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在酒楼上》有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2-05 09:41:2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在酒楼上》有感

原本是打算写一篇没那么多人会写的文章的读后感,也算是一种另外的创新了吧,所以一开始是打算找一篇不怎么熟悉的文章去抒发己见。但是真正翻开书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从头读起,说来也可笑,看了不过几分钟便于入了浑噩之境,小憩过后才摆脱出来转而进入书的世界。

读《狂人日记》感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吃人”,不仅是身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的同化。狂人之悲在于短暂的清醒却不能永久清醒。读《阿Q正传》感觉有点在读自己,边读边回想在过去多少次无能为力的时候,我运用了精神胜利法。在读的时候甚至有点同情阿Q,但更多的应该是同情多少次无能为力的自己。所以我一般在开心时是不会去读鲁迅的文章的,因为我觉得鲁迅文章所给读者带来的深思与反省是能让读者去怀疑自我的。

在读完《阿Q正传》后,我带着自我怀疑继续往下读——《在酒楼上》。刚开始读时以为是一篇普通的记叙式的写游子归乡后,面对家乡物是人非的感慨文。从原文“城圈本不大,寻访了几个以为可以会见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早不知散到那里去了;经过学校的门口,也改换了名称,于我很生疏。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中可以感受得出。继续读下去越发觉得主旨是游子归乡,感情最深的是读到“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虽然我还没有到离家十几年不归的地步,但是可能和我从初中开始的寄宿生活有关吧,我是一个比较恋家的人。常常想到在家的时间会随我年纪的增长而减少,就会心情低落。上次国庆假期,当我拖着行李箱,背着背包从车站出来时,看到姐姐的时候,我是十分开心和激动的。但是当我看到这段话,再回想起,竟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有点伤心,五谷杂粮。从前是我接姐姐回家的,怎得突然我成了那个被接的人。这是我之前未曾想过的问题。所以我一直都认为文学会给我们带来平常未有的思考或者是未曾深思的生活细节与人生问题,文学是人创造出来的,读文学的是人,那文学必然也是为人而服务的,文学带给我们的感触是真实的,绝对不是虚无。我们对文学的思考,是自己的,绝对不是他人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最后没有和我最初想法一样找一篇人们不那么熟悉的文章写读后感的原因,因为我对每一篇文章的感触可能有人比我先提出来了并为人们熟知,但是我的感触是属于我的。

继续往下读故事好像和我预料的开始不同了,故事真正的主人公登场了——吕纬甫。鲁迅对他后文经历的描写其实在他初登场时就有了端倪“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根据我读过的书判断,一开始我认为他是一个遭受了社会打击而丧失了理想,内心深处却仍然有对自我理想的追求的知识分子。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嘞?随着继续往下读,吕纬甫开始和我们讲述他的经历与两件事情(回乡为兄弟迁坟,送剪绒花给顺姑)。直至最后好像都没有给我们透露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从他说的两件事情中,我们好像可以去窥见一二。第一件事回乡为兄弟迁坟中,当坟被掘开后,棺材中什么也没有“我想,这些都消尽了”。我个人认为这里想表达的是人死后便会化为虚无,引发人对死的思考、对死亡的恐惧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死后肉体终将化为虚无,那人,作为人,我们能留下的就只有我们在短短一生中创造的价值了,包括思想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第二件事情送剪绒花给顺姑的过程中却意外得知了顺姑的死讯,顺姑被长庚的诳语中伤而抑郁而终。我认为作者在这里的用意是借顺姑之死去批判中国古代的包办婚姻,展示在包办婚姻中女性的悲哀,以及对在社会上随便评价他人的人的一种批判。吕纬甫讲述两件事情时在结尾都有提到“模模胡胡”不仅是他做事态度的模模胡胡,更是反应他个人在当时社会的一个模模胡胡状态,个人的迷茫。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若干年后是否也会变成那样,模模胡胡,将就过活,忘记了年少的理想,激情与热血。这是我无法去预料到的,我能做的好像只有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在尚未失去激情前去尽情享受我的激情。以后的我自有以后的活法,不必让自己陷入到内耗中去,人最珍贵的最应该珍惜的就是活着的每一天。伤心属于自己,快乐属于自己。文章刻画了曾经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办法的少年,却成为了整日模模胡胡教授“子曰诗云”的先生的形象,归根究底和社会的昏暗脱不了关系,也和个人的境遇有关,亦跟个人的选择有关。鲁迅在文中并没有详细叙述,我们对此不做评价,只表达我对吕纬甫境遇的同情。

文章最后一段的分道扬镳意味着两人的分别,也意味着两人渐行渐远。鲁迅在这篇文章中给我们留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如为什么吕纬甫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棺材里什么也没有,为什么我会和吕纬甫不同……人生的文学无论哪个时代都可以读,都应该读,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读人生小说,读鲁迅的文章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