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我读了《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当时选这本书,是因为在公众号上看到对这本书介绍的一篇文章,感觉很好,于是就在网上下单买了这本书。
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厚厚的一本,有将近500页,心里还打嘀咕,怀疑自己是否能真正读完它。不过真的开始读的时候,这些顾虑就完全消失了,我是真的被这本书吸引了,每天下班都会读上一部分,用了不到半月的时间就读完了此书。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所著,可以说是她个人经历的写照。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茜出身贫穷,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贫民区的生活并没有让她自怨自艾,她和弟弟很小就一起干活,一起卖废品贴补家用。
在弗兰茜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她超乎常人的坚韧与乐观。她的家庭贫穷,父亲乔尼酗酒且时常失业,母亲凯蒂则靠做清洁工和缝补衣物维持家用,同时母亲凯蒂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尽管生活艰难,但弗兰西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像一棵在贫瘠土壤中顽强生长的小树,就像书上所写的“这种树被称为‘天堂树’,贫瘠的土地,挡不住天堂树的生长;平凡的原生家庭,困不住真正的梦想”。
弗兰茜用自己的方式汲取着成长的养分,它向着天空,挣扎着生长,努力地活着,最终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了梦想。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弗兰茜和弟弟的成长似乎印证了这点,但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姐弟俩的原生家庭是充满爱的。
18岁的凯蒂生下女儿弗兰茜当上妈妈的那一刻,就询问母亲,想着如何帮助孩子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跨越。她会坚持给孩子读大姐茜茜送的《圣经》和《莎士比亚》这两本书。
母亲凯蒂虽然严厉,但她对孩子们的爱深沉而坚定。她会在孩子们生病时,悉心照顾;会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父亲乔尼虽然时常醉酒,但他也会在清醒的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理解孩子,倾听孩子,带他们去公园玩耍。
夫妻俩坚持让俩孩子读书,鼓励他们学习知识,正因为如此,弗兰茜才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书籍,从文学经典到科普读物,从历史故事到现代小说,书籍为她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弗兰西相信,“活下去、继续奋斗,当然更要热爱生活——要爱着生活里的一切,它馈赠的伤怀与喜悦,因为这就是生活的充实。人人皆能从中找到救赎。”
总之,在这个贫困的家庭中,即使日子过得再艰难,欢乐一直都在,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弗兰茜和弟弟是幸运的,他们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让他们的家庭成为他人艳羡的对象。
文中麦加里蒂与妻子、孩子关系都不好,所以他很羡慕乔尼一家的生活,他羡慕酗酒的乔尼除了没钱,什么都有:有深爱自己、温柔能干、善解人意的妻子;有聪明、漂亮,懂事、干净的孩子。而他自己除了有钱,一无所有。
想想现实社会不乏像“乔尼”和“麦加里蒂”的人,有钱的羡慕没钱的精神富足,没钱的羡慕有钱的物质富足,就像卞之琳的那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但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凯蒂一家并没有停留在精神领域,去安于现状,尤其是弗兰茜随着年岁的增长,弗兰西开始意识到,要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实现阶层跨越,就必须走出布鲁克林,去更广阔的世界闯荡。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上暑期大学,不懈努力。尽管路途艰难,但她从未放弃,反而使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学会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用智慧和勇气去应对生活的挑战。
总之,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读完此书我也很羡慕乔尼一家,羡慕那么美好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深切地感受到在他们贫困的生活里,正因为有爱、感恩、善意、乐观、阅读……不断为他们补给能量,才使在这样生活里的弗兰茜谱写出了一首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