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04 07:26:59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一骑红尘妃子笑,“有”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见到一骑绝尘而去的长安百姓,自然无法想象它与荔枝有何关联,或许还沉浸于长安的恢弘与繁华。

然而,对于负责荔枝运送的官吏来说,这一骑的意涵必然无比复杂,它既是官吏翘首以盼的保命符,又是他耗费毕生所学、历尽千辛万苦才实现的成就,而同时,见证了一骑背后的千万骑、一捧荔枝背后的万千悲剧,官吏或许已隐隐看到,这一骑掀起的是一层薄薄的浮华红尘,其下早已霉腐虫蛀。

本书讲的就是这样一位“荔枝使”的故事。

李善德本是上林署中一个小小的九品小吏,却在哄骗之下接手了从岭南往长安运送新鲜荔枝的任务。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在无冷链技术的唐代,如何能跨越五千里路,将鲜荔枝送入长安呢?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唐最强项目经理”李善德使出浑身解数,从调动资源到规划筹谋,从百般试验到豁命一搏,竟真将几颗荔枝送到了贵妃寿宴的桌案上。

而在此过程中,踢皮球、潜规则、层层加码等等现代职场生活中的常见戏码纷纷上演。

而其最荒诞之处就在于,最卖力干活的人无法走到舞台中心,也无力影响中心。他身处边缘,同时看到中心的欢乐和台下的悲凉,从而痛苦、愧疚、挣扎,但拥有决定权的中心却因与台下的隔绝而麻木不仁、不思悔改。

「此事起于贵妃的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自始至终,大家都在围着贵妃极力兜转,眼中不及其余。」

大家围着的是贵妃吗?

不是啊,大家围着的是权力的中心罢了。贵妃的轻笑,不过是大人物们彰显权力的台前,幕后排演这一切的,则是权势的勾连和角逐。

在书中,除了由“试验-失败-重来”的循环构成的紧张刺激的情节外,还可以明显看到李善德的心态变化和人物弧光。

当艰难的任务加身,只得打起精神奋斗,既是为了项上人头,也是为了富贵荣华:「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在紧迫的时间和巨大的压力之下,分不清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他渐渐异化成了一个机械筹划的工具:「自从他离开石门山之后,整个人变成了一块石头,滤去了一切情绪,只留下官吏的本能。」

当异化的潮水退去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

经此一役,他看透了官场的虚浮和人生的荒诞,由此淡然地为后半生选择了一条远离喧嚣、踏实劳动、陪伴家人的道路:「生死与否,皆操于那些神仙,自己可是没有半点掌握,直如柳絮浮萍。这种极其荒谬的感觉,让他忍不住生出比奔走驿路更深的疲惫。」

从奋斗,到异化,到反思,再到醒悟,李善德走过的心路之坎坷,比之从岭南到长安的五千里路亦不遑多让。

作者在后记中说,李善德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本敦煌写经卷子的末尾名录,而我觉得这个人物的确担得起名中“善”与“德”二字。

他不过是大时代中的一个小人物,却拥有难得的良心和气魄。用他妻子的话说,就是「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

「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这便是人性中最闪光之处吧。

久违地阅读通俗文学,本书给我一种流畅到二倍速追剧般的爽感。

虽披着唐朝的皮,作者讲的却是现代的故事。现代职场的龃龉,现代项目工程的思路,再加上主角现代人的价值观,让整个故事没有任何阅读门槛。

偶尔点缀其间的美食、猫咪、“荣誉出演”的杜甫,以及岭南人深入人心的那句「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增加了不少笑点,使底色悲凉的故事变得轻松欢乐了不少。

不过,我不大喜欢这种略显轻佻的文风,撸猫和插科打诨这样的桥段来一次或许有惊喜,多了便显得做作。

书中最令我不舒服的一处,是写到李善德与妻子云雨,作者代入了李善德的身份,用了收进支出、腾挪互抵、公粮上缴、库存一清等等隐晦的方式来写。或许作者觉得写法新奇有趣,还能规避审查,但我却觉得这段描写对故事情节并无作用,反而因不合时宜的卖弄而产生油腻之感,我仿佛可以看到作者藏在文稿底下的沾沾自喜的得意表情。

故事结局,李善德因祸得福,善有善报,发配岭南,却避过了安史之乱,给了李善德一个happy ending。我个人觉得这个结局有些太轻飘飘了,时代的沉重在此散去,造就了一个唐风版职场童话。

毕竟,高力士为什么偏偏要救李善德一命呢?尽管只是举手之劳,但对高力士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不会是因为高力士的人性光辉吧?假如没有这个“天降神兵”,李善德的宿命便是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死于长安倾覆的前夜,一命呜呼却惊不起一丝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