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赤壁赋》读后感1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1-29 09:27:41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赤壁赋》读后感

文/赵尚平

《赤壁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肴核既尽, 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这一段与全篇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特别生活化,甚至有些土里土气的了。然而正是这看似漫不经心又貌似多余的结尾,一语道破了古往今来的千年困惑。整篇文章的眼就在这个“洗盏更酌”上。
“清洗杯盏重新斟酒。”为什么要“清洗杯盏”?为什么要“重新斟酒”?看似多余之笔,实则饱含深意。
二十多岁的苏轼中了进士,从凤翔府判官步入仕途,可谓顺风顺水志得意满,步步高升位列朝堂,苏轼的才气和傲气并驾齐驱。直至“乌台诗案”事发,生活给了苏轼一记当头棒喝。1079年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于四月二十日到任,进《湖州谢上表》,其中写到:“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公开地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自己不与当朝新贵合作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新法的不满。字里行间显示出自命不凡的傲气。当年七月,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神宗大为恼火,要杀了苏轼。
几经周折,反倒是新党王安石的一句:“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救了苏轼一命。蹲了三个月监狱,身心备受了折磨。1079年12月,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准签发政事,不准离开黄州,等于是监外执行。对于新党、对于朝廷、对于生活恨又恨不彻底,爱又爱不热烈,这样憋屈的人生,真真的尴尬,要不得又不得不面对,这正是一千多年来失意士大夫们的人生困惑。1082年7月,已经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他的傲气和锐气已经被苦难消磨殆尽,但他的才气和豪气却有增无减。泛舟江上,凝望明月,苏轼找到了千年困惑的解药,那就是“洗盏更酌”。
从1079年12月到1082年7月,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苏轼无不是在黑暗和苦闷中度过。“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这不就是苏轼忠而被疑飞来横祸之后,以泪洗面彻夜难眠,在黑暗中狂躁不安上下翻腾的生活状况吗?苏轼被贬黄州后,人生进入了第一个漫漫长夜,此前的成功和荣耀而今变得杯盘狼藉。夜游赤壁,与江水和明月对话,苏轼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沮丧而消极的“客”与豁然开朗的“苏子”终于相互交叠合二为一,轻松自在地在水上、在月光下睡着了。
1079年12月到1084年1月,是苏轼人生的第一个黑夜,这一夜长达4年零2个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黑暗中的苏轼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也许苏轼只是写实,并非预言,然而生活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悟透人生之后,苏轼不再痛苦,因为他明白黎明取代黑夜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在他写了《赤壁赋》一年多之后,漫漫长夜在不知不觉中突然亮了。1084年1月,哲宗登基,苏轼官复原职重返朝廷。
“当人生遭遇挫折和苦难时,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洗盏更酌,放下过往,重新开始认真地生活。”我想这正是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以后的生命历程中,真正做到了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云卷云舒去留肝胆。无论仕途穷通,对于朝廷和天下苍生,不因心存委屈而动摇,苏轼始终保持了一颗忠诚之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生活,不为身处困境而沮丧,苏轼总是能在人间烟火中发现赏心悦目的诗意,一贬再贬,丝毫不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黄州,惠州,儋州......无论到哪里,他都能发现一般人感受不到的自然之美,生活之好;无论等多久,只要朝廷呼唤,他都会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欣然投入到安邦定国造福天下苍生的事业中。
无论曾经是多么地荣耀成功、无论以前是多么地悲催失败,都不必把过去淤积在心里,人的一生只有适时地“洗盏更酌”,学会忘记和放下,才能使身体轻松自在,才能使心灵空旷辽远。从而把握当下,开启新的生活。《赤壁赋》以浪漫写痛苦,用朴实写感悟,把人生的苦闷艺术化,把命运的哲理生活化。这正是《赤壁赋》之所以成为千古美文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