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读后感,不是啥哲史巨作,仅一家之言,仅个人观点,仅自己读后情绪的梳理。1、这是一本女性追求自由的成长史。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或者是不被制度束缚。自由在这里是女性掌握权力,掌握守护自己的力量,有钱有权,这才是自由。当然这是我观看后的个人结论,因为自由这一话题太过巨大,一直以来追求民主的人士,对于自由、平等有太多讨论,我没有深入学习过固划个范围——仅本书、仅个人观点。
看到最后你会眼前一亮 —— 开阔的大海。我以为作为三品诰命和霍决好好过日子即是结局,毕竟她从军户家庭而来。没想到月牙儿千里单骑奔赴泉州,最后在一块远离大陆的飞土上掌握了自己的独立力量。这一部分的升华就是对独立思考、自由的最好体现。那些月牙独自向西望海的场景,那些跟船学习海上规则的场景,都是她独立思考的印证,也是思考的具象。细节永远是最好的表达,优秀的小说就是细节的展现。
这一结尾真的可以说升华格局,具象思考,甚至是将小言情写成了大论文。这体现了作者也在成长,看过她之前的书,倒是可以看到思想内核的变化。
2、本文又深刻的说明了门当户对,齐大非偶的道理。基本上可以说一部古代嫁给豪门故事。
这就是本书现实的复杂,霍决如果没有宫刑,月牙就是幸福的后宅女人,丈夫尊重没有其他女人,位高权重以及爱好相同,番外的对比就很现实。
所以我特别愤懑地说陆家真的虚伪。因为母子俩地自私,月牙早早嫁人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年纪小小地就要开始嫁人后地生活,母子俩看到娶地新妇时候都感叹新妇太小了,但是新妇已经15岁了,这种对比对月牙太残忍。就算和婆母相互陪伴情谊深厚,但是陆睿新妇陪嫁婆婆的话也是伤人—— 年纪小小嫁过来还不是因为家世太低,嫁到家里来想养成什么样就养成什么样、人都是相处来的,感情深厚就是因为长达7年的相处。这些不认可月牙的正面性,优秀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否定。
月牙没有丰厚地嫁妆,没有成熟地婆子陪嫁只有几个粗糙地小丫鬟,她在被公公送走地时候只能是被迫,连自保地力量都没有。月牙没有和陆家匹配的家世,所以温家作为亲家被忽视、被构陷,如果有强大的母族或者相当的世家这种情况会吗,必然不会。就像冷杉说,月牙被陆家辜负就是因为家世不配,陆家毫无顾忌。
但也说不定,没有真正爱的亲人—— 母亲、兄弟,一个外嫁女的死活也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有爱的家庭、有背景的家庭才会为女人讨回公道,因为情感上支持、能力上允许。这也是为什么掌握女婿的命运会是很多有选择家庭的选项。回归小说,看过全文再难看进去月牙开始的陆家生活,因为知道结局觉得厌恶。
但没有这些经历也不会有刀斧雕刻出来的冷四娘。因为多次命运被操控,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月牙才会思考要回到大陆上吗?
都说女性在当今社会已经掌握了很多自由以及权力,但每一位走上高位的女性都是一部奋斗史,拥有智慧和坚韧强大的心脏,一步步走过职场的、社会的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也就是现在经常被说的雄竞,不仅和女人竞争,最重要的是和男人竞争。
当AI在社会上更多的运用,男人比女人优势的体能将被替代,都来进行智慧上的竞争吧,这可以说女性再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契机。
3、这是一本写出社会权力本质的书籍。小说就是细节,就是具象展现理论。世间的规则,本就是上位者用来压迫下位者,强势者用来压迫弱势者,智者用来压迫愚者,男人压迫女人的工具而已。
你以为自己是掌握规则的人,其实也是被规则的人。陆睿就是这个典型,他以为独子、探花、美貌、世家子弟这些不需要争取就可以享受到的优待,他一直以为是佼佼者,但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他的妻子依旧被送走,他依旧被哄骗。这个人物的塑造是成长型的,从典型的士大夫到因为喜欢妻子所作的妥协,从对妻子的期待就是母亲的样子到对理解女性。固然这个角色是凉薄的,这也是我第一次理解男性,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弟弟在和女朋友见双方的父母,这才让我发现原来凉薄是什么,自私和从自我角度出发是所有男人的通性,现实不是小说中的霸道总裁,现实是人性。
小说中出现的其他女性角色 ,济南县城的女讼师 —— 社会看到的不是女性的能力,而是女性背后的男人,父亲、兄弟、丈夫。
现在的男性越来越不愿意分享权力和资源,因为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和他们争夺资源,他们开始顾忌甚至是防备。现实是拥有绝对实力才是根本,枪杆子里出政权,女性想要获得更多就必须拥有经济实力、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4、这本书写了人性。人不是非黑即白,他是灰色的,他是复杂的,他会在特定的情境下做出选择,不同的情境做出的选择也会格外不同。所以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人是多面。
这里感受最深的是陆睿,毕竟这是男二,笔墨很多、细节很多。从把小妻子按着自己的要求成长到最后告诉月牙不要听,不要听那些男人说的去死,不要听所谓规则,规则就是掌控就是制度就是工具。这和现在公司制度是一样的,人力角度的胜任力资格也好、晋升资格也好就是权力者向下的掌控。
从狎妓、收婢女到不愿让妻子伤心而决定守着妻子,从要求妻子不要妒到自己了解妒的滋味才知道这个要求是多么的可笑,不爱即不妒,又要求爱又要求不妒这简直是笑话。所以真正感受到的切肤之痛才可以说同理心。
从以为妻子死了而决定向前看,到知道没死要给个交代。这就是我觉得最笑话的地方,但同时只能说明陆睿也是被社会规则的掌控方,掌握家里的话语权就会要求查清楚。
娶新妇,这个既可以说凉薄也可以说是不爱也可以说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在感情方面本身就比较少,是的,陆睿在感情方面本身就没那么多感受,所以他虽然偶尔还是会被月牙流眼泪,但也不过是一时的感受,就如同留下思念妻子的诗句一样,一瞬间想念妻子,过后也就该做啥做啥。陆睿就是这样的士大夫形象。
所以陆睿知道月牙没死,真正难受的不过就是失去了一个那么爱自己的人,呵呵。就算把月牙带回来又会带到哪里去,怎么可能给她妻子的身份,不过也就是送到母亲那里罢了,这就是一场自认为爱情的笑话。
但陆睿告诉月牙,世间的规则,本就是上位者用来压迫下位者,强势者用来压迫弱势者,智者用来压迫愚者,男人压迫女人的工具而已。这些话算是让月牙释怀的,从此相别两宽。这又体现陆睿没有那么规则、他的一点点善良。所以人真的是多面,当看到陆睿娶新妇的快速到最后这段分别语,难以用单面去概况这个人。
细想而来:
1、这本书为什么读完愤懑,愤怒,以及无奈。
这些负面角色的惩罚不够彻底,这些都是妥协。情节体现了人性的恶,对比人性的善就觉得这些恶惩罚不够。
比如说陆正,不能死因为会阻碍陆睿的前途,但也算是活着比死难受;比如说陆睿,依旧官运亨通虽挂念月牙但是不过尔尔。
因为体现了不公平。有人经历多种苦难才能收获的结果,其他人唾手可得。出生是一门玄学。这甚者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社会但是又很现实。
因为月牙和陆睿一起的七年,期待的就是夫婿的金榜题名,红袍加身,挂花游街,申请诰命。这段婚姻的结束是另一段婚姻的开始,月牙没有得到的宁氏轻而易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她未必会获得陆睿的情爱,不过她会获得尊重,当她从年少的痴情走出来才是成长。男女之事跳不出来,的确是坑死人,这也就是说恋爱脑坑死人。
情爱贯穿全文。我看到批评中说权力来自于男性。
但我真的不得不说这也是现实的残酷,因为男性真的在社会中享受太多,他们被宽容,他们形成权力的集体,达到这个权力集体中并不容易,达到相应得高度更难。从各种可团结的力量中获取支持就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女性自己也会分三、六、九,最优秀的那些女性他们并不输于优秀的男性,他们是可以依靠智慧或背景得到力量,比如说书中的李大娘,比如说现实中好学历好美貌好背景的女性。中间那部分他们没那么优秀也没有那么差,她们在时代中获取了能力或者说是地位,但是他们社会权力地获取必然要依靠更多外在力量地支持,说得更现实点,大城市地房租有人分担,在男性领导地手下成长获得支持(职场不可能只有女性,要想向上向权力地中心聚集必须要和男性权力者共处,甚至获得他地支持)
还看到批评说慕强。
慕强真的没什么,我们成长起来的学业历程其实就是筛选制度。不是看你是否无辜,或者事情是否公道。全看你的身份和你讲话的分量,这也是社会的现实,大部分人会因为现实而妥协,却很少因为感恩或者回报而妥协。慕强至少有话语权,只是要分清情况,不能奉献式的投入。
自我审视又太重要,审视所处环境、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确的事情。永远做正确事情的人,都非常人,或者大概已经不是人了。
再者就是塑造了复杂的人物性格,每个人不是单一的侧面,而是充满了多面性。凉薄又善良、自私但包容、勇敢又懦弱等等。这些复杂的人物在作者笔下由细节而展开、形成他们各自的特性,形成可想象的人。
当然小说就是小说,两次遇见故人—— 霍决、冷山,这些太巧合也太幸运,至少月牙命没那么差,毕竟活着,毕竟活出人样。再者都是从女性视角来看社会、男人、女人,这其实会单一。当然情节的设定有突出冲突的感觉,但难受又不是不能接受。
还是希望再对比几个作品,更多的看到不同作者塑造的人物性格,这就是不同人的思想感受,人生经历,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2、作者的性格,所谓的袖侧式结局一定是体现作者的性格的,文字、语言即思想。虽然没有看过作者的所有书,但是2本让我看完憋屈不已但是又得接受人性复杂这一结果的书——朱砂痣、白月光,他们都不圆满,都有缺憾,但最后都妥协接受,但妥协并不豁达。作者情感浓烈,爱人欲其生、恨人欲其死,你能深刻的感受到这些人物情绪,比如月牙的悲伤、月牙的无奈,这这需要强大的共情能力,但又能理性表达。
第二作者在成长,对比早年作品,思想已经变了,结局又有点欧亨利的特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她的语言描述更有内涵,情节设计更凸显冲突引人入胜,看过回头再梳理有深度,引读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