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道德经》中出现了很多次。这里我们先引用第一到第四十章中提及的道。
(1)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那就不是不变的道了。
(2)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是空虚的,但是用之不尽的。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崇高的德行如水。水擅长帮助别人而不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9) 功成身退,天之道。
(1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根据自古以来的道,来驾驭现在的事情,就能认识宇宙的开始,这叫做道的规律。
(15)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到达这种道的境界的人不追求圆满,因此,能保守又不断进步。
(16)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合乎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有危险。
(18)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23)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道亦乐得之。
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
(24)。。。其在道也。。。故有道者不处
。。。从道的角度看。。。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25)道法自然。
道纯任自然。
(30)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3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
(35)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38)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从以上的章节看,道有如下规律。
道无处不在。
要顺道而行。可是,什么是道?
道看不到摸不着,不可描述。
道是万物发展的规律,道是通向未来的道路。
心足够的安静,才能感受到道的痕迹。
急躁,硬上,圆满,不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