路上,学校周围,其实有无数个老头在抽着燃烧的尼古丁,享受着咳嗽的快感。
这事情太搞笑了,一方面让家长学习禁烟禁毒、保护生命,一方面家长自己或是家长的家长又在学校周围反禁烟、摧残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一方面反自杀,一方面又在慢性自杀,高兴的估计只有卖寿衣的和开运尸车的那批人了。
于是,我和儿子在上学路上,都会不由自主地数着一路上究竟有多少个老头在抽燃烧的尼古丁,在自由自在地killing himself slowly。
又于是,我和儿子又自然而然地用中文和英文编制了以下几句不押韵的童谣——
一个老头在自杀,吞云吐雾很自在;
两个老头在自杀,呼风唤雨很逍遥;
三个老头在自杀,飞沙走石很快乐;
……
十个老头均自杀,无人生还均归天。
One old man is killing himself by smoking. What a free thing!
Two old men are killing themselves by smoking. What a foggy day!
Three old men are killing themselves by smoking. What a happy talk!
......
All the ten old men are killing themselves by smoking. And then there are none!
英语版的最后一句是And then there are none,源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不朽名著《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中文译名《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是我唯一一部还记得里面内容的阿婆的书,因此没有必要再去二刷中文版了。
它开创了推理小说的许多先河,如:暴风雪山庄模式、群死群伤模式、童谣杀人模式以及无侦探模式。
上上个月,上海南汇海滩那边有个小女孩走丢,最后证实溺水身亡,在BBC《无人生还》的电视剧里也找得到对应的镜头(监护人一个疏忽,导致儿童溺水)。
BBC这部剧,巨星云集(有个老头就是演《权力的游戏》里的泰温·兰尼斯特的),而且没有魔改原著,这点比日剧《无人生还》好。日剧版本有点画蛇添足,最后还炮制了一个原著里并没有的侦探角色。
后世的作家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日本的,甚至是金庸,都借鉴过《无人生还》的桥段,向克里斯蒂致敬。
劳伦斯·布洛克,至今笔耕不辍的硬汉派推理大师,他就曾在其中一部“马修·史卡德”系列里写过看似无差别杀人的连续杀人事件。只能说看似,其实后来侦探还是找出动机了。
日本的就更多了,夏树静子的《有人不见了》和西村京太郎的《双曲线的杀人》,均致敬了群死群伤模式。而至于暴风雪山庄则更是不胜枚举,每一个日本作家都写过。
金庸则在《笑傲江湖》的开头林家福威镖局灭门惨案里,写出了《无人生还》的恐怖感觉。
阿加莎·克里斯蒂写过80多本推理小说,但我心目中的No.1就是这本《无人生还》。它不仅是阿婆第二个十年里(1931~1940)的殿堂级的作品,甚至是阿婆整个作家生涯里的名篇。
今天是2023年最后一天,写完这篇文字,我的阿婆系列第二个十年作品快评就只剩最后一篇作业(《波洛圣诞探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