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郭长连老师咨询室求助,他给我推荐了《关照自己》这本书,声称是他老师的著作。我还专门百度了中科院心理所王文忠,好像是个心理界人物。于是拿回来就囫囵吞枣抽时间读完了,期间郭老师还给我交流了自我金刚(图),拿出珍藏的“金刚石模型”炫耀,对动力沟通似懂非懂,但确实触动了我,感觉做心理咨询还挺有意思的。
这本书因为读的比较快,也没想吃透(尤其是到最后大爱的部分有些略读,可能我的层面还达不到那个高度)。读完有三天了,已经淡忘了很多了(看东西总这样),第四次咨询郭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却要求写《关照自己》读后感或读书笔记,还说允许重读……感觉是忽悠着我再读这本涩涩的书,才不上当!就凭度过的记忆和理解完成作业吧。
纯表层理解,估计会贻笑大方。
首先想说爱国情怀太太太浓厚。结合本土文化的发扬光大,牛!读过若干本心理学书籍,还真鲜见旗帜鲜明爱党爱国爱人民的。
然后说说我现在还能记着的、感觉对我有用的点。一是开篇的提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清静无为,想做到这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好难,社会给的现实压力和受历史影响的大人们的压迫性,让我觉得能做到这个状态就成神了。在“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中看开看明白,保持清醒不被情绪控制,还能张弛有度,可真难啊。不止这些,还有书里的名家理论,虽然做到知行合一修身养性的还挺难,但是读到这些的时候,起码是有一股能量想去追寻这些目标,至少这是对自我成长的一种文化洗礼。
二是否定之否定,阅读过程中,正好家里有不被理解的情景出现,我想到:理解、不理解、理解,即我。曾经以为非常理解父母,所以想做到让他们满意,可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后来我慢慢的不理解他们所做作为所言?读到此处,灵光一闪,现在我应该要做到重新定义理解,去真正的理解他们的用意和底层逻辑,当我能真正的理解并转化到我身上的时候,这些情景再出现时我能有合理的消解(虽然目前还是不能完全消化掉)。
三是反观旁观。我在这几年清醒一点之后,认为我做到了反观,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一直逼自己做个旁观者,想理性分析看待我自己的性格成因和变化,不过在和郭老师交流及书中读出的领悟,我还是画地为牢了,目前我把自己形容为一个“有文化的井底之蛙”(这算是我对目前还理解的不够透彻的金刚结构,它带来的启发吧)。起初看这个结构,认为自我在顶端最中间,我看做自我控制了其他三个、平衡着其他,因为我想做一个让自我控制我思想和行为的人,我想做提线的,往后读的时候知道自我才是那个在里面被其他三个反复拉扯的角色。
写到这的时候,我必须承认,到现在一直是思想控制了我(我有些分不清,是反观者太清醒还是叫思想漩涡,我感觉我还是没搞明白这个结构。),我爱琢磨事情的因果关系,喜欢和人探讨为什么,我想把每个点连接上,我拼命的在寻找根源,如果是寻找和连接,我应该做的是把结构的点连接正确才对。至少我此时此刻能发现目前钻牛角尖的想法彻彻底底控制了我,我并没有付诸实践,至少在法考之后,我一直在设想和幻想大于做,于是我陷入这个圈子里出不来,这是翻译官的离家出走吧。但目前我还是认为,找到根源是解决我动力的前提(emmm我还是想得到答案)。总之,反观者要保持清醒理智对我来说简单,但难在了躬身入局时容易迷失和堕落,平衡。找平衡我可是很喜欢。上面的大道做不到,这人要平衡起来也挺难啊。
四是关照自己这个标题。我没有读此书的时候,看到标题就知道适合我,因为我缺乏了字面意思的“关照自己”,我把爱自己的能力转换成了关照他人帮助他人的能力,在关照他人的时候,我倒是做到了旁观者清和计算实践合理性的聪明人(不知道是否跑题了)。
五是书里的技术我还不能做到,静不下心来,最后的技术有种“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的感觉了。这本书像是在普及基础知识,让人先了解历史和发展历程和技术,但是感觉除了美人等技术的具体做法很清晰外,感觉其他的还是不知道怎么疗愈(应该是我还没有读透)。
六是动力沟通的暴力沟通也不太理解。怎么个暴力法,思想这么暴力的吗。感觉恰到好处的运用暴力很难吧,这么一说,学到精髓的应该是个很会情绪控制(等等我很佩服的优点)的人士吧,这和非暴力也有一样的本质存在吗?不过无论是哪种,我觉得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倒是可以。反正沟通我喜欢,人与人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了,我也缺乏言语的一针见血,在我浅浅的理解下,暴力沟通好像我也挺想拥有。(写到这,突然感觉我理解力还是差了点儿,怎么老感觉没读懂呢。)