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突围》读后感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谢曼曼
施一公先生是我近年来的偶像。2017年施一公做客央视《开讲啦》,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了时任清华副校长的施一公。当时他刚刚获得“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他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选择,以及他对卓越人才的期望与思考,仿佛中国的希望之光。
他说,一定要改变社会,却在80年代的中国各种各样的想法的冲击下,放弃了从政的想法。然后经商,没就业就失业,1989年出国留学。2003年,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并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2007年,40岁的施一公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辞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美期间经历迷茫,弯转,到发现科研的神妙,走学术之路。确定“做学问”之前,他为了不留遗憾,仍然做了多个尝试。以他的能力,可以转眼间拿到6位数字的收入,他觉得“这很好玩、但不够浪漫”,用这些真实的经历说服自己,做学问、做科学是最浪漫的事情。于是坚定下来,走这一条“正路”,不为周围的东西打动——“好好走自己的路,不要轻易地被周围的价值观牵引,尤其是不要轻易被以金钱论英雄的价值观所牵引”。
施一公说,尤其是通过在国外的经历,“开始能够比较客观地审视周围的环境和世界,我的世界观重新稳定下来,甚至回到了我的父母对我期盼的一种世界观的这个尺度里来。”
施一公认为,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实力体现、国家安全保障靠卓越,而这个卓越一定要靠特殊方式来保障。怎么做到呢?2017年,在杭州创办了第一所现代化的、世界级的、研究型的民办大学——西湖大学。然后,我一直关注西湖大学的发展。以往一直在做的事契合了施一公的观点“思维方式受禁锢,会阻碍创新”,可能也是一种对自己的默认。
对于青年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施一公的成长经历,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在本书中会给你各种启发。
白岩松说:这本书就是一把钥匙。合上施一公的《自我突围》,脑海中一直有个声音在追问:人生过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生的最大的变数握在自己手中,不畏过往,不负当下,不惧将来,方能开启多彩人生轨迹。
一、生活底色,不畏过往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人生信仰、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是人生的最基础的底色。父母、家庭教育是人生着色的第一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家风影响着孩子看见世界的角度的深度。一个对任何过往、任何苦难均能乐在其中,形成生命的印记,父母、家庭的影响导向。施一公回忆各种过往,虽有不可预料的苦难与变数,却但幸福满满,自信满满。肆意地试探——体验——验证——被包容。家庭给了施一公最大的底气与勇气,也让原本普通的事与物浸染出生活味道,仍旧念念不忘,回忆连连!
二、生命底色,不负当下
有句话说:不知者无畏,当人开始渐渐感知自己的无知时,便是成长的开始。一切的挑战都是对自我认知的刷新与挑战。而乐于挑战是一定选自于积极与热爱。施一公的童年时的冒险多少都带着自我突围的色彩。不甘自己最好的水平,挑战自己的无知与极限,为他的生命镀上乐于挑战、勇于突破的生命特质。
三、人生底色,不惧将来
人生之路,踏实走路,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自我价值的眼界伴随成功而步步开拓,当基本物质需求得以满足时,精神需求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阶梯。人生的价值在于体验,西湖大学梦的追求与奔走是施一公理想的奋进与靠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投身于理想事业的打拼与并进,感受热忱的爱国之心的同时,感知着来自知识分子不惧将来,未来有来的情怀。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生之旅何尝不是一场又一场的自我突围?踏实走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个人沿途风景都不相同,终点也不一样,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愿我们都能成为一名成长型的教师,不断自我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