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金瓶梅》读后感——金莲篇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16 09:17:34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金瓶梅》读后感——金莲篇


      原本自知才疏学浅,无法从文学的角度欣赏书籍,亦无法生动切实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故从没有记录感想的习惯。但良久后才明白,人的思想无时不刻都在变化,无论优劣;日后观之或警醒,或对此时的我不屑一顾,都是一种新的体验。如能给有缘之人有所启发,更是荣幸之至。在此仅简短写下我浅显的感悟。

       一直以来对《金瓶梅》的印象停留在莺莺燕燕,不堪入目的阶段。大概在大多数世人眼里此书也一直被视为淫书,记得小时候经常有人在别人上课无精打采的时候笑道,你是不是看《金瓶梅》太多了?当然那时的我也不例外——直到最近通读以后,细微处仍旧懵懵懂懂,于是也顺便读完了《秋水堂论金瓶梅》和另一部点评金瓶梅的书。虽说此时的我已经经受过社会的毒打,对于人性有着足够深刻的认识,但金瓶梅带给我心灵上的冲击依然难以言表——对现实的描写真实到令人难以卒读。诚如孙述宇所言:“写死亡是《金瓶梅》的特色。一般人道听途说,以为这本书的特色是床第间事,不知床第是晚明文学的家常,死亡才是《金瓶梅》作者独特关心的事。”除了科技的进步,衣食住行的便利,你会发现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与金瓶梅里描述的内容相差无几——贪婪与软弱,暴力与纵欲,虚伪与无知,嫉妒与猜忌...是人就有人性,人可能永远无法逃脱这个束缚(也许AI可以?);繁华后不可避免的破败,绝望中蕴藏的希望,世情之假,人性之凉薄...书中的角色其实存在于过去现在也存在于未来,西门庆,玳安(小西门庆),应伯爵,潘金莲,庞春梅,李瓶儿...他们真切的生活在我们周围,也许换了个皮囊,重开了个剧本,但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消失,历史一直在不断的重复,而组成历史的有你有我也有他。

      不知从何写起,那么就从书名开始吧。金指的是我们小说的大主角,也是让无数读者又爱又怕误解最深的角色——潘金莲。爱的是金莲的才色,怕得是金莲得狠毒。除了过人的美貌以外(月娘看了一回,口中不言,心内想到:“小厮每来家,只说武大怎样一个老婆,不曾看见,不想果然生的标致,怪不得俺那强人爱她。”),金莲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小老婆的优势——从小精通诗词歌画,聪明伶俐,对于人心的把握十分准确,尤其是西门庆,与其说是妾,不如说是西门庆的知己。但同样的,她也有同样明显的劣势——家境贫寒,以至于出嫁西门庆时没有像样的嫁妆。要知道,西门庆富裕并不仅仅是靠着他的中药材生意,如果仅仅只是做生意,可能他最多只能算殷实之家;而另一个来源就是嫁妆。可见西门庆也并非唯利是图,利欲熏心,至少对金莲他是付出了真感情的——虽然并不专一,正所谓专情之人未必长情。

       而古今读者眼里薄情贪欲的毒妇金莲,也未必如此不堪。很多人说翟欣欣是现代版潘金莲,私以为这是很大的误解(至少在金瓶梅中如此),两人的动机截然不同。金莲热情似火,追求的并非是财气利禄,即便她犯下大错,缺点也是一箩筐,但她却从来没有在乎过金钱与势力(虽然是个痴情种,甚至交了毒杀丈夫的投名状,但也未能留住浪子之心),他只是想嫁一个般配的人,一夫一妻白头偕老。这也是为什么金莲可以典当自己的首饰给武大典卖房子(武大道:我哪里有钱典房?金莲道:“呸!浊才料,你是个男子汉,倒摆布不开,常交老娘受气。没有银子,把我的钗梳凑办了去,有何难处!过后有了再治不迟。”),也能爱上一个一无所有的打虎英雄。每每读到此处,还是有所震撼,打破了我对她的固有观念,有股子侠义之风跃然纸上。在如今时代能做到这点的女子也怕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武大并非她中意的男子;对于武大,金莲是没有感情的,只有嫌憎,好似羊肉落在狗嘴里,作者也表示了同情: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于是考虑到这点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另有一点为世人诟病是她的不孝;但潘妈妈又何曾真正理解关心过自己的女儿?不是卖来换钱就是伸手要钱。金莲在母亲在世时不舍得给一两,死后却拿出五两出殡,想来也是愧疚难当;金莲不是无情之人,只是众多可怜之人之一罢了。话虽如此也不是为她洗地,而是贯穿整本书没有一个人纯善或纯恶的,现实也是如此;在批判和谩骂的同时也应该理解他们人性的中的光辉和不得已。

        再说到金莲对武松的勾引,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有人认为这是金莲对自己命运的突围,有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予以批判,还有人认为这是武松的不近人情。在此我只认为这是金莲和武松的性格使然,金莲也并不完全是为了改变命运;于她的条件而言可能还会有很多种其他的选择,并不一定要一棵树吊死,而他独独看中了武松。就如同孩子遇到喜欢的人一般无法控制,表达得直接而不顾及后果;如同文人墨客所赞扬的柳下惠一般,坐怀而不乱,虽然在这里武松只是顾及兄弟伦理之情,没有那么高尚。同样,性格的差异也导致了武大夫妇与韩道国夫妇在拥有相似开局的情况下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韩道国一家和武大一家的对比可谓尖锐,武二是英雄,韩二是泼皮;武二拒绝了嫂子的诱惑,王六儿与韩二却有私情;韩家最后安度余生,武家却家破人亡。从因果报应你很难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剖析每个角色的性格你又会发现这是必然。性格会迫使你做出选择,尤其是关键时刻的选择,而性格是天生的,后天只能修饰。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韩道国夫妇的感情,你说他俩感情好吧,老婆出轨了偷情这韩道国也不恼怒不吃醋,反而帮着韩二隐瞒。你说他俩感情不好吧,他们却又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六儿与西门庆的私情这这种事儿,夫妻之间如果没有深刻的默契和共鸣,是很难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的,这也是来旺和蕙莲所缺乏的;尤其是他们居然还能拿这事儿打趣,很难形容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夫妻状态;拿现在的话说可能就是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感情,可以看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要把公司做大做强,但也不能过河拆桥,同甘苦,共富贵;先不提感情好不好,光就做生意讲信义不过河拆桥就已经很难了,侧面也可看出世道之艰,竟要靠老婆出卖肉体完成”业绩“。当然在韩道国夫妇看来稳赚不赔的生意也不是没有风险的:西门庆曾许诺娶六儿过门,而六儿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只因西门庆的意外死亡而作罢。顺便提一句王六儿已然三十多岁,现代可能这不算什么;但在古代十五六岁女儿家就出嫁的光景,这样年纪的妇人还能保持风韵犹存的属实不多。而这样的一段感情,在我看来除了背离道德以外,是完美的。

       决定自己命运的不仅是性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偶然性。武松再三叮嘱要武大不要与人吃酒,若有人欺负你,不要争闹,等我回来再与他理论;但武大情急之下不仅买酒请郓哥吃,还失了智去捉奸。武大听武松的话却成了金莲西门庆相识的契机(下了帘子闭门不出反而打到西门庆);包括金莲养的雪狮子也并非有意为之,因为在此之前来安也带猫和官哥儿玩耍,但最终一个意外酿成了悲剧;最后应了作者开头的那句话”一日无常万事休。"但也正是命运无常遇到了西门庆,与他的私情可能是金莲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是真正的二人世界,也是金莲自九岁被卖以来真正获得自由的开始,但它仍然是短暂的;因为不久以后西门庆就收了雪娥娶了玉楼,勾搭了李桂姐蕙莲...这时候金莲才终于不再对他抱有任何幻想。不过即使如此,金莲在西门庆心中的地位却没有降低(西门庆只有在她面前才谈论与其他女人的风月事)。而且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只有在瓶儿生子以后西门庆才真正的冷落了金莲,俨然与瓶儿一夫一妻制了;但在此之前嬉笑怒骂的真挚情感,平等和默契西门庆也只有与金莲有过,这怎能教其他妾室甘心?甚至玉楼的生日西门庆都没有放在心上,为此玉楼还不大不小的病了一场;于是围绕西门庆的后宫剧也一幕幕上演了。都说封建社会女人难,男人地位高;但这么多老婆想平衡也很难,西门庆在其中只是作为一个工具被利用,他的喜怒哀乐,情绪喜好都被妻妾们利用从而达到各自的目的。这让我想起了嘉靖,一个天资聪慧,执政几十年以玩弄权术操纵人心为傲的皇帝,最终沦为了大臣政治斗争的工具;《金瓶梅》成书于晚明,也正是嘉靖年间,让我不得不联想,作者是在讽刺些什么吗?不得而知了。

        其后瓶儿和官哥儿的骤然离世才让西门庆的目光再度转移到金莲之上,然而此时已经被死亡阴影笼罩的西门庆已经时日无多。想必在看到金莲喂西门庆吃春药时读者们应该似曾相识,不能说和灌武大砒霜是一摸一样吧,只能说是分毫不差;当初西门庆赌誓绝不会负她,否则便如武大一般,此时一语成谶。当然于金莲而言他又有了小婿陈敬济的陪伴,对于西门庆早已没有原先那么在意了,又或者说金莲欠西门庆的都还完了,毕竟世界缺了谁不转呢?相比起瓶儿葬礼的隆重,热闹,西门庆的却冷清了许多,连棺材本都便宜了不少;这里可以想见月娘于他之间毫无夫妻情分,连临死前的大哭都是带着醋意而非不舍。

      金莲略带孩子气天真的性格和接连的意外(比如西门庆的意外死亡)最终也决定了她的结局。只可惜武松不是西门庆,他的柳叶眉,桃花脸武松是看不懂的,一片痴心只是错付了。金莲代表了爱情中的热恋阶段和一切值得留恋的瞬间,但美好都是短暂和易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