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论语》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4-06 07:00:38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论语》读后感

     高中语文新教材增加了文化经典研读篇目,选择性必修一增选了《论语十二章》,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论语》走进君子的世界,在学习做人处事,承担责任方能有所收益,简言之,就是要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教育意义非凡,宋朝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佐太祖定天下,半部可佐陛下之太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论语》的确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在高中生的群体中大力宣扬国学,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老师责无旁贷。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诵读,领悟《论语》中的真谛。
下面这篇文章是高二学生写的一篇学习《论语》心得。该同学语言功底很扎实,文章很大气,对《论语》的思想精髓领悟很到位。字里行间充满一种文化气息,是一片难得的佳作。

一盏盏稀疏的明灯照在无边的旷野上,路人看得到的只是一朵朵光点,而光与光之间的黑暗却神秘莫测。正是那些举火者,为路人照亮了那黑暗的一隅,从而让他们坚定了信念,看清了方向。   

近来读《论语》,又联想到先前看的电影《孔子》,不由被先哲身上的精神所折服。在孔子所处的先秦时期,诸侯纷乱,世间无道,民不聊生。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暗潮涌动,战乱不休,多数人选择避世隐居的时代,孔子却毅然站了出来,替世间敲响了礼乐的钟。他曾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则书满了这个世间的无奈,正直忠义的孔子不忍,所以他才会力图推广自己的主张,试图高举理性与规范的火炬来照亮世界的荒蛮与芜杂。在他下定决心的一瞬间,世间便有了光。

言传身教是孔子高妙的教育智慧。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引导人们向善。在他教导弟子的精彩言论里,有不少是关于仁爱的。在《当仁,不让于师》中涉及了很多孔子教导弟子的警语,看似是孔子在教别人如何做人,其实也是他对自身的约束。他教育弟子:“当仁,不让于师。”即行仁义的时候即使面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以至于后来他给子游开“杀鸡焉用牛刀”的玩笑时,遭到子游义正词严的反驳。玩笑之间却闪烁着孔子教育智慧的光芒,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正是孔子的严于律己,他的弟子才会如此之优秀。这又让我想到了与孔子同时代的西方智者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虽然二人国别不同,但各自箴言都道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也更能体现孔子思想的先进之处。我追求的是什么?我追求的是仁爱,我追求的是美德,我追求的是真理!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美好追求,正是他这样的精神追求,如熊熊燃烧之火炬为人类社会照亮前路。
君子之德是孔子固守的理想人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谈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耻而后勇。小人犯错:过而不改,欲盖弥彰。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人要认识自己、回归自己;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要从现象看本质。而这些思想不管是放在哪个时代都很受用,尤其是关于如何对待自己的方面,拿现在来讲,很多人喜欢附庸风雅,舞文弄墨,搞一些浮华的表面功夫,但是真正的君子则会潜心修炼,不断丰盈自己,裨补缺漏,最后学有所成。没有人愿做小人,那就如孔子一般朝着圣和仁不断前进吧。“君子之守,子孙之昌”,能固守本心者,终将泽被后世。
积极入世是孔子一生的孜孜追求。孔子所处的年代,大多数人选择了隐居避世,都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他们大都选择了小隐,“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孔夫子却剑走偏锋,选择入世。站在历史的坐标轴上我们不能说孰对孰错,但孔子的积极入世思想又确实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把“知其不可而为之”算作一种褒扬。电影《孔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孔子面对老子道:“先生的道是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而我的道则在人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更显其精神之难能可贵。虽道阻且长,然这便是孔子的心之所向,所以无悔!凡心所向,素履可往,生如逆旅,当一苇以航!
孔子与其弟子周游列国14年,他们之间早已生出了远超师生的深厚情谊。孔子与其弟子平等相处,他们之间无话不谈,“吾无隐乎尔”,互相学习辩论,诞生出不计其数的至理名言,从而福泽当世,流芳千古,为我国思想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更是成为后世几千年君子修身养性的标准,影响深远,不可泯灭。
孔子是万世的师表,时代的智者,以一腔孤勇力挽这风雨飘摇的人世间。正如鲁迅所说:“如竞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即使风雨如晦,他也要手捧火种引吭高歌,何其快哉,至死方休!
他生于人间,长于人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带着他的道去了。他来时人间尚匆忙,他走时人间已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