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把自己当回事儿》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2-30 09:52:16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把自己当回事儿》读后感


开始看杨天真写的书了。知道她居然出版过书,是因为在看脱口秀大会的时候她介绍她又出版了一本新书《去遇见》,然后准备从《把自己当回事》《去遇见》《通透》这个顺序读过去。

是从她在节目上的一些发言和谈吐,对她有所改观的,不可否认的是,可能之前对她还是存在一些偏见,没有到仇富这么严重,只是觉得因为她有钱,所以她说的很多话很凡尔赛有点炫富吧,这就不太讨喜了,但是转念一想,这可能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不说这些又能说些什么呢,后面也慢慢了解到,她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又从经纪人转行开公司,又到转换赛道做大码女装,还是很厉害了。

这本书是在2021年出版的,通过真诚、直接、解决问题、共情、共识和自我沟通六大核心板块,从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出发,提出一些沟通性的解决方法。

其实读完后,觉得她的领导力太强了,很多输出也是老板思维,她曾经虽然是一名员工,但是是我无法做到的那种员工,她可以在自己的事情做完以后,还主动去分担别人的事情,主动询问还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做的,并且完成得很出色,所以学习能力也很强,进步很快,她确实有一套她的成功之路,属于她的无可复制。

“你要把自己当回事儿,沟通才能是一回事儿,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自己是回事儿,才能减少这个社会上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那群人的数量。”

这句话确实精辟,我是个不喜欢闻到烟味的人,应该说比普通人对烟味更为反感,一次外出吃早餐,有人就直接站在旁边抽烟,并且吹风后直接吹我脸上,我选择直接礼貌沟通,麻烦您过去一点抽,您的烟味熏到我了,当时我就是这么说的,他也确实礼貌走开了,以后公共场合如果遇到让自己不太舒服的事情,要么选择沟通,要么主动离开这个环境,不会忍受委屈了自己。

这本书很有意思的点在于,在她教你如何沟通,还会布置小作业,例如:“你的室友总在你休息的时候大声打游戏,害得你连续几天都睡不好,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与他沟通?”

可能我不再是大学生,不再会遇到这类问题,也就没有去思考如何沟通了。生活中处处需要沟通,提前假设一下遇到的问题如何沟通也挺有意思的。

“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所有的沟通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大多数人会在沟通前的准备阶段中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却很少有人能在准备阶段就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预设方案。这种差别,就是优秀的沟通者和平庸的沟通者之间的差别。”

想想是有道理的,但是想她这类创业者经纪人需要预设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是远远多过于常人的,这也就说明她有大量的实战经历,让她去学习如何预设问题,避免问题,把问题扼杀到摇篮里确实是很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每一件从未尝试过的事情都经历了从全新的接触、学习到掌握其中的逻辑和方法的完整过程。而学习能力的底层正是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世界的理解。”这句话我读了很多遍,也很认同,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提炼一个方法论似乎都是,先去全面了解这个东西,了解的过程包括上网搜,问朋友,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决定是否需要去学习,进阶到系统学习,一般还是以报课,买书,不断练习为主。

不管是之前学习没骨画、钢笔淡彩,都经历了网上自学阶段、报课学习阶段、自己创作阶段,这就是我的学习逻辑。未来再进行学习新的东西估计还是这个逻辑。

山本耀司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这样的对撞,因为没有对撞,我们就找不到对照的坐标,而没有坐标的自我,是没有根的。”她介绍了一种四象限法,横竖两条轴划分四个象限。要在一个抽象的环境中定位自己是很难弄的,但是有了这个坐标系,就能清晰明确自己的所在位置。

她举了个例子,以聪明为竖轴,以努力为横轴,得到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既聪明又努力的人;第二象限,很聪明但不努力的人;第三象限,既不聪明也不努力的人;第四象限,努力但是不聪明的人。考虑自己属于哪个象限呢?

这个归类方法也挺有趣的,横轴和竖轴都是自己可以定义的,但哪一类人或许也是在变化的。

书的最后有一个普鲁斯特问卷,(普鲁斯特问卷的名称来自《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他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因此,后人将这份问卷命名为Proust Questionnaire。)完成这份问卷,可以帮助自己深度了解自己的价值、兴趣爱好以及特质。

“很多事情我们很难确定自己的唯一答案,当然,答案也没有对错是非,也许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心态的进阶而改变。你可以每五年做一次问卷,看看自己的心境有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