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10-19 08:35:0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单向度的人》读书笔记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学校配合国家防疫政策,选择线上教学。为了打发课余时间,读了不少书,写了一些零零散散的笔记,后来由于各种事情影响没有将这些笔记作一个整理。并且,公众号开了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管理,想来,也应该发挥发挥它的作用,留下一些记录。后续有空将整理一些之前写过的东西,算是一种纪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总结。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的代表作,这篇比较零散的笔记写于2020年5月,作了些整理,后续如果有时间会继续研读,锻炼锻炼思维,毕竟,专业不能丢,更何况是哲学。

一、现实对理想的超越

按照我们的一般思路,理想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是存在于头脑中的美好想象,可以设想,也许也能实现成为现实,理想相对于现实而言总是具有一种崇高性,总是具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马尔库塞说,现实超越了理想,理想中那些来自内心的世界的精神性因素被抽取出来,成为一种操作性技术,理想的被拉下神坛,理想的神话从此破灭?背后的原因是文化的世俗化,文化成为商品,具有了交换价值。P47

二、“异化”概念

马尔库塞关于文化异化的观点,他认为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异化,因为文学艺术本身导致的是悲剧,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洞的愿景。从他的描述中,仔细思考异化概念,会发现和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有所不同,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立足于工业社会中劳动者和劳动产品地位的转化,劳动者被劳动产品支配。也就是说,是工业社会导致了异化的出现。马尔库塞的意思则正好相反,文化艺术本身在工业社会出现之前就是一种异化,因为它没有实现的可能,它是悲剧。a.猜测——反之,处于工业社会中的文化艺术反而不具有异化的形式。在工业社会中,文学艺术等高层文化的合法性正消失,成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物质文化的一层意思是文化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可以物化,可以变成一些商品,到这里,艺术就不再是达不到的可能性,在工业社会中,它拥有了物质事体,因而摆脱了异化。p50

b.“艺术的异化即是升华”,马尔库塞对异化概念的使用任然是立足于技术社会,或者是工业社会,艺术的本质是对现实的“大拒绝”即是对现存事物的抗疫,这是艺术的合法性,也是艺术的合理性。异化是艺术的特征之一,而俗化才是真正的“异化”。艺术和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正在被技术弥合,艺术作为否定性的存在正在丧失其合法性,艺术最终在技术的作用下,成为了商品性的存在供人们取乐消遣。马尔库塞说艺术的异化是升华,,肯定了在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当中,艺术对人的积极的塑造作用,马尔库塞一再强调,艺术与现实不可调和,正是这种不可调和导致了文化形象的多样性,这种文化形象正用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方式对抗一体化的进程。马尔库塞以先锋派艺术,达达派为例,说明了这些艺术流派的正面作用,但他们的命运也在技术社会的大生产下前途难测。P58

三、关于“非存在”

马尔库塞为说明工业社会消解了各种冲突和矛盾,从理性观念的发展出发,试图说明这种消解的技术合理性。马尔库塞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关于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真与假的区分,他认为,“非存在”是作为一种否定性力量而存在,换言之,“非存在并非是虚无,它是存在的一种潜能,是对存在的一直威胁——破坏”。按他的意思,非存在与存在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辩证关系,他杂糅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与现实的观点,又带有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子。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与海德格尔等人关于“存在与非存在”关系之间的区别,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角度来谈存在,马尔库塞则从技术论的角度来谈存在。存在作为一只现实,意味着有与之相对立的思想也即“非存在”,这种对立是肯定性力量与否定性力量的较量。

四、前技术理性与技术合理性的界限:马尔库塞认为二者的真正界限不是基于自由或不自由的社会,而是导致自由或不自由的生活组织方式。我试图这样解释:在前技术时代,人可以通过狩猎,采集,自由劳作的方式实现个人的温饱,进而谋生所需的“必需品”,这种生活的组织方式是自由而充满理性的,因为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外,人还很少去追求更好的精神需求,显然,我这么理解和芒福德的理解有偏差,芒福德认为,人的精神从起始就支配着人的行动,精神的满足是第一位的,因为人只有控制自己,才能控制其他(包括各种工具,乃至自己的躯体动作)。但是,在前技术时代,思想已经呈现出被控制的状态时,这种精神的需求反而退居其次,自由的生活资料的采集,自在的生活组织方式无疑是前技术的一大特征。进去技术时代之后,一方面,工厂企业大规模征用,购买土地(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人的生活组织方式发生改变,人被迫进入技术时代,进入工厂,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技术的合理性要求,这种要求剥夺了自由组织生活的能力。

五、辩证思想与既定现实之间的矛盾

马尔库塞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柏拉图的辩证逻辑中揭示出了逻辑与现实的对立。二者都带有偏见的看待现实,认为现实是可分离。这就导致了对现实的不同的解释,所以,存在,非存在,运动等概念是多现实的多重反映,这种反映关乎现实的进程和事情本身。也就是说,思想反映现实,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思想和现实本质上是矛盾的。但是,思想如果把一种经验的真理(它可能是谬误)当做了真正的真理,思想就变成了现实。马尔库塞应该是想说,世界应该有不同的解释方式,可以有多重的逻辑思维,但如果只剩一元的逻辑,无论是思想的丰富性还是否定性,都成为单向度的。

六、关于第五章的一些思考

本章标题:否定性的思维:被击败了的抗议逻辑

有几个问题:

1.什么时候是否定性的思维?

2.被击败了的抗议逻辑指的是什么?

3.它们是怎么被击败的?

马尔库塞认为,理性=真理=现实的公式将主客观世界结合成一个对立面的统一体,其中,理性是颠覆性的力量,是否定性的力量。从这个阐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否定性思维的冰山一角。否定性思维指通过理性判断对现实世界进行解释,这种解释具有破坏现实的因素,因而是否定的。

本章主要论述极权主义的技术合理性,马尔库塞从理性观念的发展入手,因为极权主义的技术合理性是理性观念发展的最新成果。他分析了理性观念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逻辑学为主。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内核都是理性。理性是区别真与假,存在于非存在等的标志,它作为一种否定性力量存在于逻辑性。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本身对世界的解释是多元的,这是因为二者都具有一种分离现实的功能。但二者的命运有所不同,形式逻辑虽然对现实世界具有一定的否定性特征,但由于它对现实对象的漠不关心,导致了它的极端,它不在受现实的限制,认为一切都可以形式化,从而达到“纯形式”。在形式逻辑哪里,思想的主体成了形式的主体,一切具有特殊的事物都被驱赶出去。形式逻辑既然不受现实的限制,自然就意味着可以消除所有的对立。形式逻辑统治下,本质与现象的冲突可以消融,同一原则和矛盾原则也被驱赶出去。剩下的只有纯粹的概念,这就和第四张“话语体系的封闭”衔接上了,话语体系的封闭导致就是概念成了控制和判断的手段。

形式逻辑把第二性质还原为第一性质,第二性质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变成技术性的可测量可控制的物理特性。形式逻辑还试图为思维规则提供普遍有效性。私人的变成公众的,人们不在具有个体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僵化。控制就更容易了。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被击败了的抗议逻辑应该指的就是形式逻辑,当然还有数理逻辑与符号逻辑。因为他们都丧失了否定性的特征,变成了一种统治的逻辑,与现实毫不相干。

与之相反的辩证逻辑,由于它是一种具体的逻辑,也就是他要和现实打交道,现实的对象是具体,因而辩证逻辑受真实现实的制约。因此并没有丧失否定性的特征。当历史的内容走进辩证逻辑中时,辩证逻辑所具有的作为批判性和否定性思维的双向度保留了下来。

总之,马尔库塞在本章中意在强调理性在技术合理性中的重要地位。否定性的思维:被击败了的抗议逻辑,这个标题表明了无论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已经在工业社会都失败了,形式逻辑沦为纯粹的控制手段,辩证逻辑沦为工业社会辩护人,二者都成为了统治的逻辑。

七、“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一种先验的技术学和专门技术学的先验方法,是作为社会控制和统治形式的技术学。马尔库塞从科学合理性的工具主义特征来理解科学的。他认为,在工业社会中,科学已经变成了技术,这是由于科学自身的工具主义特征导致的。P126

八、马尔库塞对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看法

马尔库塞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做法提出了异性,实证主义将那些不真实的,容易导致幻想,骗局,含混的概念排除出日常生活的领域,主张用日常需要来对话语和行为领域进行解释,认为这些超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没有相关性。马尔库塞反对这种看法,他认为“超验语言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同日常语言的相关性和对日常语言的干预”。p147按照马尔库塞的观点,哲学语言是从“直接的具体性中进行抽象,是为了达到真正的具体性”,p144将这两句话联系来看,马尔库塞反对将哲学术语与日常语言割裂的做法,分析哲学将语言的范围限制在了话语和行为领域,这种做法一方面限制了哲学的研究领域,对哲学造成了很大伤害,同时,这种行为排除了哲学语言中否定性的力量,将哲学思维变成肯定性的,忽视了哲学语言受现实制约的背景,哲学语言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经验的成分是哲学语言的组成要素,分析哲学或实证主义即排除哲学语言中基于经验的而抽象出的概念,又用经验描述来表达现实世界的精确性和明晰性,无疑是矛盾的。

八、“我们”即主体

马尔库塞认为“我们是人同自然,人同社会作历史斗争的主体和客体”,它从价值判断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人”,这一点和马克思从具体意义上,也就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是否有不同?

九、形而上学存在的合理性问题

马尔库塞认为哲学概念可能比它的对立面(日常语言)更加合理,原因是它们能够识别现行合理性的限度及欺骗性的概念。哲学具有一种批判向度,它对日常语言,对日常行为的合理性提出异议,质疑。实证主义声称形而上学的虚伪与无意义,把形而上学从哲学领域清除出去,但它摧毁的虚假问题还不及创造的虚假问题。形而上学或哲学概念为此提供了一种尺度,一种多元且反叛的尺度来彰显出与现行话语与行为领域不同的历史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形而上学充当了一种批判检验的角色。康德认为,我们必须重建形而上学,休谟毁坏了科学的根基,康德则要重建科学的根基,康德要建立自然的形而上学,科学的形而上学,这是理性的要求,也是我们生存的要求,同时也是科学自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