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育不是女性唯一的价值。
2.延续生命的方式不只有创造生命一个途径,也可以去创造些别的,别的更为不朽的东西。
3.生只能由女性完成,育不是。
4.“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配偶、其他家庭成员、社会,都是养育孩子的责任方。
5.把生育当作人生的一个阶段,就像上中学、大学一样,用三四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个阶段的课题。然后孩子会上幼儿园,交朋友,逐渐独立,开始进入自己的人生课题。
6.提早设定规划,勾画理想的有孩生活,朝这个目标前进,而不是被社会的期望推着往前走。比如,从不母乳开始。
7.孩子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
8.母子之间,建立超越家庭的独立人际关系。
9.教会孩子尊重我的独处时间,也能享受ta自己的独处时间。
10.爱很重要,但爱的方式有很多种,照顾者的爱,知己的爱,精神共鸣者的爱……去与ta建立长久的深度连接。
11.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应该排在亲子关系前。
12.母子需求之间,自己的需求应该排在孩子之前。
13.不要因为别人的生命,而模糊了自己的人生焦点,以至于到失去自我的程度,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
(虽然实际上,可能很难做到。)
14. 工业化时代,不断重复的流水线式的育儿活动,要学会外包。比如奶粉可以替代母乳,一次性纸尿裤已经替代尿布,家庭式育儿,也可以交给托儿所集中代劳。
15.“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
一定要记住在生育之前,自己对人生有什么样的设想:去深度探索,保持敏锐的觉察力,终身学习……生育会给女性带来巨大的改变,一定不要忘记你原本想走的路。
16. 破除原生家庭论。
现在育儿的普遍想法是,绝对不要让自己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掉落一点点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最近读《被讨厌的勇气》,提到原生家庭论,来源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童年经历决定人一生的走向,但这本书介绍的阿德勒的哲学,提出了另一个思路:虽然是过去的原因构成了当下的我,但当下的我,完全可以面朝未来的目的,去改变和前进。这属于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
也即是说,养育这件事,我们或许不用过于小心翼翼,与其总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痕,不如教会ta获得主动去拥有幸福的能力。
17. 停止讨好孩子。
18. 最后,孩子会选择离ta【靠得很近的东西】。
>> “男孩和女孩们需要引导和大力的推动,去走那条笔直的路线”这个假设本身,恰恰证明了这些孩子是没有秩序及不受时间左右的紊乱者,所以“推动”他们走向摆在面前的道路(而非其他岔路)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男孩和女孩们只能从周围环境放在他们眼前的有限选项中选取。他们会偏向于我们所提供的任何东西,任何“靠得够近”的东西,任何摆在他们面前的各个领域的东西:阴柔气质、阳刚气质、性别认同、性倾向、婚姻、怀孕和养儿育女。
最后希望所有人,无论女性还是男性,母亲、父亲、孩子,都能够成为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