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读后感
以前只知道我是个敏感的人,也听说过“钝感力”这个词语,对“钝感力”是一知半解,想让自己多一点顿感少一些敏感,偶尔看到这本书,就忍不住去阅读。
一个词语作者可以写出一本书来,虽然读完觉得作者挺啰嗦的,但是也举了大量的例子去对比敏感的人和顿感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现和反应,得出很多结论,有时候还是顿感一些比较好,钝感力是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挫折、压力和健康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衡与从容。
钝感力在职称在感情关系,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帮助,比如味觉十分灵敏对很多东西就十分挑剔,嗅觉十分灵敏对很多的气味过于在意,反而受不了,听觉十分灵敏,可以听到很多人听不到的声音,反而会产生幻听,当作精神病,视觉如果是1.5或者及以上,对很多细节看得太过真切,反而太注重细节,对照来看,我也是有一点钝感力在的。
“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也要听完就马上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顿感,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经大条的人更容易快乐,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言语,或许我现在还做不到,但我会慢慢做到的,当那个人不重要了说的话就跟是放屁差不多的了。职场上遇到的人都是奇奇怪怪的,也要有一颗钢铁心去面对,顿感一点对自己的乳腺就好一点。
“那些高龄健硕的人,基本上都不听别人说话,偶尔听上几句,也是听听就过去了,这种情形可称为自我中心主义者。”很多老年人包括我爷爷,都是这样的,很固执,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八十岁的他很健康,每天坚持出去写对联摆摊子,他的钝感力应该很强。
“让全身的血液能够不浑浊、不停滞,并顺畅无阻地流淌,这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时候人的血液会出现淤血现象呢?这时就要牵扯到一个问题,即血管和神经的关系问题。
人体中几乎所有的血管都是由神经来控制的。这些神经一般被称为自律神经,其中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起着相反的作用。
比如说,交感神经随着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的不断加剧,会令人的血管变窄,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正好相反,可以起到使人血管扩张、情绪放松、降低血压的作用。
因为这两种神经总是和血管密切相连,所以血管一直会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强烈影响。
因此,为了让血管保持舒张状态,血液顺畅地流淌,就要让血管常处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之下。同时,交感神经也必须处于静止状态。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呢?如前所述,精神上的紧张、不安、烦躁,以及情绪上的恼恨、愤怒、憎恶,甚至寒冷等都能造成交感神经的紧张。
与之相反,如高兴、舒服的时候,神清气爽、开怀大笑,或处于温暖的环境等等,交感神经则处于平和、松弛的状态之中,能使血管舒张。”
这就是医生常说的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生气不要发怒,就可以让人保持健康,以上就是比较口语化的医学解释,原来神经系统是控制全身血管的收张啊,那些结节的产生也是因为血液流通不够畅通所导致的,让血液能够顺畅流通确实是可以让人更健康,又可以验证为什么要加强运动,因为就算每天想要开开心心,也难免会遇到让人烦恼和不开心的事情,所以加强运动让那些被堵塞的局部血液又循环起来吧。
最近运动的心越来越强烈,可能因为这个冬天天气很好,每天都还是大太阳没有很冷,报名了一个普拉提的体验课,准备去试试,如果可以其实自己也能运动,但是不够自律不够坚持,还是要靠课程让自己先动起来,后期报不报再看了,还想明年报个班学游泳的,健身房的卡我是不会再报了,花了很多冤枉钱了,其实跳舞一直想继续的,但是家里的舞蹈室倒闭了很多,而且老师教的不好还没我跳得好,想学一点进阶的爵士了。
“精神压力也存在有益和有害之分。比如,某个有相当地位的人突然被贬,或因到了退休年龄而离官卸任,在这种情况下,此人若能好好享受因贬官或卸任而形成的闲暇倒也罢了,但实际情况却是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来说,那种闲暇反而变成了一种精神压力。还有,那些公司中不受重用的所谓“窗口族”,实际上很闲,却要勉为其难地装出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给周围人看,那样一来,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
“还有就是退休之后,那种已被社会抛弃、成为不被需要之人的失落感,加上因离开了过去的同事和部下而产生的孤独感等,都有可能使人在精神上变得十分消沉,这些都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使退休者变得烦躁、脆弱。”
看到这里也理解了之前说有个领导刚退休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正是享受生活的时候开始了,却因为生活过于闲暇而无所适从,也渐渐理解了我的爷爷,退休后才开始学习毛笔字绘画,如今也算是干出一番新事业,哪怕有时候身体扛不住去医院住了几天,一出院又要去摆摊,雷打不动,老妈如何劝住就是不听,或许退休以后有点想要折腾的事情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倒不是每天摆摊能赚多少钱的事情了,他根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开心。
“人在不安和吃惊时,时常感到心率加速,心里扑通扑通直跳,这也是由于自律神经的紧张传到心脏造成的。还有就是升学考试即将开始之前,去洗手间的人一下子增加很多,这同样也是由于自律神经紧张,刺激膀胱造成的。不用说,人在闲适和放松的状态下,就不会出现以上症状。”
情绪调节的作用作者列举了很多,但是现在知道了情绪可以调节,却还是要努力学习如何控制情绪,这就要靠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实践了。紧张的时候确实容易上厕所喝水。
“前面我们也曾提过,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能够造成血管的舒张或收缩,其中一个最易理解的情况就是天热的时候出汗。天热时血管会尽情舒张,散发体内的热量;相反,寒冷时血管就会通过收缩起到不让热量扩散的作用。
由此可见,自律神经可以根据当时的不同状态,巧妙地发挥作用,努力使身体达到平衡。
因此,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应该尽量避免增加自律神经的负担。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为关键的就是钝感力。有益的钝感力可以避免增加自律神经不必要的负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动力。神经钝感力强的人,其自律神经不会时常陷入异常的刺激当中,能够让血管一直保持舒张状态,从而使血液可以畅通无阻地流遍全身。”
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说钝感力的好处,而有些人天生就自带钝感力,后期培养的钝感力,太难了,像我们知道了钝感力的好处也就只是知道了,该不顿感还是不顿感,可能我现在也慢慢变得稍微有点顿感了吧,从可以直接沟通,不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开始。
“人能否成功,不只取决于才能的有无,而在于究竟能把人的才能发掘和引导出来多少。社会上所谓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在适当时期,用适当方法将其才能发掘、引导出来的人。相反,人们口中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大多只是由于其潜在的才能没有在适当的时机被发掘和引导出来。”
作者说“不管多么优秀的孩子,当然也包括大人,倘若每天都生活在“你根本不行”“你真是个傻瓜”一类的批评之中,长此以往,就会真的变成一个没用的、傻瓜似的人了。”
对于女孩,如果不断地进行夸奖,“某某小朋友长得多漂亮啊”“你可爱极了”,那么女孩子真的会变得漂亮、可爱起来。相反,如果每天都是“你丑得要命”“你一点儿也不可爱”之类的贬低之词,那么女孩就真的会成为可怜的女孩了。
这一点我深得体会,虽然小时候不算是好看的,但是在父母的鼓励下,我对自己也很自信,哪怕别人告诉我我不好看,我也会很自信地跟他说“管你屁事,你以为你很好看嘛”,可能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度过了人生比较盲目自信的那十八年,后来又蜕变成为现在应该算是打扮一下也还能看的地步。
小孩子就是要在鼓励中成长的,从小培养钝感力是一件很庞大的工程,小孩子嘛总是很天真,说什么都信也都当回事。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
知道了钝感力是什么,也努力去拥有这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